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节(3 / 4)
周老爷子不跟着回来,一个是因着书院之故,另一个,只怕也是不愿意给谢笙添麻烦。
谢笙正是因为理解,才知道自己是决计劝不动周老爷子的,故而临行前才用强硬的语气说周老爷子必须一月至少写一封信给他的话。
而且,也就这几年,周老爷子精神头还不错,再等上几年,即便是周老爷子不干,谢笙也是要把他接回去奉养了。
谢笙拖家带口的,直走了一个多月才回到京中。才休整两日,吏部这边还没消息,谢笙就递了进宫的牌子,果然当即就被应允,叫他次日进宫。
谢笙进宫后,瞧着上首积威日重的严瑜,一如当年般笑道:“一别多年,君可安否?”
第239章 完结
“可算是回来了。”
谢笙进宫, 不过才见了皇帝一面,便被他拉着去拜见太后娘娘。
朱太后如今也有五十多岁, 却因保养得宜,看上去像是只三十岁上下。若不是旧年曾吃过太多苦, 鬓角难免染上银霜, 只怕这年纪看上去, 还能再小上一些。
朱太后久不见谢笙, 心里惦念得紧,此时见了他, 不由得红了眼眶:“你这孩子, 出去之后,心就野了, 还敢跟皇帝讨价还价。说是只去六年, 如今又生生成了九年。”
谢笙被朱皇后唬了一跳, 也顾不得君臣有别,赶忙三两步上前, 半跪在朱皇后面前认错:“姑姑您别哭啊, 我这不是回来了吗。”
“那会儿我事情做到一半, 可不甘心叫旁人摘了我的桃子去,何况我不是叫了团团她们两个先回来吗。”
谢笙自觉自己在外头成长了许多,已经是个沉稳的青年人,可到了自己母亲和朱太后面前,却仿佛这些年的日子都是白过的,他还是当初那个承欢膝下的孩子。
“你还好意思说, ”说到谢笙的两个女儿,朱太后就心疼,却又被谢笙的姿态唬得心都软了,也不好骂他,便只道,“你们自己不回来,只把两个孩子送回来,我和你娘难道就是特意给你看孩子的?”
朱太后言罢,又指着皇帝道:“你去问问皇帝,便是我嫡亲的孙儿,也没哪个敢这么扔来,也就是你了。”
话到最后,朱太后的态度软化了许多,又像小时候一般点了点谢笙的额头,状似无奈。
皇帝闻言,也在一旁帮腔,数落谢笙的不是,不过他们可没人真心想说谢笙的不是。
皇帝子女渐渐多了,却谁都不能给朱太后教养,这是皇帝和朱太后不能言说的默契。只要他们还乐意做一对亲密的母子,便不能踏过这条线。
但朱太后独自在宫中,生活难免寂寞,此时谢笙叫两个女儿多多进宫陪伴,却是正中了太后和皇帝的下怀。
这两个孩子只是女孩,没有不方便进后宫的顾忌,和皇帝的儿子年岁差距又有好几年,必然不会嫁做皇妃。不管太后和皇帝怎么喜欢,也不会太过界。
如今是她们陪伴太后,日后她们出嫁,太后也能做她们的依仗。所以两个孩子时常进宫,其实是一件两全其美之事。
虽然嘴上数落,可皇帝和太后心里,却满意极了。
当日太后果然留了谢笙用饭,皇帝也难得呆在太后宫中,彩衣娱亲,等到宫门快要下钥,才叫谢笙离去。
谢笙回家之后,便没再出门。
不几日,授官一事便有了消息。
谢笙当初是从吏部出去的,此番回京,也被皇帝又安排进了吏部,不过这一次,他可不是做郎中,而是成了吏部侍郎。
吏部侍郎和中州刺史同为正四品,重要程度却不可相提并论,尤其又有京官大一级的说法在,故谢笙虽是平调,却也算是高升。
谢笙到今年,才堪堪三十余,就已经走到了别人要花大半辈子才能走到的地方,任谁都不得不称赞一句少年英才。
不过,将谢笙推上众人瞩目地位的,是皇帝给他加的另一个官职,中书侍郎。
中书侍郎做什么呢? ↑返回顶部↑
谢笙正是因为理解,才知道自己是决计劝不动周老爷子的,故而临行前才用强硬的语气说周老爷子必须一月至少写一封信给他的话。
而且,也就这几年,周老爷子精神头还不错,再等上几年,即便是周老爷子不干,谢笙也是要把他接回去奉养了。
谢笙拖家带口的,直走了一个多月才回到京中。才休整两日,吏部这边还没消息,谢笙就递了进宫的牌子,果然当即就被应允,叫他次日进宫。
谢笙进宫后,瞧着上首积威日重的严瑜,一如当年般笑道:“一别多年,君可安否?”
