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节(2 / 4)
而等到下午,下人通传姜氏和姚氏到了大门外。
老太太激动地一下子就站起来了,袁璐以为她是要出门亲自去迎接,便在一旁扶着她。可老太太走了没两步就停了脚步,又往回走。
袁璐便问:“那我代您去迎一迎?”
老太太说:“不,你也不许去。就让下人带她们进来!”
☆、第3章 月丨
第一百一十章老太太接见姐妹。
老太太说不许去迎,袁璐便没有出去,只让身边的花妈妈和吕妈妈去了。
姜程氏和姚程氏两个年轻时脾气也是一等一的泼辣要强,后来虽然嫁到了一个地方,平时见面也多是攀比龃龉。可等年纪大了,就发现这离得近的好处了。当今等位前,兵荒马乱的那半年,她们俩都死了丈夫,操持家业之际还总算有个说话的人。
姜程氏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只活了儿子和最小的女儿。可她家媳妇的肚子不争气,进门几年也就生了个孙女。孙女虽比不上孙子,却也是她的心尖尖。家里一说要上京城来找成国公府的那门亲戚,儿媳妇就撺掇女儿跟她祖母来。
姜程氏本来只是想带着未出阁的十六岁的小女儿来想看一门好婚事的,后来被孙女吵得头疼,也到底是喜欢那孩子,就把她一起带过来了。
姚程氏生的少,就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好在两个孩子都健康长大了。她本来还就想带着守寡回家的女儿来的,也没敢指望女儿能在京城寻到人家。但回去后说出去好歹是进过国公府做客的,这再嫁应也会顺利不少。
不过临出发前,姚程氏也多了个心眼,提前去打听了下她那老姐姐准备带什么人去,这听说她还要带孙女去,姚程氏就也把自己大孙子也给带着了。反正不能吃亏就是。
她们俩年纪也大了,也知道去京城要走上十天半个月,也都做好了吃点苦头的准备。像姜程氏的儿媳就给她准备了一些松饼,用布包着贴身放好,让她再路上饿了吃。
可是她俩是怎么也没想到,这看着就比寻常人家用的大一些的马车,里头居然是金灿灿的。就是个普通的靠枕,好像都是用金线绣的。
姜程氏和姚程氏还没上马车呢,就都对着里头的东西偷偷咽了咽口水。
派去接他们的是高斐的人,身上有功夫,赶车也都稳当的很。这些人也会看形势,出门前他们的主子对这两位姨母都表现的淡淡的,又是几十年都没有来往的,便也没把她们当正经主子。
也就没说什么天黑就找驿站歇歇,而是快把加鞭、日夜兼程地往回赶,姜程氏和姚程氏也都是庄稼地里养大的,一直到这几年家里才稍稍富余些不用做活了,因此也都是能吃苦的人,靠着三四层的软垫子,尽管马车颠簸,她们却也是能睡得着的。
两个孩子也都还好,正是好奇心强的年纪,沿途掀着马车帘子跟看不够似的。等看累了,笑累了,眼睛一闭,沾了枕头就着。
就是可怜了两个娇滴滴的姑娘家,这些天一个好觉都没睡好,清减了几分不说,连脸色都苍白起来了。
等到了国公府门口,赶车的去染病个门房通报了。
两位老人就坐在马车里就手无措起来了。她们跟现在的成国公府老太君的梁子,那可不是嘴上说说的。
老太太早年有过两个女儿,但都没活下来。第一个女儿没的时候才六岁,那时候百日咳一直不见好,晚上还会发低热,但是第二天白天又会降下去,反反复复地吃了好多药也无济于事。
她手上虽然有老国公寄回来的钱,可那都是成锭的,她一个女人家不敢冒然用这样大的银子,怕给家里招来祸事。而且她们乡下地方的郎中也没有几分真本事,孩子的咳嗽就是一直他在看,却也不见好。
她就把孩子托付给孙嬷嬷照看,她孤身一人出去了,想着去镇上找好一些的大夫,她自己先去打听了一圈,人家给指了地方。说是他们这里镇上的大夫也不见得多好,好大夫在隔壁那个某某镇呢。不过那位大夫性子古怪,你一个外地人去请,人家恐怕不愿意,现在这世道,多得是人诓了大夫去不给钱的,所以还要有本镇的人给做个担保。
老太太一听,可不就是她姐姐和妹妹嫁过去的地方么,于是又往那里去。
老太太走了一天的路,到了姜程氏家门口敲门。
正好那天姚程氏也在,她们正坐在一处讲话。等开门一看,就看到了蓬头垢面的老太太,老太太还没开口,姚程氏就冷嘲热讽地说:“哟,这可不是咱们家里心气最高的那位吗?放了说好的亲事不要,硬要嫁给个臭当兵的。还以为有命做官太太呢,现在怎么就成了叫化婆了?”
老太太脾气也差,当场就差点想动手,但想到家里病怏怏的女儿,她给忍住了,没去管那姚程氏,而是去求姜程氏让她帮自己去请大夫,诊金等代付上门了她自己给。
姜程氏说:“担保我能帮你做,但是这位大夫出诊就要先交二两银子的押金。”
老太太出来当然也不可能带那么多的钱,就说让姜程氏让她先给了,她回头一定还。 ↑返回顶部↑
老太太激动地一下子就站起来了,袁璐以为她是要出门亲自去迎接,便在一旁扶着她。可老太太走了没两步就停了脚步,又往回走。
袁璐便问:“那我代您去迎一迎?”
