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节(1 / 3)
外婆说到这里,眼圈竟然红了,叹口气道,“唉,你妈如果现在还在该有多好,让她看看自己的女儿如今已经这么有本事了。她肯定高兴坏了。”
乔安安感受到外婆对女儿的思念,内心也是一颤,想起前世疼爱她的亲人们,跟着落了两滴眼泪。
最终还是外婆先止住哭,抱住乔安安,“哭什么?如今日子过得这么好,只剩下高兴了。”外婆伸手替乔安安擦了擦脸颊上的泪水,说道,“今天这么好的日子,叫你的朋友们来家里一起吃饭吧,好久没见到几个小姑娘,外婆还怪想她们的。”
乔安安连忙给无衣和醉醉她们打电话,报上新家的地址,邀请她们过来。
乔安安接到经纪人的电话,他的声音在电话中十分激动,“安安,你快上网看,我把网址发给你!”
乔安安很少见到经纪人如此失态的时候,在电话里甚至都没有说清楚是什么事情,乔安安心中十分好奇地点开了经纪人发来的网址,一目十行地看下去。
……《将门》是大陆电影导演何云鹤带来的一个沉重却又美丽的梦。片头中黄沙形成旋流,男人们穿着战甲手持兵器在画面里拼命厮杀,是中国功夫片中少见的沉重打法,没有人拥有插翅般的双脚,只有愤怒的铁拳。他们埋伏在漫天黄沙的边塞中,聚集起来围攻赵将军(陈景铄饰),他是一个身穿鲜红骑装的倔强男子。深陷黄沙与躯体组成的激烈漩涡时,他也从来没有低下过他的头颅,不肯屈服。
何云鹤是目前尚在拍片的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但他已经有四年没有拍新片了,他的回归令人喜悦。同样令人喜悦的是,男主角陈景铄的回归,他摘得影帝桂冠后,整整五年不见踪迹。
《将门》也是武侠题材的影片,尽管这么说有点像把《奇遇》(l’avventura)形容为一部关于失踪女人的惊悚片。众说纷纭,但总是说不出重点。对历史真实性的期待也肯定会落空。不出所料,鉴于这位导演的风格,《将门》不是对赵将军的传记式描绘,更像是对种种对立力量的探索,诸如忠诚与爱、横与竖、生与死。
《将门》植根于赵将军一生的经历,但无疑也为他的祖国描绘了一幅画卷。你不会知道赵将军的子女叫什么名字,但你会知道他在战场上的对手们的名字,好的、坏的、丑陋的,他们都代表一部分分裂的中国。
打斗的场景是活跃的,并且具有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男人的打斗是少见的一刀一拳的近身厮杀,没有以往中国功夫电影中的轻灵,女人的打斗则如同芭蕾一般,而且从头到尾十分优美,与传统中国功夫电影更为贴近,但也更为写实。依旧是何云鹤导演惯用的动作大师担任舞美设计,每一场打斗戏都具有不同的节奏、转折和目的,而且,就像音乐剧中的歌曲一样,会驱动故事的发展,或把它带入一种迷人的停滞状态。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同样参与舞美设计并有卓著贡献的,有一名十六岁的功夫少女乔安安,或许《将门》中的打斗场景与之前中国功夫电影中的差别与她有关。
与此同时,他的个人生活保持着一种鲜活的生命力——不再有传统中国功夫电影中哀恸的妻子、复杂的女性、家庭恐怖的场景与人生中充满未酬的渴望。赵将军的个人生活色彩格外鲜亮明快,无论是盛开的兰花、剔透的围棋棋子还是色彩诱人的丰盛菜肴,都与漫天的黄沙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对比。
《一代宗师》被标记为pg-13级(父母千万留意)。主要是不流血的武术暴力。
乔安安看完了经济人发来的网址,眉头紧皱,这显然是一篇影评,但是遣词造句有些奇怪,感觉大多数中国人不会这么说话,尤其是那句“代表了一部分分分裂的中国”,好奇怪的说法。
经纪人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地发给她这篇影评?
乔安安心中一动,飞快地滑动鼠标,去看最上方被她忽略的题目——
《纽约时报》评《将门》:年度最动人电影
第96章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不是没有写影评夸过中国的电影,但是像《将门》这种情况,实在是太过少见了。
以往《纽约时报》写影评,至少要等电影在国外电影节上映之后,各方面的反响都有了,《纽约时报》才会报道。这也得是中国最顶尖的导演拍出的电影,才能有这个待遇。
如今《将门》连电影节都还没上,能拿到多少提名和奖项都是未知数,首映式上邀请《纽约时报》等一系列外媒的记者,不过是例行公事,何导完全没有指望外媒能够写一篇专访来报道。
万万没有想到,《纽约时报》竟然写了长长的一篇影评,专门做了报道,而且并不是不疼不痒地评论一下电影,并不评价电影的好坏,只是题目就震地何导半天回不过神来——年度最动人电影?!
