第234章半途决定(2 / 3)
知道他们平安无事,陶然儿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一切,李信武和李信仁都看在眼里,特别是李信仁,发现陶然儿对大哥一往情深,他便痛苦地低下了头。
陶然儿哭了一会,立马擦干眼泪,对李信海说道:“信海,现在你的情况我都知道了,相信你也知道错了。”
李信海向陶然儿磕头,对她说道:“嫂子,我错了,这些天我想了很多,我后悔我当时没有听你的话,你说不能背负骂名去东征,你说要在乎民心向背,可是我当时晕了头,全没有放在心上,才落到今天这种地步,嫂子,我错了,请你帮帮我,我不想在一片骂声中死去,我如果是那种不知羞耻的人,当年我早就杀了你和大哥,将江南王取而代之了。”
陶然儿点点头,她知道李信海的悔过是真心实意的,她对李信海说道:“这样吧,信海,我,还有信武,以及信仁,都打算去东部,支持孙赫武抗倭,现在是一个机会,你要不要跟我们一块去,如果抗倭成功,老百姓自然会对你取消成见,这样,你就不会像现在这样——”
李信海心中一动,眼前一亮,欣然说道:“谢谢大嫂,一切但凭大嫂作主。“
这样李信海和他的江南大军与陶然儿的军队汇合,组成一只更加庞大的队伍,继续往江东进发,增援孙赫武抗倭去了。
至于江东的孙赫武,他原本在前线抗倭,忙得焦头烂额,突然有一天,他先前安排出去寻访太后和陶然儿的将领回到他的身边,告诉他太后和皇后马上就要平安回到江东,这个将领十分聪明,他不说陶然儿是江南的皇后,只叫陶然儿皇后,孙赫武意外之至,又惊又喜,心花怒放,将领又说:“皇后要我托言告诉皇上,说她带了大支军队增援皇上抗倭,叫皇上不要担心,抗倭一定会取得胜利。”
孙赫武知道陶然儿从来没说过大话,他虽然不知道陶然儿的大军队是何方神圣,但是他因此精神大振,上阵杀倭寇时也精神百倍。
半个月后,陶然儿他们急行军,到达东部边境,与孙赫武的军队汇合,大家凝成一股绳,奋勇杀敌,将倭寇打得落水流水,他们如同夹着尾巴的狗,纷纷跳上船,逃回日本国去了。
孙赫武和陶然儿抗倭大获全胜!
孙赫武十分高兴,对于陶然儿也十分感激,因为江南最终于与江东联盟,所以他也不再责罚江南,另外,李信志也专门安排使者到江东,表示江南从此后愿意向江东称臣。
李信海他们几兄弟对于李信志的决定虽然有所不满,但是感于孙赫武确实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在心胸和见识时,他们几兄弟没有人比得上,因此,只是沉默着。
孙赫武统一天下,结束乱世,十分高兴,他对陶然儿说道:“然然,没有你,本王也不会结束乱世,统一天下,本王记得你的功劳,所以太平年代到来,新的王朝产生,本王看就叫大明朝吧。”
陶然儿呆了一呆,她曾经在长安的时候,将末朝改为明朝,没想到了孙赫武统一天下,结束乱世,最后还是用了她改的名字。
她心想,大明朝,大明朝,这个大明朝就是历名上的大明朝吧,只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彰,与孙赫武这个人好像差得太远啊。
陶然儿摇了摇头,想不明白。
孙赫武又笑眯眯地说道:“本王统一天下,自然要大摆太平宴,本王叫江南李家的七兄弟都来本王大明朝的京城参加太平宴。”他安排使者,到江南去通知李信志,至于李家其它几兄弟以及陶然儿便留在江东等待李信志的到来。
几天之后,李信志人未到,信却先到了,表示他非常高兴,一定准时来参加太平宴。
这样,孙赫武改国号为明,统一天下,结束乱世,大摆太平宴。
很快,到了太平宴那天,吴州城张灯结彩,万国来朝,举国欢庆。
在贵宾席上,李家七兄弟聚集在一块,李信志到达江东,与陶然儿会合,陶然儿看到李信志,再也顾不得礼仪形象,飞快地跑到他的身边,李信志也伸出手,紧紧地握着陶然儿的手,流下眼泪来。
陶然儿急切地问道:“相公,孩子们还好吗?”
