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2 / 3)
应桂馨又名夔丞,是上海流氓帮会的大头目之一。辛亥革命初期,中部同盟会联络会党军警起义,他投机混进了革命阵营,陈其美任为沪军都督府谍报处处长。沪军都督府撤销后,转入江苏都督府任江苏巡查长。他自称“中国共进会会长”,吹嘘全国共进会会员在1亿人以上,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武士英是山西人,年22岁,就是在应桂馨家中被捕的那个矮子。他在云南当过营长,因军队被裁流浪到上海来,加入了共进会,成了应桂馨的门下食客。
此案发生后,只有一两天工夫,就把全部内幕揭穿,人证俱获,铁案如山,全国人民无不为之骇然。原来当今大总统是这样一个货色,他手中持有两件法宝:一件是黄金,一件是白刃。他对付一切政治敌人总不离乎这两手:要么用金钱收买过来,要么用武器暗杀掉。他曾经用金钱和高官厚禄收买宋教仁而无效,就决定用另一手来对付他。
这篇文章做得如此不干不净,闹得通国皆知,袁做贼心虚,不得不假惺惺地下了一道缉凶命令,讲什么“穷究主名,务得确情,按法严办”;还装腔作势地说了些“暗杀之风,万不可长,尤乖人道”的鬼话。他知道单靠一纸命令不能杜人之口,于是又派工商总长刘揆一以吊丧为名到上海,竭力解释宋案与他无关,千万不要误会。刘与黄兴、宋教仁都是华兴会的老同志。他到上海后,黄兴和国民党人骂他做官心热,变节求荣,他只得灰溜溜地回北京去了。由于全国人民口诛笔伐,袁、赵二人心慌意乱,便又做了一篇空中楼阁的文章,企图转移视线。3月26日,国务院通电全国称:“据应夔丞23日函称,上海发现一种监督政府、政党之裁判机关,其宣告文内列有宋教仁、梁启超、袁世凯、赵秉钧、汪荣宝等罪状,于3月9日开审,先判处宋教仁以死刑,于20日执行。”这篇文章请出梁启超、汪荣宝这些不相干的人做陪客,又把杀人主谋犯混在一起,其目的是要使人们相信上海果真有这样一个杀人机关,这个机关不仅与国民党为敌,也与其他各政党为敌,不仅与政党为敌,也与政府为敌。
这篇文章也仍然无济于事,反而招来更大的反感。在这种千夫所指的情况下,即使平日杀人不眨眼的大特务赵秉钧,也不免心惊肉跳,坐立不安。他一面向新闻记者发表谈话,说他跟宋教仁如何要好,外间谣言之来,真不知从何说起;一面向袁辞职。毕竟袁比他更加狡狯,认为此时辞职反而证明心中有鬼,因此劝他说:“不妨告个假儿,我叫芝泉代替你的职务。”于是赵改辞职为请假,袁派陆军总长段祺瑞代理内阁总理。(《袁世凯演义》)
第四节以段祺瑞为总理
四月二十六日,袁又擅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定善后大借款英金二千五百万镑条约,以客卿监督盐政,未经国会通过。国民益怨政府之倒行逆施,弁髦《约法》,反对之声,如潮而起。五月一日,赵秉钧辞职,袁乃以段祺瑞为国务总理。袁既专制自为,且得巨款供其设置,阴谋益得循已定之步骤而渐进。侦知南方各省将起而相抗,于是先发制人,北洋劲旅,陆续南下,先后免江西李烈钧、广东胡汉民、安徽柏文蔚三都督职。五月廿四日《时报》载北京专电“表总统令传语国民党人”云:
现在看透孙、黄,除捣乱外无本领。左又是捣乱,右又是捣乱。我受四万万人民付托之重,不能以四万万人之财产生命,听人捣乱!自信政治军事经验,外交信用,不下于人。若彼等能力能代我,我亦未尝不愿,然今日诚未敢多让。彼等若敢另行组织政府,我即敢举兵征伐之!国民党诚非尽是莠人,然其莠者,吾力未尝不能平之。语时有梁士诒、段芝贵、曾彝进三人在座,梁嘱曾以个人资格往告国民党人。袁谓:即说是袁慰亭说的,我当负责任云云。(下略)
