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节(3 / 4)
但现在称帝了自然不同,他高高端坐在宝座台之上,邵箐琢磨着该不该继续和季桓相对,想想又觉得不大适合,魏景已直接拿了主意,他的妻子,当然坐在他身边。
百官伏拜,魏景叫起。
要议论的事就接着之前的,就是换了个地方而已,这头一等的大事,还是广招贤才。
季桓道:“诸事繁琐,人力短缺。”
大楚朝倾覆的彻彻底底的,不管是文武百官,抑或大小勋贵,统统一个不留。如今大齐开国,魏景固然有一套班子在,但人还少的,不管是朝堂还是地方,人手都极短缺。
尤其洛京,一个人当几个人使,忙忙碌碌至今,人人俱是两眼昏花,衣带渐宽。
戴光深以为然,“宜多多征辟和荐举。”
现行的官员委任制度,乃征辟察举制。皇帝征召为徵,官府征召为辟;另外,官员也有能荐举贤才。
不过这征辟和荐举都太过主观,在皇帝英明、吏治清廉的情况下,倒是很好使的。可惜到了王朝末年,往往会买官卖官、荐举唯亲蔚然成风。好比之前的大楚朝。
而且,这征辟察举制,对寒门学子是十分不友好的,举荐极其艰难,就算幸运被举荐上了,局限于出身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是当个小吏的。
站在天子的立场吧,就是选用真才实干者的范围大大被局限了。
邵箐灵光一现:“征辟和荐举难解近渴,不如开科取士?天下学子俱可应考,择贤能而取之?”
科举。
不论出身,不论贫富,皆可参与,不但大大拓宽了朝廷选用人才的途径,而且还让中下层阶级有机会向上层发展。不但有利于皇帝任用有才之士,还对于社会稳定起到相当的作用。
公平公正,人人都站在一个同等的阶梯上起步。
邵箐此言一出,殿上君臣俱眼前一亮。
魏景本不拘泥于士族寒门,能者他俱用之,此举于国于朝廷有大利,他当场就思索起细节;季桓戴光等人的眼光也非庸常,纷纷附议;另有张雍陈琦等寒门出身者更是大力赞同。
十一月中旬,魏景颁下诏令,新增科举取士制,大齐朝的首次恩科将是十二月中旬举行,年前进行院试乡试,明年三月在洛京进行会试殿试。
目前科举制和征辟察举制并行,魏景自清楚急不得,先试行着,等科举制一步步成熟后,再慢慢削减征辟察觉名额,进而逐渐取缔。
此举,其实是有些触动了士族阶层的利益,不过魏景乃大齐开国君王极为强势,历来是说一不二,雷厉风行,科举制迅速推行开去。
诏令一出,天下震动,无数寒门学子奔走相告,喜极而泣。
同时传扬天下的还有一个人的名字。
建元帝之元后,邵氏。
科举取士,乃邵后提议并大力促成的。
邵后,真真当世奇女子也。她长于政务,辅助建元帝取得天下,至今仍活跃在朝堂之中。天子非但没有微词,反爱重敬之,与她携手登极。
有酸儒怒斥牝鸡司晨,痛心疾首建元帝一代开国英主,竟会在这等事上犯了糊涂。
皇后涉朝,古往今来前所未见,这言论附和者真不少,更多的是不置可否,不赞同,但也不反对。
如今科举取士一出,风潮立转,感激涕零并不鲜见,诸学子歌功颂德,偶尔有一两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都被众人攻击得抱头鼠窜。
邵后之贤慧,诸学子诗赋以溢赞之,高度一时拔至开国英主建元帝同等的幅度。
这里面,有魏景的功劳。 ↑返回顶部↑
百官伏拜,魏景叫起。
要议论的事就接着之前的,就是换了个地方而已,这头一等的大事,还是广招贤才。
季桓道:“诸事繁琐,人力短缺。”
大楚朝倾覆的彻彻底底的,不管是文武百官,抑或大小勋贵,统统一个不留。如今大齐开国,魏景固然有一套班子在,但人还少的,不管是朝堂还是地方,人手都极短缺。
尤其洛京,一个人当几个人使,忙忙碌碌至今,人人俱是两眼昏花,衣带渐宽。
戴光深以为然,“宜多多征辟和荐举。”
现行的官员委任制度,乃征辟察举制。皇帝征召为徵,官府征召为辟;另外,官员也有能荐举贤才。
不过这征辟和荐举都太过主观,在皇帝英明、吏治清廉的情况下,倒是很好使的。可惜到了王朝末年,往往会买官卖官、荐举唯亲蔚然成风。好比之前的大楚朝。
而且,这征辟察举制,对寒门学子是十分不友好的,举荐极其艰难,就算幸运被举荐上了,局限于出身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是当个小吏的。
站在天子的立场吧,就是选用真才实干者的范围大大被局限了。
邵箐灵光一现:“征辟和荐举难解近渴,不如开科取士?天下学子俱可应考,择贤能而取之?”
科举。
不论出身,不论贫富,皆可参与,不但大大拓宽了朝廷选用人才的途径,而且还让中下层阶级有机会向上层发展。不但有利于皇帝任用有才之士,还对于社会稳定起到相当的作用。
公平公正,人人都站在一个同等的阶梯上起步。
邵箐此言一出,殿上君臣俱眼前一亮。
魏景本不拘泥于士族寒门,能者他俱用之,此举于国于朝廷有大利,他当场就思索起细节;季桓戴光等人的眼光也非庸常,纷纷附议;另有张雍陈琦等寒门出身者更是大力赞同。
十一月中旬,魏景颁下诏令,新增科举取士制,大齐朝的首次恩科将是十二月中旬举行,年前进行院试乡试,明年三月在洛京进行会试殿试。
目前科举制和征辟察举制并行,魏景自清楚急不得,先试行着,等科举制一步步成熟后,再慢慢削减征辟察觉名额,进而逐渐取缔。
此举,其实是有些触动了士族阶层的利益,不过魏景乃大齐开国君王极为强势,历来是说一不二,雷厉风行,科举制迅速推行开去。
诏令一出,天下震动,无数寒门学子奔走相告,喜极而泣。
同时传扬天下的还有一个人的名字。
建元帝之元后,邵氏。
科举取士,乃邵后提议并大力促成的。
邵后,真真当世奇女子也。她长于政务,辅助建元帝取得天下,至今仍活跃在朝堂之中。天子非但没有微词,反爱重敬之,与她携手登极。
有酸儒怒斥牝鸡司晨,痛心疾首建元帝一代开国英主,竟会在这等事上犯了糊涂。
皇后涉朝,古往今来前所未见,这言论附和者真不少,更多的是不置可否,不赞同,但也不反对。
如今科举取士一出,风潮立转,感激涕零并不鲜见,诸学子歌功颂德,偶尔有一两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都被众人攻击得抱头鼠窜。
邵后之贤慧,诸学子诗赋以溢赞之,高度一时拔至开国英主建元帝同等的幅度。
这里面,有魏景的功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