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节(1 / 4)
但不得不说,这又一次敲诈以及那些纨绔这些日子在书院搅风搅雨的行径,着实引起许多人的不满。如今只要脑子还算清楚的书院学子也都看清了李恒泰和这几人的真面目,当面骂不得,背后却可这劲儿地咒骂这几人早死早托生。
不巧的是,学子们又一次聚众痛骂时,刚巧被这几个纨绔听到。
都是血气方刚的少年,结果自然是天雷勾动地火,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最后还上演了全武行,打得难解难分,直到官兵来了才分开。
纨绔们自然不肯吃亏,但这几个学生中不乏出身显赫的,钦差大人照旧做做样子便把人放了,转头继续忙着跟书院扯皮。
但就在这事后的第二天,李家几个纨绔出事儿了。
四个人夜归时被堵在小巷子里套麻袋打,最终三死一伤。而伤的那个,据说还是因为晕过去血糊了一脸,被误以为已经死了才逃过一劫。
这个幸运儿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傅元辛狗贼害我!”。
傅元辛正是当日与李家纨绔冲突的学子中为首之人。他出身的傅家与姜武所在的姜家可称得上大周最为显赫的两个行伍世家,而这两家又与兵院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其家中许多子弟都是出自兵院。
之前为了布局将黄韬的独孙捏在手里当棋子,却又丝毫不动姜傅两家,因此之前虽然军中也有很多不满,但到底还没出什么大问题,局势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但是,李家纨绔这一句话,却是生生把傅元辛也给拉入漩涡中。傅元辛并非普通的傅家子弟,而是如今傅家家主的嫡孙,深受家族重视。再加上那一行学子中还有好几个同样出身显赫的世家子弟,如果这案子闹大,那画面太美不敢看……钦差大人都想哭了。
可他就算真哭也没用,死的不是寻常人,他就算想压也压不下来,只能原原本本地上奏给皇帝。
而奏折中,幸存的那个李家纨绔的供词十分不利于傅元辛等人。据李家纨绔说,那些袭击他们的人以为他死了,所以最后离开时有些放松,低声交谈了几句。
虽然被套了麻袋看不到脸,但听声音,赫然正是傅元辛几人!
而且,不仅有人证,还有物证——衙役在事发现场找到一枚玉佩,正是傅元辛经常佩戴之物。
钦差大人没敢把傅元辛等人抓起来,只亲自上门询问。傅元辛等人自然矢口否认,但说及那日那时的去向,却只有几人各自的小厮能够作证,至于玉佩,傅元辛则表明刚刚发现已经遗失。
所有这一切,都被钦差大人写成奏折报给皇帝,当然,他也没忘写清楚傅元辛几人的背景,就怕皇帝脑袋不清楚,一冲动就下令把傅元辛几个砍了。
奏折呈到御案上,皇帝毫不意外地震怒了。虽然他也知道那几个纨绔办得是不得人心的事儿,但不管怎样,那是他允许的。现在这几人死了,不就是明晃晃打他的脸么?这些鹤望书院的狂生们,实在是太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而看了钦差大人特意备注的傅元辛几人的背景,皇帝大人更加憋屈更加愤怒了。
或许,傅元辛几个正是因为觉得他会顾忌傅家而不敢动他们,所以才如此大胆?军中的形势皇帝比谁都清楚,虽说他是皇帝,但却还是处处掣肘,若是平时,只是处置傅元辛还不是还不算大问题,关键是现在黄家还被他捏着,若是此时再动傅元辛,军中三大势力一连招惹两家,很可能会导致军中不稳。
如今的大周皇朝可算不上稳定,北方有戎狄虎视眈眈不说,这几年内乱也是不休,天灾*一窝蜂地出来,流民起|义是按下葫芦起了瓢,春天的韭菜似地割了一茬又一茬。
所以,稳定军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皇帝再怎么震怒也只能憋着。但这样一来,骨子里十分*,渴望毫无掣肘的皇帝大人郁闷地不行。
相比皇帝,李贵妃所在的李家无疑更加震怒。折了一个李恒泰还不够,居然又折进去三个,而且这次不是意外死亡,而是明明白白地被人下了黑手。李家也不是什么小家族,近些年因为李贵妃的裙带关系,更是在朝堂上经营了些关系。
李家能咽下去这口气才怪。
李贵妃的枕头风吹得猛烈,梨花带雨涕泪交加,坚决要求彻查案件,追究凶手责任,话里话外,却是饶不了傅家的意思。
而朝堂上,在李家的操控下,弹劾傅家的帖子也多了起来,。
皇帝也想收拾傅家,但为了军中的稳定,此时却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把这口气憋着,但李贵妃的枕头风还是有用的,起码让皇帝大人的憋屈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如果皇帝能够一直这么清醒,把这口气牢牢憋着,那么无疑结局无疑会是另一个模样,但是可惜的是,皇帝大人接下来就为人们现身说法什么叫不作死就不会死。
远在襄城的襄荷不知道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她只知道,拖延了几天后,皇帝严令钦差大人彻查傅元辛案。