李信志哽咽道:“好,他们都很好。”
他抬起头来,打量着陶然儿,发现她瘦了,苍白了,不由十分心疼,他对陶然儿说道:“娘子,这些时日,苦了你了,如果不是你,乱世不会结束,不会有这样一个好结果。”
陶然儿摇摇头不敢居功,她微笑道:“我们的好日子要到了。”
夫妻俩这样两两对望,手拉着手说话时,高高在上的孙赫武都看在眼里,他的心里酸楚不是滋味,他记得陶然儿曾经说过,她会帮他得到天下,但是她的爱情,她的心是属于李信志的,孙赫武知道陶然儿说的一切属实。
老太后回到江东之后,在孙赫武面前,疯狂地赞美陶然儿,鼓励儿子娶她作皇后,孙赫武何尝不想,不过——
太平宴开始了,李家七兄弟坐在一桌,孙赫武坐在首席,对陶然儿得意洋洋地说道:“哈哈,本王以前听说江南李家七兄弟聚集在一起,天下就会统一,看来是真的,哈哈哈,哈哈哈,本王真是太高兴了。”
陶然儿有些担心,只觉得孙赫武这话说得不是滋味,正在迷惑不解时,孙赫武突然挥了挥手,从帘幕间,突然出现了无数刀剑手,陶然儿呆了一呆,与此同时,李家七兄弟也猛地站了起来,空气中充满了杀机。
李信海气得要吐血,对陶然儿说道:“我担心的事情总算发生了,天下一统,江东称帝,他怎么可能容得下我们七兄弟?!狡兔死,猎狗烹,鸟尽弓藏,嫂子,现在孙赫武要杀我们了!” ↑返回顶部↑
陶然儿哭了一会,立马擦干眼泪,对李信海说道:“信海,现在你的情况我都知道了,相信你也知道错了。”
李信海向陶然儿磕头,对她说道:“嫂子,我错了,这些天我想了很多,我后悔我当时没有听你的话,你说不能背负骂名去东征,你说要在乎民心向背,可是我当时晕了头,全没有放在心上,才落到今天这种地步,嫂子,我错了,请你帮帮我,我不想在一片骂声中死去,我如果是那种不知羞耻的人,当年我早就杀了你和大哥,将江南王取而代之了。”
陶然儿点点头,她知道李信海的悔过是真心实意的,她对李信海说道:“这样吧,信海,我,还有信武,以及信仁,都打算去东部,支持孙赫武抗倭,现在是一个机会,你要不要跟我们一块去,如果抗倭成功,老百姓自然会对你取消成见,这样,你就不会像现在这样——”
李信海心中一动,眼前一亮,欣然说道:“谢谢大嫂,一切但凭大嫂作主。“
这样李信海和他的江南大军与陶然儿的军队汇合,组成一只更加庞大的队伍,继续往江东进发,增援孙赫武抗倭去了。
至于江东的孙赫武,他原本在前线抗倭,忙得焦头烂额,突然有一天,他先前安排出去寻访太后和陶然儿的将领回到他的身边,告诉他太后和皇后马上就要平安回到江东,这个将领十分聪明,他不说陶然儿是江南的皇后,只叫陶然儿皇后,孙赫武意外之至,又惊又喜,心花怒放,将领又说:“皇后要我托言告诉皇上,说她带了大支军队增援皇上抗倭,叫皇上不要担心,抗倭一定会取得胜利。”
孙赫武知道陶然儿从来没说过大话,他虽然不知道陶然儿的大军队是何方神圣,但是他因此精神大振,上阵杀倭寇时也精神百倍。
半个月后,陶然儿他们急行军,到达东部边境,与孙赫武的军队汇合,大家凝成一股绳,奋勇杀敌,将倭寇打得落水流水,他们如同夹着尾巴的狗,纷纷跳上船,逃回日本国去了。
孙赫武和陶然儿抗倭大获全胜!
