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2 / 4)
若是圣人直接了当地跟甄家摊牌,将甄家拿下,那么,没什么好说的,江南一地,以甄家的势力,众多官员一起发力,足以叫圣人也要焦头烂额,何况,甄家奉圣夫人还在,甄贵太妃依旧在老圣人那边说得上话,到时候,老圣人那边圣人也交代不过去。
可是,圣人却是轻描淡写地直接宣布,改革盐政,这触犯的也仅仅是甄家那一系人的利益,毕竟,因为甄家的把持,朝堂上那些大臣,多少年没沾过盐税的光了,反正碰的不是自个的肉,他们不心疼。
如今盐政改革,他们一个个只有拍手叫好的份,毕竟,他们虽然吃不上,但是,自个那些对头也是吃不上了,这自然是好事一桩。何况,圣人还放出了一个香饵,那些粗盐的利益,他们是沾不上了。虽说这是个细水长流的买卖,但是,就像是卖粮食同样是细水长流,薄利多销的买卖一样,朝中那些大臣对此却是多半不沾手的,毕竟,这个也只有在数量大到一定的量的情况下,才会有比较丰厚的利益,何况,参与进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他们也懒得花费太多的力气在这上头。
但是,精盐不同,这年头因为提炼技术的问题,海盐精制非常麻烦,因此,市面上流行的精盐,却一直都是西北那边出产的青盐,那些盐价格可是不低,而且,一般的人也插手不进去,因为那边是那些少数民族的地盘,很多青盐的盐矿都把持在那些大部族手里,若是为了这点利益,跟那些部族翻脸,并不值得。
如今不同了,海盐也能提炼出精盐出来了,而且提炼出来的,比西北那边的青盐还要好,据说还能玩出不少的花样出来,这里头动心的人可就不少了。圣人说是将这事如同之前的羊毛毛呢买卖一样,遴选皇商经营。但是老实说,哪个皇商背后没几个官员撑着啊,要不然,根本干不下去啊!这里头,朝中的那些大臣自然也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好处了。
反正甄家那一伙人本来就是他们敌对的对象,甄应嘉入了内阁,直接就被孤立了。内阁里头都是什么人,个个都是科举出身,在朝堂上历练多年,门生无数。甄应嘉算什么东西呢,甄家原本不过是金陵的土财主,后来投靠太祖做了皇家的家奴,开国之后,甄家得了天朝的恩德,得以授官,改换了门庭。结果呢,这一家子还是改不了原本的习性,将宗妇竟是送到宫中做乳母,结果,伺候的正好是当年刚出生的老圣人。
老圣人脱颖而出,荣登大宝,甄家一下子就抖起来了,后来,嫌一个奉圣夫人还不足,又献女求荣!总之,这一家子没别的本事,一直就是幸进,实在是叫人看不过眼。
至于做官的手段,甄应嘉更是不入流。甄应嘉做过什么官啊,最初的时候,不过是在内务府做个微末的小官,比小吏强不到哪里去,后来又跟圣人哭穷,得了盐政上的差事,结果吃相那叫一个差。
亏得当时是老圣人在位,换了本朝任何一个皇帝,甄家都不可能有如今的风光,甄家勉强算是外戚,但是,一个外戚就敢毫无顾忌地侵吞赋税,什么为了还亏空,你没钱,你当初接什么架,圣人驻跸你家,那是看得起你,你就算是倾家荡产,供奉圣人,那也是应该的,要不是圣人,你们甄家算个什么东西!
甄应嘉这人只适合做个商人,而且还是那种不入流的商人,只知道利益,目光短浅,偏偏自视极高,在几个阁老眼里,简直是蠢货一个!