老太太说:“不,你也不许去。就让下人带她们进来!”
☆、第3章 月丨
第一百一十章老太太接见姐妹。
老太太说不许去迎,袁璐便没有出去,只让身边的花妈妈和吕妈妈去了。
姜程氏和姚程氏两个年轻时脾气也是一等一的泼辣要强,后来虽然嫁到了一个地方,平时见面也多是攀比龃龉。可等年纪大了,就发现这离得近的好处了。当今等位前,兵荒马乱的那半年,她们俩都死了丈夫,操持家业之际还总算有个说话的人。
姜程氏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只活了儿子和最小的女儿。可她家媳妇的肚子不争气,进门几年也就生了个孙女。孙女虽比不上孙子,却也是她的心尖尖。家里一说要上京城来找成国公府的那门亲戚,儿媳妇就撺掇女儿跟她祖母来。
姜程氏本来只是想带着未出阁的十六岁的小女儿来想看一门好婚事的,后来被孙女吵得头疼,也到底是喜欢那孩子,就把她一起带过来了。
姚程氏生的少,就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好在两个孩子都健康长大了。她本来还就想带着守寡回家的女儿来的,也没敢指望女儿能在京城寻到人家。但回去后说出去好歹是进过国公府做客的,这再嫁应也会顺利不少。
不过临出发前,姚程氏也多了个心眼,提前去打听了下她那老姐姐准备带什么人去,这听说她还要带孙女去,姚程氏就也把自己大孙子也给带着了。反正不能吃亏就是。
她们俩年纪也大了,也知道去京城要走上十天半个月,也都做好了吃点苦头的准备。像姜程氏的儿媳就给她准备了一些松饼,用布包着贴身放好,让她再路上饿了吃。
可是她俩是怎么也没想到,这看着就比寻常人家用的大一些的马车,里头居然是金灿灿的。就是个普通的靠枕,好像都是用金线绣的。
姜程氏和姚程氏还没上马车呢,就都对着里头的东西偷偷咽了咽口水。
派去接他们的是高斐的人,身上有功夫,赶车也都稳当的很。这些人也会看形势,出门前他们的主子对这两位姨母都表现的淡淡的,又是几十年都没有来往的,便也没把她们当正经主子。
也就没说什么天黑就找驿站歇歇,而是快把加鞭、日夜兼程地往回赶,姜程氏和姚程氏也都是庄稼地里养大的,一直到这几年家里才稍稍富余些不用做活了,因此也都是能吃苦的人,靠着三四层的软垫子,尽管马车颠簸,她们却也是能睡得着的。
两个孩子也都还好,正是好奇心强的年纪,沿途掀着马车帘子跟看不够似的。等看累了,笑累了,眼睛一闭,沾了枕头就着。
就是可怜了两个娇滴滴的姑娘家,这些天一个好觉都没睡好,清减了几分不说,连脸色都苍白起来了。
等到了国公府门口,赶车的去染病个门房通报了。
两位老人就坐在马车里就手无措起来了。她们跟现在的成国公府老太君的梁子,那可不是嘴上说说的。
老太太早年有过两个女儿,但都没活下来。第一个女儿没的时候才六岁,那时候百日咳一直不见好,晚上还会发低热,但是第二天白天又会降下去,反反复复地吃了好多药也无济于事。
她手上虽然有老国公寄回来的钱,可那都是成锭的,她一个女人家不敢冒然用这样大的银子,怕给家里招来祸事。而且她们乡下地方的郎中也没有几分真本事,孩子的咳嗽就是一直他在看,却也不见好。
她就把孩子托付给孙嬷嬷照看,她孤身一人出去了,想着去镇上找好一些的大夫,她自己先去打听了一圈,人家给指了地方。说是他们这里镇上的大夫也不见得多好,好大夫在隔壁那个某某镇呢。不过那位大夫性子古怪,你一个外地人去请,人家恐怕不愿意,现在这世道,多得是人诓了大夫去不给钱的,所以还要有本镇的人给做个担保。
老太太一听,可不就是她姐姐和妹妹嫁过去的地方么,于是又往那里去。
老太太走了一天的路,到了姜程氏家门口敲门。
正好那天姚程氏也在,她们正坐在一处讲话。等开门一看,就看到了蓬头垢面的老太太,老太太还没开口,姚程氏就冷嘲热讽地说:“哟,这可不是咱们家里心气最高的那位吗?放了说好的亲事不要,硬要嫁给个臭当兵的。还以为有命做官太太呢,现在怎么就成了叫化婆了?”
老太太脾气也差,当场就差点想动手,但想到家里病怏怏的女儿,她给忍住了,没去管那姚程氏,而是去求姜程氏让她帮自己去请大夫,诊金等代付上门了她自己给。
姜程氏说:“担保我能帮你做,但是这位大夫出诊就要先交二两银子的押金。”
老太太出来当然也不可能带那么多的钱,就说让姜程氏让她先给了,她回头一定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