孙赫武十分高兴,对于陶然儿也十分感激,因为江南最终于与江东联盟,所以他也不再责罚江南,另外,李信志也专门安排使者到江东,表示江南从此后愿意向江东称臣。
李信海他们几兄弟对于李信志的决定虽然有所不满,但是感于孙赫武确实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在心胸和见识时,他们几兄弟没有人比得上,因此,只是沉默着。
孙赫武统一天下,结束乱世,十分高兴,他对陶然儿说道:“然然,没有你,本王也不会结束乱世,统一天下,本王记得你的功劳,所以太平年代到来,新的王朝产生,本王看就叫大明朝吧。”
陶然儿呆了一呆,她曾经在长安的时候,将末朝改为明朝,没想到了孙赫武统一天下,结束乱世,最后还是用了她改的名字。
她心想,大明朝,大明朝,这个大明朝就是历名上的大明朝吧,只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彰,与孙赫武这个人好像差得太远啊。
陶然儿摇了摇头,想不明白。
孙赫武又笑眯眯地说道:“本王统一天下,自然要大摆太平宴,本王叫江南李家的七兄弟都来本王大明朝的京城参加太平宴。”他安排使者,到江南去通知李信志,至于李家其它几兄弟以及陶然儿便留在江东等待李信志的到来。
几天之后,李信志人未到,信却先到了,表示他非常高兴,一定准时来参加太平宴。
这样,孙赫武改国号为明,统一天下,结束乱世,大摆太平宴。
很快,到了太平宴那天,吴州城张灯结彩,万国来朝,举国欢庆。
在贵宾席上,李家七兄弟聚集在一块,李信志到达江东,与陶然儿会合,陶然儿看到李信志,再也顾不得礼仪形象,飞快地跑到他的身边,李信志也伸出手,紧紧地握着陶然儿的手,流下眼泪来。
陶然儿急切地问道:“相公,孩子们还好吗?”
李信志哽咽道:“好,他们都很好。”
他抬起头来,打量着陶然儿,发现她瘦了,苍白了,不由十分心疼,他对陶然儿说道:“娘子,这些时日,苦了你了,如果不是你,乱世不会结束,不会有这样一个好结果。”
陶然儿摇摇头不敢居功,她微笑道:“我们的好日子要到了。”
夫妻俩这样两两对望,手拉着手说话时,高高在上的孙赫武都看在眼里,他的心里酸楚不是滋味,他记得陶然儿曾经说过,她会帮他得到天下,但是她的爱情,她的心是属于李信志的,孙赫武知道陶然儿说的一切属实。
老太后回到江东之后,在孙赫武面前,疯狂地赞美陶然儿,鼓励儿子娶她作皇后,孙赫武何尝不想,不过——
太平宴开始了,李家七兄弟坐在一桌,孙赫武坐在首席,对陶然儿得意洋洋地说道:“哈哈,本王以前听说江南李家七兄弟聚集在一起,天下就会统一,看来是真的,哈哈哈,哈哈哈,本王真是太高兴了。”
陶然儿有些担心,只觉得孙赫武这话说得不是滋味,正在迷惑不解时,孙赫武突然挥了挥手,从帘幕间,突然出现了无数刀剑手,陶然儿呆了一呆,与此同时,李家七兄弟也猛地站了起来,空气中充满了杀机。
李信海气得要吐血,对陶然儿说道:“我担心的事情总算发生了,天下一统,江东称帝,他怎么可能容得下我们七兄弟?!狡兔死,猎狗烹,鸟尽弓藏,嫂子,现在孙赫武要杀我们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