五月二十九日,《时报》载袁与《大陆报》访员之谈论一则,颇可与袁日后行事相对照,兹录下:
日前《大陆报》访员弥勒君访袁总统于三海,问答之间,颇关紧要,而于政治一方面,尤为注意。弥君先询治国政策,袁总统谓第一步须组织正式政府,使国家日见强盛,而以和平政策对付列强。又询问主张何种政体?袁总统谓自以共和政体为主张!盖共和既已告成,而又欲适用他种政体,其愚孰甚!弥君又问,近有人评论总统并不实心赞成共和,拟复君主旧制,有是事乎?袁总统谓予知此种谣传,自不能免;然既为公仆,岂能逃诽谤乎!此种问题,当留之以待后人之解决。余既为民国办事,必当尽余之能力,以求民国之成功!倘有破坏之危险,决非自余而生,必由于一般暴徒,以破坏国家为主义者也。弥君又问,有人谓总统欲仿效拿破仑信乎?袁笑谓余欲为华盛顿,非拿破仑也!华盛顿为历史中最有名人物,建造自由国,余何故欲为拿破仑而不为华盛顿乎!弥君又询问,现在中国最要之事为何?袁谓对内对外均以和平,此为最要之事。弥君又问,第一须改革者为何事?袁总统谓改良币制,订定赋税规则,开拓国内富源,俾人民得以日见昌盛。人民昌盛是为立国之本。弥君又询问,此次反对中央,欲为第二次革命之情形。袁谓此种人已有革命习惯,无建设思想,无实地经验,不识中国大势之真象。然人民必不助其所为。大概此种人可分为两种:第一种已得政府酬报或官职而不满意者;第二种尚未得政府酬报或官职者。弥君又询问,总统对于国会之希望?袁总统谓国会议员,均由人民选举,以助正式政府成立。余甚愿国会助余早日建设政府云。
第五节起兵之讨袁
七月十二日,江西都督李烈钧起兵讨袁,军于湖口。江苏、安徽、广东、福建、湖南相继宣布独立。然袁先有准备,军事布置与其能力,非满清之窳弱可比;而讨袁军起过迟,坐失时机,揭橥所在,不及排满与推翻专制之易于鼓动;又各省各自为谋,不能统一,而民党内部黄克强氏每事与中山先生左;民众则叠遭战祸,疮痍未复,厌乱已深;袁氏心迹尚未大显,未为一般民众所窥,民党信誉,亦有使民众怀疑之处,故讨袁军以六七省之地,数十万之众,不二月而为袁氏所底定焉。
李烈钧像
袁世凯觊觎非分,总理洞烛其隐,且以闽、粤势处海边,袁氏鞭长莫及,乃密令发动讨袁。两省以内部整理未就,旦有图取都督而代之者,未即动。又命湘省发难,谭延闿亦以种种不易情形报告之。总理乃派张继、马君武、邵元冲、白逾桓四人到赣授意,声罪讨袁。时袁世凯以余有欢迎总理莅赣之举,乃先派大员赴赣游说,且曰:“赴北京与袁世凯一晤,当以二百万元为寿,并晋给勋一位,”余不为动,且斥之曰:“余思建勋业于国家,岂丑类所得诱饵!”袁见不能利诱,嫉忌颇甚,欲去余尤急。余亦烛其奸思摆脱,乃卸江西都督之任。当张继等来时,余虑即时发动,世人或且以恋位见疑,乃先赴海上一行,面谒总理请示机宜,并会商与各省切取联络。诸友亦以为然。时江西省议会及全省人民均义愤填膺,余乃召集全省各高级官作一切准备。遂由九江乘轮赴沪,面受方略。后于民国二年七月十二日到赣之湖口,湖口水巡总监何子奇舣船待余,乃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召集原驻湖口及随行高级官开一紧急会议。众推省议员杨赓笙[字咽(水)<冰>撰讨袁文(附件一)],移时立就,并发出对外通电(附件二)及对党团公启(附件三),并令要塞鸣炮致贺。
讨袁军既宣布成立,乃在湖口召集师长刘世均、旅长何文斌、水巡总监何子奇、机关炮队长卓仁机、团长周璧阶、吴安伯等会议,决定宣布独立,通电各属与人民约法三章:“一、誓诛民贼袁世凯,二、巩固共和政体,三、保障中外人民生命财产。”并组织总司令部,设总司令一人,副司令二人,参谋总长一人,副二人。军法部长一人,下置三科;财政部长一人,下置三科;内政部长一人,下置六科;外务部长一人,下置四科;邮电部长一人,下置二科;军医部长一人,下置三科;军政署长一人,其组织另定之。