甄应嘉入阁,整日里想着拉拢这个,打击那个,为自个外孙摇旗呐喊,恨不得立刻将徒明昊拱上皇位,但问题是,江南那边一方面是天高皇帝远,另一方面也是老圣人睁只眼闭只眼,但是朝堂上是什么地方。
当今几次组合拳,已经收拢了不少人心,许多老臣也是干脆利索地向圣人表达了臣服之意,徒明昊叫嚣得再厉害,但是,在很多人眼里,那就跟小丑差不多。老圣人虽说一直不表态,但是他退居垂拱殿,即便圣人常去问安,跟老圣人问询朝政,老圣人却多半是一言不发,不管圣人说什么,都是点头应许,这已经是明确表达了老圣人的态度。
徒明昊若是早早服软,那么,哪怕看在老圣人的面子,即便圣人回头诛除了甄家,对徒明昊也会网开一面,徒明昊做个闲散的亲王,不失荣华富贵。
偏偏徒明昊半点也看不清情况,还在那里跟猴子一样上蹿下跳,皇家这种地方,太平的时候,自然乐意温情脉脉,大家言笑晏晏,粉饰太平。但是若是到了关键的时刻,什么血脉亲情,父子兄弟,那根本不是亲人,就是仇人,随时都可以互相捅刀子。就像是那位为唐朝后来帝位更迭埋下了后患的所谓千古一帝李世民,他算起来也是好皇帝,但是,不照样是直接干掉了自个的兄弟,逼着自家老爹退位,亏得他后来做事挺靠谱,要不然,就是另一个隋炀帝杨广。
内阁里的这些阁老,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风波,那一个个都是老狐狸了,很多事情,都看得很透,若是徒明昊有那个本事,有那个决断,当日就直接兵变,干掉当今,那么,或许他已经成事了,偏偏,他想要利用朝堂上的压力,还有老圣人的所谓偏爱成事,那完全是找死。
朝堂上的人,多半就是墙头草,谁在上头,他们倒向谁,美其名曰,拥护正统。谁是正统,当今圣人就是正统。当今圣人当初是拜过宗庙,入住过东宫的太子,登基前,其生母被册封了皇后,老圣人亲自禅位给了圣人,他不是正统,谁是正统!不见当年义忠亲王之后如今都闷不吭声了吗?废掉的太子,和改立的太子,那完全不是一回事。
至于老圣人的偏爱什么的,那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老圣人固然偏向一些徒明昊,但是那完全是一些私爱之心,他乐意宠着小儿子,谁也说不出一个错来,但是,私爱与家国大爱,那是不同的。史上不想立长立嫡立贤反而想要立爱的皇帝多了去了,但是,他们真正能顺心的可不多。做大臣的,哪怕希望上头是个傀儡,也不希望上头是个蠢货,因为谁也不知道,一个蠢货会做出什么样的蠢事出来,搞得大家都跟着倒霉!
徒明昊看着聪明,但是在很多人眼里,就是这样一个蠢货。
如今甄应嘉看着风光赫赫,实际上,内阁里头,没人真当他是个人物,他想要做什么事情,要么大家一起反对,将他提出来的建议批得狗屁不如,弄得他面如猪肝。要么,大家干脆等着看他的笑话,在背地里头拆台。
江南那边的事情,当年老圣人虽说对处置甄家,颇有些不忍,但是对于甄家的党羽,却不算客气,那些人就算是因为甄家的那些小动作,得了什么政绩,得以升迁,但是,往往是明升暗降,倒霉的,甚至因为牵扯进了那些不能明说的事情里头,直接就叫老圣人发落了。
因此,朝堂上的要职里头,还真没多少甄家的人,甄应嘉想要做什么事情,简直是到处掣肘,几次失手之后,他的威望也就没了,即便是徒明昊还有甄家的那些党羽,对甄应嘉也有了不满之心,谁让他干啥啥不成呢!