第239章 完结
“可算是回来了。”
谢笙进宫, 不过才见了皇帝一面,便被他拉着去拜见太后娘娘。
朱太后如今也有五十多岁, 却因保养得宜,看上去像是只三十岁上下。若不是旧年曾吃过太多苦, 鬓角难免染上银霜, 只怕这年纪看上去, 还能再小上一些。
朱太后久不见谢笙, 心里惦念得紧,此时见了他, 不由得红了眼眶:“你这孩子, 出去之后,心就野了, 还敢跟皇帝讨价还价。说是只去六年, 如今又生生成了九年。”
谢笙被朱皇后唬了一跳, 也顾不得君臣有别,赶忙三两步上前, 半跪在朱皇后面前认错:“姑姑您别哭啊, 我这不是回来了吗。”
“那会儿我事情做到一半, 可不甘心叫旁人摘了我的桃子去,何况我不是叫了团团她们两个先回来吗。”
谢笙自觉自己在外头成长了许多,已经是个沉稳的青年人,可到了自己母亲和朱太后面前,却仿佛这些年的日子都是白过的,他还是当初那个承欢膝下的孩子。
“你还好意思说, ”说到谢笙的两个女儿,朱太后就心疼,却又被谢笙的姿态唬得心都软了,也不好骂他,便只道,“你们自己不回来,只把两个孩子送回来,我和你娘难道就是特意给你看孩子的?”
朱太后言罢,又指着皇帝道:“你去问问皇帝,便是我嫡亲的孙儿,也没哪个敢这么扔来,也就是你了。”
话到最后,朱太后的态度软化了许多,又像小时候一般点了点谢笙的额头,状似无奈。
皇帝闻言,也在一旁帮腔,数落谢笙的不是,不过他们可没人真心想说谢笙的不是。
皇帝子女渐渐多了,却谁都不能给朱太后教养,这是皇帝和朱太后不能言说的默契。只要他们还乐意做一对亲密的母子,便不能踏过这条线。
但朱太后独自在宫中,生活难免寂寞,此时谢笙叫两个女儿多多进宫陪伴,却是正中了太后和皇帝的下怀。
这两个孩子只是女孩,没有不方便进后宫的顾忌,和皇帝的儿子年岁差距又有好几年,必然不会嫁做皇妃。不管太后和皇帝怎么喜欢,也不会太过界。
如今是她们陪伴太后,日后她们出嫁,太后也能做她们的依仗。所以两个孩子时常进宫,其实是一件两全其美之事。
虽然嘴上数落,可皇帝和太后心里,却满意极了。
当日太后果然留了谢笙用饭,皇帝也难得呆在太后宫中,彩衣娱亲,等到宫门快要下钥,才叫谢笙离去。
谢笙回家之后,便没再出门。
不几日,授官一事便有了消息。
谢笙当初是从吏部出去的,此番回京,也被皇帝又安排进了吏部,不过这一次,他可不是做郎中,而是成了吏部侍郎。
吏部侍郎和中州刺史同为正四品,重要程度却不可相提并论,尤其又有京官大一级的说法在,故谢笙虽是平调,却也算是高升。
谢笙到今年,才堪堪三十余,就已经走到了别人要花大半辈子才能走到的地方,任谁都不得不称赞一句少年英才。
不过,将谢笙推上众人瞩目地位的,是皇帝给他加的另一个官职,中书侍郎。
中书侍郎做什么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