是时江西都督已由省议会公举欧阳武继任,讨袁军宣布独立后,省方亦表赞同,并布告人民(附件四),俾众周知。江西民气益加振奋矣。
部署初定,忽接要塞电话报告,谓江面到有楚字军舰四艘,对湖口作示威状。闻者颇惊异。顾余以为当援皖、援鄂时,对海军一二舰队曾尽友谊之援助,黄锤英、汤芗铭共事亦颇久,当不致有他敌,不欲示以防御。未几该舰等即向九江驶去。
自九江发动讨袁,数日即有战事。北军派李纯统兵至赣,旅长林虎与之战于瑞昌、德安间。初大破之,旋以北军械精粮足,次第增援,乃不敌。团长周壁阶以攻夺九江金鸡坡炮台死之。周为云南讲武堂优秀学生,由川间关随余,“出师未捷身先死”,滋可痛也(后由杨赓笙召集地方贤达,为周立墓于湖口)。又有余邦宪者,亦以团长阵亡。余勇浔湖之战,陷于不利,乃率所部退驻吴城,命炮兵营长刘凌扼守望夫亭,复命师长方声涛指挥一切。日盼湘、粤援军,然久不至。而北军陆海军均抵湖口,向吴城进。先以民船一艘伪装难民数十人迫近吴城,状似难民者俱跪船首作哀求状,刘凌为其所诳,未发炮。移时接近望夫亭,则伏兵登陆矣。方声涛挥刀斩数人,而吴城遂陷。
时有满载援军之两船,不知去向,余派小轮两艘遍江寻觅获之,命随余船行。复命讲武堂教官穆恩堂(山东人,亦日本同学)扼守鞋山,退却中之各军始获从容布置。余勉殿后,再为守南昌之计。比抵南昌而樵舍告急,城门复闭而不开,以电话告知宪兵司令廖伯琅,若少迟延开城,必予以严厉之处置;一面命第一营官兵越城而上,余始得入城。至都督府,廖伯琅逃赣州,守兵知其事乃捕获之电告余,余复电令解南昌法办。乃解至时,余已去,卒为李纯所杀。宗旨不定者,结果如此,可叹也。其时各高级官多已散去,财政司长魏斯灵亦携眷远走,不知去向(初有献周瑜印肴,篆文铜质,斑斓可观,余以此系国家至宝,不敢据为私有,当即交财政司保管。是时魏即逃去,该印亦不知落何人手矣)。是日接樵舍守军电话索浮桥,余命团长万勋搜集材料负架设之。责翌日竣事,而北军已到牛行附近矣。有邓祖禹者,奉余命统率江西内河各小轮,整顿成绩颇佳,兹乃密嘱其准备快轮两艘,待余予寺步门外。余见李纯军势方张,湘、粤援军又久不至,而赣军苦战弹尽力疲,适湘督谭延闿来电劝赴湘省,并有“微服过宋,古有明训”之语,而何子奇、李明扬、卓仁机等亦劫行,余乃命分乘邓祖禹所备之各轮离南昌。遥见北军炮兵在牛行排列,向南昌发射,空炸点非过高即过低,故随行诸人均获无恙。船符不久即达樟树镇。谭督派来之援军,此时始到萍乡。有唐蟒者(号桂良,与维新时六君子同时遇难之唐才常之长公子也),见余后表示湘省当扃及同党意见,而援军亦次第到,余嘱停萍乡待命,乃惜桂良赴袁州。因一路援军四集,秩序欠佳,余立持镇静。比抵袁州,刮益甚,时有不肖士兵在街市劫掠者。人民捆一人至,立时围观者二三千人,视余如何处置。余授意内卫队布置警戒之法,复命内卫队长钱义成将犯兵押送余前,跪俟处决。余以举义讨贼而有贼民之兵,既怜且恨,然为纪律计,余乃自拔手枪,命犯兵前行。不数步,犯兵跪子地,语余曰:“都督请就在此地受法。”余颔首,乃发二枪毙之。围观者皆欢呼,余频点首谢之。遂拔队行,翌日至萍乡。
萍乡人民闻李都督到,咸企踵欲一见。余学书剑无成,讨袁又失败,无以慰人民,而人民爱戴若此,实可愧也。旋乘火车至长秒。有谭都督派来代表,请余乘舆到一较大之洋房,代表曰:“此日本领事馆也。”余曰:“奚为至此?”彼曰:“谭、程两公即来。”余随入馆休息,领事与馆中诸人均极殷勤。少时都督谭延闿与军政司长程潜,先后来谈,慰勉备至。余谢其盛意,并曰:“袁贼想称帝殆梦耳!吾党同志此次虽失败,仍当共同努力,将袁等歼灭之也。”二公去,余乃乘领事馆所备之汽船赴大冶。日本驻大冶之办事人员,招待亦殷勤。次日乘煤船启碇,桂良与偕。过九江,船长告余:“将过金鸡坡炮台,请公忍耐一时。”乃将余匿彼衣箱内,余始知伍员囊载而出昭关事不虚也。行未一时,过湖口,船长又语余曰:“将过湖口炮台,此处为公发难之地,台兵均旧人,当无意外。”旋请余出,犹见鞋山及附近各处。至马当,船长曰:“此江西第一门户,然炮位已移去,过此以往,船行江面可无顾虑。”