就算是他这边想要保荐一个官员,话音才落呢,立马一帮御史简直跟他刨了自家祖坟一般,从一边挑出来,一边将那个官员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劣迹洋洋洒洒一番长篇大论,又在那里说甄应嘉识人不明,网络党羽,居心不良云云。
因此,甄家领头的这位甄阁老,短短几个月时间,在朝堂上已经是饱受打击,几乎快要抬不起头来了。
甄应嘉尚且如此,江南那边,甄家也是方寸大乱,甄家老实说,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人物,甄应嘉虽说兄弟不少,堂兄弟,叔伯兄弟那是更是多得不行,下头子侄,甚至是孙子都不知道多少个了,但是,这些人多半就是富贵乡里长大的膏粱纨袴,一个个欺男霸女,横行霸道,那是老本行,但真要他们干什么事,那多半只能坏事。
甄应嘉的一个堂弟曾经被保举做过河道上的官员,这家伙到任那一年,就遇上了洪水,将河堤给冲垮了,要不是甄家那边极力转圜,甄应嘉那个堂弟当时就得倒霉。
甄家族人中,也有几个官员,但是,他们能做什么事情,政事什么的,若是没有幕僚出谋划策,一个个都得抓瞎,连什么公文该用什么印都未必搞得清楚。而那些幕僚呢,也不是什么对甄家忠心耿耿的货色,他们一个个也跟甄家那些下人一般,上头主子是个蠢货,偏偏还挺有些势力,那么,为什么不利用这个蠢货给自己捞些好处呢,就算是事发了,还有甄家人顶着呢,他们顶多算个从犯而已,回头再反咬一口,说不得还能坦白从宽呢!
这会儿江南那边简直是乱成一团,甄家那些人对此也是束手无策,只知道破口大骂,很多人恨不得要跳脚撞柱,他们也亏大了好不好。因为卖盐赚钱,大家一开始不过是随便拿出点私房钱出来,回头就是百倍甚至更多的回报,根本不需要他们会做生意。
这种事情,来钱这般容易,甄家许多不甚宽裕的族人,自然在里头很是掺了一脚,而且一次比一次投入得多,结果如今,简直如同股市崩盘一般,那些只想着天上往下掉钱的家伙,一个个算是倒了血霉,原本的积蓄变成了一些即将作废的盐引,有的甚至还在外头欠了不少钱。
甄家的族人,这些年日子一直过得很舒服,什么刺激玩什么,什么享受干什么,不管是青楼还是赌场,从来一掷千金,一般直接在人家店里头挂账,回头红利到了再去销账,还有的,干脆直接从那些三教九流的人物那里借高利贷,一般九出十三归,有钱了再还。
结果,如今遇上这般行情,算是混不下去了。他们的钱变成了废纸,那些盐商自个还在跳脚呢,恨不得冲到京城去找甄应嘉算账,他人在京城,居然消息那么不灵通,事情都到这个地步了,居然还没反应过来。因此,甄家那些人上门闹腾,他们哪里会理会。 ↑返回顶部↑
可是,圣人却是轻描淡写地直接宣布,改革盐政,这触犯的也仅仅是甄家那一系人的利益,毕竟,因为甄家的把持,朝堂上那些大臣,多少年没沾过盐税的光了,反正碰的不是自个的肉,他们不心疼。
如今盐政改革,他们一个个只有拍手叫好的份,毕竟,他们虽然吃不上,但是,自个那些对头也是吃不上了,这自然是好事一桩。何况,圣人还放出了一个香饵,那些粗盐的利益,他们是沾不上了。虽说这是个细水长流的买卖,但是,就像是卖粮食同样是细水长流,薄利多销的买卖一样,朝中那些大臣对此却是多半不沾手的,毕竟,这个也只有在数量大到一定的量的情况下,才会有比较丰厚的利益,何况,参与进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他们也懒得花费太多的力气在这上头。
但是,精盐不同,这年头因为提炼技术的问题,海盐精制非常麻烦,因此,市面上流行的精盐,却一直都是西北那边出产的青盐,那些盐价格可是不低,而且,一般的人也插手不进去,因为那边是那些少数民族的地盘,很多青盐的盐矿都把持在那些大部族手里,若是为了这点利益,跟那些部族翻脸,并不值得。
如今不同了,海盐也能提炼出精盐出来了,而且提炼出来的,比西北那边的青盐还要好,据说还能玩出不少的花样出来,这里头动心的人可就不少了。圣人说是将这事如同之前的羊毛毛呢买卖一样,遴选皇商经营。但是老实说,哪个皇商背后没几个官员撑着啊,要不然,根本干不下去啊!这里头,朝中的那些大臣自然也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好处了。
反正甄家那一伙人本来就是他们敌对的对象,甄应嘉入了内阁,直接就被孤立了。内阁里头都是什么人,个个都是科举出身,在朝堂上历练多年,门生无数。甄应嘉算什么东西呢,甄家原本不过是金陵的土财主,后来投靠太祖做了皇家的家奴,开国之后,甄家得了天朝的恩德,得以授官,改换了门庭。结果呢,这一家子还是改不了原本的习性,将宗妇竟是送到宫中做乳母,结果,伺候的正好是当年刚出生的老圣人。
老圣人脱颖而出,荣登大宝,甄家一下子就抖起来了,后来,嫌一个奉圣夫人还不足,又献女求荣!总之,这一家子没别的本事,一直就是幸进,实在是叫人看不过眼。
至于做官的手段,甄应嘉更是不入流。甄应嘉做过什么官啊,最初的时候,不过是在内务府做个微末的小官,比小吏强不到哪里去,后来又跟圣人哭穷,得了盐政上的差事,结果吃相那叫一个差。
亏得当时是老圣人在位,换了本朝任何一个皇帝,甄家都不可能有如今的风光,甄家勉强算是外戚,但是,一个外戚就敢毫无顾忌地侵吞赋税,什么为了还亏空,你没钱,你当初接什么架,圣人驻跸你家,那是看得起你,你就算是倾家荡产,供奉圣人,那也是应该的,要不是圣人,你们甄家算个什么东西!