钦差大人其实并不擅长查案,他擅长的是扯皮,要不也不会被派来当这个钦差跟书院扯皮了。 ↑返回顶部↑
不巧的是,学子们又一次聚众痛骂时,刚巧被这几个纨绔听到。
都是血气方刚的少年,结果自然是天雷勾动地火,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最后还上演了全武行,打得难解难分,直到官兵来了才分开。
纨绔们自然不肯吃亏,但这几个学生中不乏出身显赫的,钦差大人照旧做做样子便把人放了,转头继续忙着跟书院扯皮。
但就在这事后的第二天,李家几个纨绔出事儿了。
四个人夜归时被堵在小巷子里套麻袋打,最终三死一伤。而伤的那个,据说还是因为晕过去血糊了一脸,被误以为已经死了才逃过一劫。
这个幸运儿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傅元辛狗贼害我!”。
傅元辛正是当日与李家纨绔冲突的学子中为首之人。他出身的傅家与姜武所在的姜家可称得上大周最为显赫的两个行伍世家,而这两家又与兵院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其家中许多子弟都是出自兵院。
之前为了布局将黄韬的独孙捏在手里当棋子,却又丝毫不动姜傅两家,因此之前虽然军中也有很多不满,但到底还没出什么大问题,局势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但是,李家纨绔这一句话,却是生生把傅元辛也给拉入漩涡中。傅元辛并非普通的傅家子弟,而是如今傅家家主的嫡孙,深受家族重视。再加上那一行学子中还有好几个同样出身显赫的世家子弟,如果这案子闹大,那画面太美不敢看……钦差大人都想哭了。
可他就算真哭也没用,死的不是寻常人,他就算想压也压不下来,只能原原本本地上奏给皇帝。
而奏折中,幸存的那个李家纨绔的供词十分不利于傅元辛等人。据李家纨绔说,那些袭击他们的人以为他死了,所以最后离开时有些放松,低声交谈了几句。
虽然被套了麻袋看不到脸,但听声音,赫然正是傅元辛几人!
而且,不仅有人证,还有物证——衙役在事发现场找到一枚玉佩,正是傅元辛经常佩戴之物。
钦差大人没敢把傅元辛等人抓起来,只亲自上门询问。傅元辛等人自然矢口否认,但说及那日那时的去向,却只有几人各自的小厮能够作证,至于玉佩,傅元辛则表明刚刚发现已经遗失。
所有这一切,都被钦差大人写成奏折报给皇帝,当然,他也没忘写清楚傅元辛几人的背景,就怕皇帝脑袋不清楚,一冲动就下令把傅元辛几个砍了。
奏折呈到御案上,皇帝毫不意外地震怒了。虽然他也知道那几个纨绔办得是不得人心的事儿,但不管怎样,那是他允许的。现在这几人死了,不就是明晃晃打他的脸么?这些鹤望书院的狂生们,实在是太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而看了钦差大人特意备注的傅元辛几人的背景,皇帝大人更加憋屈更加愤怒了。
或许,傅元辛几个正是因为觉得他会顾忌傅家而不敢动他们,所以才如此大胆?军中的形势皇帝比谁都清楚,虽说他是皇帝,但却还是处处掣肘,若是平时,只是处置傅元辛还不是还不算大问题,关键是现在黄家还被他捏着,若是此时再动傅元辛,军中三大势力一连招惹两家,很可能会导致军中不稳。
如今的大周皇朝可算不上稳定,北方有戎狄虎视眈眈不说,这几年内乱也是不休,天灾*一窝蜂地出来,流民起|义是按下葫芦起了瓢,春天的韭菜似地割了一茬又一茬。
所以,稳定军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皇帝再怎么震怒也只能憋着。但这样一来,骨子里十分*,渴望毫无掣肘的皇帝大人郁闷地不行。
相比皇帝,李贵妃所在的李家无疑更加震怒。折了一个李恒泰还不够,居然又折进去三个,而且这次不是意外死亡,而是明明白白地被人下了黑手。李家也不是什么小家族,近些年因为李贵妃的裙带关系,更是在朝堂上经营了些关系。
李家能咽下去这口气才怪。
李贵妃的枕头风吹得猛烈,梨花带雨涕泪交加,坚决要求彻查案件,追究凶手责任,话里话外,却是饶不了傅家的意思。
而朝堂上,在李家的操控下,弹劾傅家的帖子也多了起来,。
皇帝也想收拾傅家,但为了军中的稳定,此时却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把这口气憋着,但李贵妃的枕头风还是有用的,起码让皇帝大人的憋屈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如果皇帝能够一直这么清醒,把这口气牢牢憋着,那么无疑结局无疑会是另一个模样,但是可惜的是,皇帝大人接下来就为人们现身说法什么叫不作死就不会死。
远在襄城的襄荷不知道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她只知道,拖延了几天后,皇帝严令钦差大人彻查傅元辛案。
钦差大人其实并不擅长查案,他擅长的是扯皮,要不也不会被派来当这个钦差跟书院扯皮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