遂与桂良同进船长室谢其盛意,船长亦谦让不遑。至第三日已至黄浦,出海向日本前进矣。惟余虽脱险赴日,然因是役被通缉者,计有杨赓笙,胡廷銮,涂树霖、李儒修,王镇寰等;被捕殉难者,尚有徐秀钧诸先烈;而被捕系狱者,有姜伯彰、何犹兴、吴安伯、杨翘新诸同志,直至袁逆自毙始先后恢复自由云。
第六节诸般之禁令
袁既消灭国民党在各省之武力,以冯国璋驻南京,段祺瑞驻湖北,龙济光驻广东,监视各省;长江流域诸省,尽为北洋军人所有,势成统于一尊。
七月二十七日,《时报》载有七月二十二日临时大总统命令云:
本总统受国民付托之重,承乏令职,于兹经年,国基甫定,百废未兴,乱耗发生。本大总统不能消祸未萌,致酿此变,震扰闾阎,循责返躬,负疚何极。一年以来,国中待治极殷,而政府措施,不足以孚众望,此不待国民督责,即返诸本大总统之良知,亦岂能一日即安者。虽然政象不振之原因,原于本大总统德薄能鲜者固半,由于各方面形格势禁者亦半。谨述甘苦,为国民一言:夫用人实行政之本,而国务院为大政所从出。
本大总统为国择能,尤深兢业,遵据《约法》,必须求同意于议院,议院果清白乃心,博商共济,则物色一国最高之才,使荷一国最重之任,善后之业,或尚惧难;乃自党见既纷,意存掣肘,提出否认,至再至三。夫贤才之士,孰不爱惜羽毛,未受任而先已见摈,则延揽益难为力,降格以求,实势所逼,踌躇满志,事安可期?且施政程功,在明黜陟,一度政府成立,疏通动需数月,求才则几熏丹穴,共事则若抚娇儿,稍有责难,动言引退,别提以图补缺,通过艰于登天。挽留且难,遑论黜斥?既不愿常以无政府贻笑万国,自不敢妄以大甄别施诸百僚,纪纲无自修明,政本安能澄肃?至于各部司员,半经伟人荐拔,本大总统求才若渴,固愿礼罗,各部总长,爱屋及乌,亦难固拒,弹冠相踵,滥竽日多!政务丛脞,当局者又责无可辞,仕途浊昏,挟功者亦宜分咎,中央艰窘,既已若是,其在地方抑又甚焉!最初都督总领军民,率以光复元勋,遂乃真除受事,等汉牧之就拜,类唐藩之留后,威令本自不行,功过安从责课?厥后亟筹分治,民政别置长官;而乃简命朝颁,拒电夕告。本大总统因循瞻顾,咎固难辞,顾亦尝再四思维,实不愿漫然变置。
夫人既有自私土地之心,岂肯复为顾全大局之计?削藩召乱,移镇生变,往代常闻,取鉴非远,本大总统以民国新造,疮痍未苏,诚不愿炎汉七国之难,复见于今,庶几日本西南之师,皆以幸免,俯心迁就,职此之由。而一省擅命,诸方效尤。赏罚有所不行,政绩安从考核?况复上自诸司,下逮州县,可恃党籍为奥援,胁长官而自署,尽人皆革命元勋,辄有功民国。人言庞杂,进易退难。甚则土棍或作议员,剧盗尽成将校。以兹图治,宁异面墙?谁生厉阶,至今为梗?廓清无状,私衷固所怀惭,作俑以始,继者独无分谤。
至于治国大经,理财为要。自前清之末叶,久岁入之不敷。一年以来,原有赋税,地方节节截留,中央征解无几;而善后之费日增,旧债之期更迫。乃成利用感情之弱点,倡为无责之游谈;国税则屡征而屡抗,外债则旋赞而旋否。借风作浪,节外生枝,以党略为前提,置国命于孤注。稍尽急公之职,辄蒙专擅之讥,责无从负,政何自行?况国家既采法治主义,庶政皆藉法律以行;而国会纷争,议案丛脞,累日不能决一条,经月不能颁一律。律文既缺,何所遵依?而国家作用,一日不能滞停,政府措施,触处动成违法。以云责任,更安取哉?