甄应嘉这人只适合做个商人,而且还是那种不入流的商人,只知道利益,目光短浅,偏偏自视极高,在几个阁老眼里,简直是蠢货一个!
甄应嘉入阁,整日里想着拉拢这个,打击那个,为自个外孙摇旗呐喊,恨不得立刻将徒明昊拱上皇位,但问题是,江南那边一方面是天高皇帝远,另一方面也是老圣人睁只眼闭只眼,但是朝堂上是什么地方。
当今几次组合拳,已经收拢了不少人心,许多老臣也是干脆利索地向圣人表达了臣服之意,徒明昊叫嚣得再厉害,但是,在很多人眼里,那就跟小丑差不多。老圣人虽说一直不表态,但是他退居垂拱殿,即便圣人常去问安,跟老圣人问询朝政,老圣人却多半是一言不发,不管圣人说什么,都是点头应许,这已经是明确表达了老圣人的态度。
徒明昊若是早早服软,那么,哪怕看在老圣人的面子,即便圣人回头诛除了甄家,对徒明昊也会网开一面,徒明昊做个闲散的亲王,不失荣华富贵。
偏偏徒明昊半点也看不清情况,还在那里跟猴子一样上蹿下跳,皇家这种地方,太平的时候,自然乐意温情脉脉,大家言笑晏晏,粉饰太平。但是若是到了关键的时刻,什么血脉亲情,父子兄弟,那根本不是亲人,就是仇人,随时都可以互相捅刀子。就像是那位为唐朝后来帝位更迭埋下了后患的所谓千古一帝李世民,他算起来也是好皇帝,但是,不照样是直接干掉了自个的兄弟,逼着自家老爹退位,亏得他后来做事挺靠谱,要不然,就是另一个隋炀帝杨广。
内阁里的这些阁老,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风波,那一个个都是老狐狸了,很多事情,都看得很透,若是徒明昊有那个本事,有那个决断,当日就直接兵变,干掉当今,那么,或许他已经成事了,偏偏,他想要利用朝堂上的压力,还有老圣人的所谓偏爱成事,那完全是找死。
朝堂上的人,多半就是墙头草,谁在上头,他们倒向谁,美其名曰,拥护正统。谁是正统,当今圣人就是正统。当今圣人当初是拜过宗庙,入住过东宫的太子,登基前,其生母被册封了皇后,老圣人亲自禅位给了圣人,他不是正统,谁是正统!不见当年义忠亲王之后如今都闷不吭声了吗?废掉的太子,和改立的太子,那完全不是一回事。
至于老圣人的偏爱什么的,那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老圣人固然偏向一些徒明昊,但是那完全是一些私爱之心,他乐意宠着小儿子,谁也说不出一个错来,但是,私爱与家国大爱,那是不同的。史上不想立长立嫡立贤反而想要立爱的皇帝多了去了,但是,他们真正能顺心的可不多。做大臣的,哪怕希望上头是个傀儡,也不希望上头是个蠢货,因为谁也不知道,一个蠢货会做出什么样的蠢事出来,搞得大家都跟着倒霉!