凡此诸端,略述一二,其他百举,循类可推。本大总统非敢陈诉艰窘,希图诿卸,亦愿我国民知积重之势,非旦夕所能骤回。而转圜之机,在各方皆宜有责。今欲济此时艰,勤求治道,条理虽多,本原惟一:首在规复政令之纪纲,建行国家之威信!此本苟拨,他复何丽?本大总统昔以仁柔姑息,延兹厉阶;今当以勇猛精勤,赎彼前慝。叛党欲破坏民国,惟本大总统责当保之;叛党欲涂炭生灵,惟本大总统责当拯之。垂涕伐罪,指心质天。纪纲所系,威信所关,虽怀痛悼,其安得已。当此千钧一发之会,或亦除旧布新之机。方将集天下之才,共天下之事,则拯坠日于虞渊,完漏舟于骇浪,虽云甚艰,何遽无术?所赖国人共宏大愿。本大总统老矣,六十老翁,复何所求?顾断不忍五千年神明古国,颠覆自我!但使一息尚存,亦不许谋覆国家之凶徒以自恣。冀与邦人诸友,含辛茹苦,冒险犯难,奠此国基。他日作共和幸民,扶杖山谷,以观治化,庶遂初志,敢告有众。此令。
又令云: ↑返回顶部↑
武士英是山西人,年22岁,就是在应桂馨家中被捕的那个矮子。他在云南当过营长,因军队被裁流浪到上海来,加入了共进会,成了应桂馨的门下食客。
此案发生后,只有一两天工夫,就把全部内幕揭穿,人证俱获,铁案如山,全国人民无不为之骇然。原来当今大总统是这样一个货色,他手中持有两件法宝:一件是黄金,一件是白刃。他对付一切政治敌人总不离乎这两手:要么用金钱收买过来,要么用武器暗杀掉。他曾经用金钱和高官厚禄收买宋教仁而无效,就决定用另一手来对付他。
这篇文章做得如此不干不净,闹得通国皆知,袁做贼心虚,不得不假惺惺地下了一道缉凶命令,讲什么“穷究主名,务得确情,按法严办”;还装腔作势地说了些“暗杀之风,万不可长,尤乖人道”的鬼话。他知道单靠一纸命令不能杜人之口,于是又派工商总长刘揆一以吊丧为名到上海,竭力解释宋案与他无关,千万不要误会。刘与黄兴、宋教仁都是华兴会的老同志。他到上海后,黄兴和国民党人骂他做官心热,变节求荣,他只得灰溜溜地回北京去了。由于全国人民口诛笔伐,袁、赵二人心慌意乱,便又做了一篇空中楼阁的文章,企图转移视线。3月26日,国务院通电全国称:“据应夔丞23日函称,上海发现一种监督政府、政党之裁判机关,其宣告文内列有宋教仁、梁启超、袁世凯、赵秉钧、汪荣宝等罪状,于3月9日开审,先判处宋教仁以死刑,于20日执行。”这篇文章请出梁启超、汪荣宝这些不相干的人做陪客,又把杀人主谋犯混在一起,其目的是要使人们相信上海果真有这样一个杀人机关,这个机关不仅与国民党为敌,也与其他各政党为敌,不仅与政党为敌,也与政府为敌。
这篇文章也仍然无济于事,反而招来更大的反感。在这种千夫所指的情况下,即使平日杀人不眨眼的大特务赵秉钧,也不免心惊肉跳,坐立不安。他一面向新闻记者发表谈话,说他跟宋教仁如何要好,外间谣言之来,真不知从何说起;一面向袁辞职。毕竟袁比他更加狡狯,认为此时辞职反而证明心中有鬼,因此劝他说:“不妨告个假儿,我叫芝泉代替你的职务。”于是赵改辞职为请假,袁派陆军总长段祺瑞代理内阁总理。(《袁世凯演义》)
第四节以段祺瑞为总理
四月二十六日,袁又擅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定善后大借款英金二千五百万镑条约,以客卿监督盐政,未经国会通过。国民益怨政府之倒行逆施,弁髦《约法》,反对之声,如潮而起。五月一日,赵秉钧辞职,袁乃以段祺瑞为国务总理。袁既专制自为,且得巨款供其设置,阴谋益得循已定之步骤而渐进。侦知南方各省将起而相抗,于是先发制人,北洋劲旅,陆续南下,先后免江西李烈钧、广东胡汉民、安徽柏文蔚三都督职。五月廿四日《时报》载北京专电“表总统令传语国民党人”云:
现在看透孙、黄,除捣乱外无本领。左又是捣乱,右又是捣乱。我受四万万人民付托之重,不能以四万万人之财产生命,听人捣乱!自信政治军事经验,外交信用,不下于人。若彼等能力能代我,我亦未尝不愿,然今日诚未敢多让。彼等若敢另行组织政府,我即敢举兵征伐之!国民党诚非尽是莠人,然其莠者,吾力未尝不能平之。语时有梁士诒、段芝贵、曾彝进三人在座,梁嘱曾以个人资格往告国民党人。袁谓:即说是袁慰亭说的,我当负责任云云。(下略)