徒明昊看着聪明,但是在很多人眼里,就是这样一个蠢货。
如今甄应嘉看着风光赫赫,实际上,内阁里头,没人真当他是个人物,他想要做什么事情,要么大家一起反对,将他提出来的建议批得狗屁不如,弄得他面如猪肝。要么,大家干脆等着看他的笑话,在背地里头拆台。
江南那边的事情,当年老圣人虽说对处置甄家,颇有些不忍,但是对于甄家的党羽,却不算客气,那些人就算是因为甄家的那些小动作,得了什么政绩,得以升迁,但是,往往是明升暗降,倒霉的,甚至因为牵扯进了那些不能明说的事情里头,直接就叫老圣人发落了。
因此,朝堂上的要职里头,还真没多少甄家的人,甄应嘉想要做什么事情,简直是到处掣肘,几次失手之后,他的威望也就没了,即便是徒明昊还有甄家的那些党羽,对甄应嘉也有了不满之心,谁让他干啥啥不成呢!
就算是他这边想要保荐一个官员,话音才落呢,立马一帮御史简直跟他刨了自家祖坟一般,从一边挑出来,一边将那个官员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劣迹洋洋洒洒一番长篇大论,又在那里说甄应嘉识人不明,网络党羽,居心不良云云。
因此,甄家领头的这位甄阁老,短短几个月时间,在朝堂上已经是饱受打击,几乎快要抬不起头来了。
甄应嘉尚且如此,江南那边,甄家也是方寸大乱,甄家老实说,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人物,甄应嘉虽说兄弟不少,堂兄弟,叔伯兄弟那是更是多得不行,下头子侄,甚至是孙子都不知道多少个了,但是,这些人多半就是富贵乡里长大的膏粱纨袴,一个个欺男霸女,横行霸道,那是老本行,但真要他们干什么事,那多半只能坏事。
甄应嘉的一个堂弟曾经被保举做过河道上的官员,这家伙到任那一年,就遇上了洪水,将河堤给冲垮了,要不是甄家那边极力转圜,甄应嘉那个堂弟当时就得倒霉。
甄家族人中,也有几个官员,但是,他们能做什么事情,政事什么的,若是没有幕僚出谋划策,一个个都得抓瞎,连什么公文该用什么印都未必搞得清楚。而那些幕僚呢,也不是什么对甄家忠心耿耿的货色,他们一个个也跟甄家那些下人一般,上头主子是个蠢货,偏偏还挺有些势力,那么,为什么不利用这个蠢货给自己捞些好处呢,就算是事发了,还有甄家人顶着呢,他们顶多算个从犯而已,回头再反咬一口,说不得还能坦白从宽呢!
这会儿江南那边简直是乱成一团,甄家那些人对此也是束手无策,只知道破口大骂,很多人恨不得要跳脚撞柱,他们也亏大了好不好。因为卖盐赚钱,大家一开始不过是随便拿出点私房钱出来,回头就是百倍甚至更多的回报,根本不需要他们会做生意。
这种事情,来钱这般容易,甄家许多不甚宽裕的族人,自然在里头很是掺了一脚,而且一次比一次投入得多,结果如今,简直如同股市崩盘一般,那些只想着天上往下掉钱的家伙,一个个算是倒了血霉,原本的积蓄变成了一些即将作废的盐引,有的甚至还在外头欠了不少钱。
甄家的族人,这些年日子一直过得很舒服,什么刺激玩什么,什么享受干什么,不管是青楼还是赌场,从来一掷千金,一般直接在人家店里头挂账,回头红利到了再去销账,还有的,干脆直接从那些三教九流的人物那里借高利贷,一般九出十三归,有钱了再还。
结果,如今遇上这般行情,算是混不下去了。他们的钱变成了废纸,那些盐商自个还在跳脚呢,恨不得冲到京城去找甄应嘉算账,他人在京城,居然消息那么不灵通,事情都到这个地步了,居然还没反应过来。因此,甄家那些人上门闹腾,他们哪里会理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