五月二十九日,《时报》载袁与《大陆报》访员之谈论一则,颇可与袁日后行事相对照,兹录下:
日前《大陆报》访员弥勒君访袁总统于三海,问答之间,颇关紧要,而于政治一方面,尤为注意。弥君先询治国政策,袁总统谓第一步须组织正式政府,使国家日见强盛,而以和平政策对付列强。又询问主张何种政体?袁总统谓自以共和政体为主张!盖共和既已告成,而又欲适用他种政体,其愚孰甚!弥君又问,近有人评论总统并不实心赞成共和,拟复君主旧制,有是事乎?袁总统谓予知此种谣传,自不能免;然既为公仆,岂能逃诽谤乎!此种问题,当留之以待后人之解决。余既为民国办事,必当尽余之能力,以求民国之成功!倘有破坏之危险,决非自余而生,必由于一般暴徒,以破坏国家为主义者也。弥君又问,有人谓总统欲仿效拿破仑信乎?袁笑谓余欲为华盛顿,非拿破仑也!华盛顿为历史中最有名人物,建造自由国,余何故欲为拿破仑而不为华盛顿乎!弥君又询问,现在中国最要之事为何?袁谓对内对外均以和平,此为最要之事。弥君又问,第一须改革者为何事?袁总统谓改良币制,订定赋税规则,开拓国内富源,俾人民得以日见昌盛。人民昌盛是为立国之本。弥君又询问,此次反对中央,欲为第二次革命之情形。袁谓此种人已有革命习惯,无建设思想,无实地经验,不识中国大势之真象。然人民必不助其所为。大概此种人可分为两种:第一种已得政府酬报或官职而不满意者;第二种尚未得政府酬报或官职者。弥君又询问,总统对于国会之希望?袁总统谓国会议员,均由人民选举,以助正式政府成立。余甚愿国会助余早日建设政府云。
第五节起兵之讨袁
七月十二日,江西都督李烈钧起兵讨袁,军于湖口。江苏、安徽、广东、福建、湖南相继宣布独立。然袁先有准备,军事布置与其能力,非满清之窳弱可比;而讨袁军起过迟,坐失时机,揭橥所在,不及排满与推翻专制之易于鼓动;又各省各自为谋,不能统一,而民党内部黄克强氏每事与中山先生左;民众则叠遭战祸,疮痍未复,厌乱已深;袁氏心迹尚未大显,未为一般民众所窥,民党信誉,亦有使民众怀疑之处,故讨袁军以六七省之地,数十万之众,不二月而为袁氏所底定焉。
李烈钧像
袁世凯觊觎非分,总理洞烛其隐,且以闽、粤势处海边,袁氏鞭长莫及,乃密令发动讨袁。两省以内部整理未就,旦有图取都督而代之者,未即动。又命湘省发难,谭延闿亦以种种不易情形报告之。总理乃派张继、马君武、邵元冲、白逾桓四人到赣授意,声罪讨袁。时袁世凯以余有欢迎总理莅赣之举,乃先派大员赴赣游说,且曰:“赴北京与袁世凯一晤,当以二百万元为寿,并晋给勋一位,”余不为动,且斥之曰:“余思建勋业于国家,岂丑类所得诱饵!”袁见不能利诱,嫉忌颇甚,欲去余尤急。余亦烛其奸思摆脱,乃卸江西都督之任。当张继等来时,余虑即时发动,世人或且以恋位见疑,乃先赴海上一行,面谒总理请示机宜,并会商与各省切取联络。诸友亦以为然。时江西省议会及全省人民均义愤填膺,余乃召集全省各高级官作一切准备。遂由九江乘轮赴沪,面受方略。后于民国二年七月十二日到赣之湖口,湖口水巡总监何子奇舣船待余,乃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召集原驻湖口及随行高级官开一紧急会议。众推省议员杨赓笙[字咽(水)<冰>撰讨袁文(附件一)],移时立就,并发出对外通电(附件二)及对党团公启(附件三),并令要塞鸣炮致贺。
讨袁军既宣布成立,乃在湖口召集师长刘世均、旅长何文斌、水巡总监何子奇、机关炮队长卓仁机、团长周璧阶、吴安伯等会议,决定宣布独立,通电各属与人民约法三章:“一、誓诛民贼袁世凯,二、巩固共和政体,三、保障中外人民生命财产。”并组织总司令部,设总司令一人,副司令二人,参谋总长一人,副二人。军法部长一人,下置三科;财政部长一人,下置三科;内政部长一人,下置六科;外务部长一人,下置四科;邮电部长一人,下置二科;军医部长一人,下置三科;军政署长一人,其组织另定之。
是时江西都督已由省议会公举欧阳武继任,讨袁军宣布独立后,省方亦表赞同,并布告人民(附件四),俾众周知。江西民气益加振奋矣。
部署初定,忽接要塞电话报告,谓江面到有楚字军舰四艘,对湖口作示威状。闻者颇惊异。顾余以为当援皖、援鄂时,对海军一二舰队曾尽友谊之援助,黄锤英、汤芗铭共事亦颇久,当不致有他敌,不欲示以防御。未几该舰等即向九江驶去。
自九江发动讨袁,数日即有战事。北军派李纯统兵至赣,旅长林虎与之战于瑞昌、德安间。初大破之,旋以北军械精粮足,次第增援,乃不敌。团长周壁阶以攻夺九江金鸡坡炮台死之。周为云南讲武堂优秀学生,由川间关随余,“出师未捷身先死”,滋可痛也(后由杨赓笙召集地方贤达,为周立墓于湖口)。又有余邦宪者,亦以团长阵亡。余勇浔湖之战,陷于不利,乃率所部退驻吴城,命炮兵营长刘凌扼守望夫亭,复命师长方声涛指挥一切。日盼湘、粤援军,然久不至。而北军陆海军均抵湖口,向吴城进。先以民船一艘伪装难民数十人迫近吴城,状似难民者俱跪船首作哀求状,刘凌为其所诳,未发炮。移时接近望夫亭,则伏兵登陆矣。方声涛挥刀斩数人,而吴城遂陷。
时有满载援军之两船,不知去向,余派小轮两艘遍江寻觅获之,命随余船行。复命讲武堂教官穆恩堂(山东人,亦日本同学)扼守鞋山,退却中之各军始获从容布置。余勉殿后,再为守南昌之计。比抵南昌而樵舍告急,城门复闭而不开,以电话告知宪兵司令廖伯琅,若少迟延开城,必予以严厉之处置;一面命第一营官兵越城而上,余始得入城。至都督府,廖伯琅逃赣州,守兵知其事乃捕获之电告余,余复电令解南昌法办。乃解至时,余已去,卒为李纯所杀。宗旨不定者,结果如此,可叹也。其时各高级官多已散去,财政司长魏斯灵亦携眷远走,不知去向(初有献周瑜印肴,篆文铜质,斑斓可观,余以此系国家至宝,不敢据为私有,当即交财政司保管。是时魏即逃去,该印亦不知落何人手矣)。是日接樵舍守军电话索浮桥,余命团长万勋搜集材料负架设之。责翌日竣事,而北军已到牛行附近矣。有邓祖禹者,奉余命统率江西内河各小轮,整顿成绩颇佳,兹乃密嘱其准备快轮两艘,待余予寺步门外。余见李纯军势方张,湘、粤援军又久不至,而赣军苦战弹尽力疲,适湘督谭延闿来电劝赴湘省,并有“微服过宋,古有明训”之语,而何子奇、李明扬、卓仁机等亦劫行,余乃命分乘邓祖禹所备之各轮离南昌。遥见北军炮兵在牛行排列,向南昌发射,空炸点非过高即过低,故随行诸人均获无恙。船符不久即达樟树镇。谭督派来之援军,此时始到萍乡。有唐蟒者(号桂良,与维新时六君子同时遇难之唐才常之长公子也),见余后表示湘省当扃及同党意见,而援军亦次第到,余嘱停萍乡待命,乃惜桂良赴袁州。因一路援军四集,秩序欠佳,余立持镇静。比抵袁州,刮益甚,时有不肖士兵在街市劫掠者。人民捆一人至,立时围观者二三千人,视余如何处置。余授意内卫队布置警戒之法,复命内卫队长钱义成将犯兵押送余前,跪俟处决。余以举义讨贼而有贼民之兵,既怜且恨,然为纪律计,余乃自拔手枪,命犯兵前行。不数步,犯兵跪子地,语余曰:“都督请就在此地受法。”余颔首,乃发二枪毙之。围观者皆欢呼,余频点首谢之。遂拔队行,翌日至萍乡。
萍乡人民闻李都督到,咸企踵欲一见。余学书剑无成,讨袁又失败,无以慰人民,而人民爱戴若此,实可愧也。旋乘火车至长秒。有谭都督派来代表,请余乘舆到一较大之洋房,代表曰:“此日本领事馆也。”余曰:“奚为至此?”彼曰:“谭、程两公即来。”余随入馆休息,领事与馆中诸人均极殷勤。少时都督谭延闿与军政司长程潜,先后来谈,慰勉备至。余谢其盛意,并曰:“袁贼想称帝殆梦耳!吾党同志此次虽失败,仍当共同努力,将袁等歼灭之也。”二公去,余乃乘领事馆所备之汽船赴大冶。日本驻大冶之办事人员,招待亦殷勤。次日乘煤船启碇,桂良与偕。过九江,船长告余:“将过金鸡坡炮台,请公忍耐一时。”乃将余匿彼衣箱内,余始知伍员囊载而出昭关事不虚也。行未一时,过湖口,船长又语余曰:“将过湖口炮台,此处为公发难之地,台兵均旧人,当无意外。”旋请余出,犹见鞋山及附近各处。至马当,船长曰:“此江西第一门户,然炮位已移去,过此以往,船行江面可无顾虑。”
遂与桂良同进船长室谢其盛意,船长亦谦让不遑。至第三日已至黄浦,出海向日本前进矣。惟余虽脱险赴日,然因是役被通缉者,计有杨赓笙,胡廷銮,涂树霖、李儒修,王镇寰等;被捕殉难者,尚有徐秀钧诸先烈;而被捕系狱者,有姜伯彰、何犹兴、吴安伯、杨翘新诸同志,直至袁逆自毙始先后恢复自由云。
第六节诸般之禁令
袁既消灭国民党在各省之武力,以冯国璋驻南京,段祺瑞驻湖北,龙济光驻广东,监视各省;长江流域诸省,尽为北洋军人所有,势成统于一尊。
七月二十七日,《时报》载有七月二十二日临时大总统命令云:
本总统受国民付托之重,承乏令职,于兹经年,国基甫定,百废未兴,乱耗发生。本大总统不能消祸未萌,致酿此变,震扰闾阎,循责返躬,负疚何极。一年以来,国中待治极殷,而政府措施,不足以孚众望,此不待国民督责,即返诸本大总统之良知,亦岂能一日即安者。虽然政象不振之原因,原于本大总统德薄能鲜者固半,由于各方面形格势禁者亦半。谨述甘苦,为国民一言:夫用人实行政之本,而国务院为大政所从出。
本大总统为国择能,尤深兢业,遵据《约法》,必须求同意于议院,议院果清白乃心,博商共济,则物色一国最高之才,使荷一国最重之任,善后之业,或尚惧难;乃自党见既纷,意存掣肘,提出否认,至再至三。夫贤才之士,孰不爱惜羽毛,未受任而先已见摈,则延揽益难为力,降格以求,实势所逼,踌躇满志,事安可期?且施政程功,在明黜陟,一度政府成立,疏通动需数月,求才则几熏丹穴,共事则若抚娇儿,稍有责难,动言引退,别提以图补缺,通过艰于登天。挽留且难,遑论黜斥?既不愿常以无政府贻笑万国,自不敢妄以大甄别施诸百僚,纪纲无自修明,政本安能澄肃?至于各部司员,半经伟人荐拔,本大总统求才若渴,固愿礼罗,各部总长,爱屋及乌,亦难固拒,弹冠相踵,滥竽日多!政务丛脞,当局者又责无可辞,仕途浊昏,挟功者亦宜分咎,中央艰窘,既已若是,其在地方抑又甚焉!最初都督总领军民,率以光复元勋,遂乃真除受事,等汉牧之就拜,类唐藩之留后,威令本自不行,功过安从责课?厥后亟筹分治,民政别置长官;而乃简命朝颁,拒电夕告。本大总统因循瞻顾,咎固难辞,顾亦尝再四思维,实不愿漫然变置。
夫人既有自私土地之心,岂肯复为顾全大局之计?削藩召乱,移镇生变,往代常闻,取鉴非远,本大总统以民国新造,疮痍未苏,诚不愿炎汉七国之难,复见于今,庶几日本西南之师,皆以幸免,俯心迁就,职此之由。而一省擅命,诸方效尤。赏罚有所不行,政绩安从考核?况复上自诸司,下逮州县,可恃党籍为奥援,胁长官而自署,尽人皆革命元勋,辄有功民国。人言庞杂,进易退难。甚则土棍或作议员,剧盗尽成将校。以兹图治,宁异面墙?谁生厉阶,至今为梗?廓清无状,私衷固所怀惭,作俑以始,继者独无分谤。
至于治国大经,理财为要。自前清之末叶,久岁入之不敷。一年以来,原有赋税,地方节节截留,中央征解无几;而善后之费日增,旧债之期更迫。乃成利用感情之弱点,倡为无责之游谈;国税则屡征而屡抗,外债则旋赞而旋否。借风作浪,节外生枝,以党略为前提,置国命于孤注。稍尽急公之职,辄蒙专擅之讥,责无从负,政何自行?况国家既采法治主义,庶政皆藉法律以行;而国会纷争,议案丛脞,累日不能决一条,经月不能颁一律。律文既缺,何所遵依?而国家作用,一日不能滞停,政府措施,触处动成违法。以云责任,更安取哉?
凡此诸端,略述一二,其他百举,循类可推。本大总统非敢陈诉艰窘,希图诿卸,亦愿我国民知积重之势,非旦夕所能骤回。而转圜之机,在各方皆宜有责。今欲济此时艰,勤求治道,条理虽多,本原惟一:首在规复政令之纪纲,建行国家之威信!此本苟拨,他复何丽?本大总统昔以仁柔姑息,延兹厉阶;今当以勇猛精勤,赎彼前慝。叛党欲破坏民国,惟本大总统责当保之;叛党欲涂炭生灵,惟本大总统责当拯之。垂涕伐罪,指心质天。纪纲所系,威信所关,虽怀痛悼,其安得已。当此千钧一发之会,或亦除旧布新之机。方将集天下之才,共天下之事,则拯坠日于虞渊,完漏舟于骇浪,虽云甚艰,何遽无术?所赖国人共宏大愿。本大总统老矣,六十老翁,复何所求?顾断不忍五千年神明古国,颠覆自我!但使一息尚存,亦不许谋覆国家之凶徒以自恣。冀与邦人诸友,含辛茹苦,冒险犯难,奠此国基。他日作共和幸民,扶杖山谷,以观治化,庶遂初志,敢告有众。此令。
又令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