这样的评价不可谓不高,《纽约时报》的胆子也真不是一般大,要是《将门》在电影节上铩羽而归,那《纽约时报》岂不是要贻笑大方?
相比于何导的受宠若惊,乔安安倒是平静地与何导分析,“这是大好事。”
“《纽约时报》又不傻,既然写了这篇影评,就代表了他们对《将门》电影的肯定,他们一定也是做过评估的,不可能贸贸然地随便挑一部电影,就说是年度最动人电影,否则回头不是打自己的脸?”
“这应该是一剂强心针,让您更有信心才对。开门红,多好的兆头!”
“先不论别的,导演是您,男主角是陈景铄,又是精心筹备的电影,就足够《纽约时报》写上一篇报道了。毕竟能在外媒那里挂号关注的中国导演,也就两三人,您是头一个,至于演员更不多了,算来算去如今中国的男演员,也就陈景铄了。如今《将门》你们两人合作,当然无比引人注目。”
“何况外国影评家门的第一批影评,也都出来了,《纽约时报》肯定也是参考过的。那些大影评家们的话语权,一向都是有一些的,既然如今各方面反响都不错,《将门》绝对会在电影节上有所斩获的。”
乔安安的条分缕析慢慢地抚平了何导心中的焦虑,其实他对自己的这部电影也是满意的,甚至还有一些惊喜,因为乔安安的加入,人物的塑造和武术的编导上,都有一些新的地方,比他原有的构想还要好。但是如今电影已经拍完却又还没上映,正等着票房的检验和一个又一个电影节的洗礼。
人事已经尽完,或者说何导自己的那一部分人事已经尽完,剩下的就是听天命了。这个时候难免忐忑不安,患得患失。演员在乎奖项,导演也同样在乎。 ↑返回顶部↑
乔安安感受到外婆对女儿的思念,内心也是一颤,想起前世疼爱她的亲人们,跟着落了两滴眼泪。
最终还是外婆先止住哭,抱住乔安安,“哭什么?如今日子过得这么好,只剩下高兴了。”外婆伸手替乔安安擦了擦脸颊上的泪水,说道,“今天这么好的日子,叫你的朋友们来家里一起吃饭吧,好久没见到几个小姑娘,外婆还怪想她们的。”
乔安安连忙给无衣和醉醉她们打电话,报上新家的地址,邀请她们过来。
乔安安接到经纪人的电话,他的声音在电话中十分激动,“安安,你快上网看,我把网址发给你!”
乔安安很少见到经纪人如此失态的时候,在电话里甚至都没有说清楚是什么事情,乔安安心中十分好奇地点开了经纪人发来的网址,一目十行地看下去。
……《将门》是大陆电影导演何云鹤带来的一个沉重却又美丽的梦。片头中黄沙形成旋流,男人们穿着战甲手持兵器在画面里拼命厮杀,是中国功夫片中少见的沉重打法,没有人拥有插翅般的双脚,只有愤怒的铁拳。他们埋伏在漫天黄沙的边塞中,聚集起来围攻赵将军(陈景铄饰),他是一个身穿鲜红骑装的倔强男子。深陷黄沙与躯体组成的激烈漩涡时,他也从来没有低下过他的头颅,不肯屈服。
何云鹤是目前尚在拍片的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但他已经有四年没有拍新片了,他的回归令人喜悦。同样令人喜悦的是,男主角陈景铄的回归,他摘得影帝桂冠后,整整五年不见踪迹。
《将门》也是武侠题材的影片,尽管这么说有点像把《奇遇》(l’avventura)形容为一部关于失踪女人的惊悚片。众说纷纭,但总是说不出重点。对历史真实性的期待也肯定会落空。不出所料,鉴于这位导演的风格,《将门》不是对赵将军的传记式描绘,更像是对种种对立力量的探索,诸如忠诚与爱、横与竖、生与死。
《将门》植根于赵将军一生的经历,但无疑也为他的祖国描绘了一幅画卷。你不会知道赵将军的子女叫什么名字,但你会知道他在战场上的对手们的名字,好的、坏的、丑陋的,他们都代表一部分分裂的中国。
打斗的场景是活跃的,并且具有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男人的打斗是少见的一刀一拳的近身厮杀,没有以往中国功夫电影中的轻灵,女人的打斗则如同芭蕾一般,而且从头到尾十分优美,与传统中国功夫电影更为贴近,但也更为写实。依旧是何云鹤导演惯用的动作大师担任舞美设计,每一场打斗戏都具有不同的节奏、转折和目的,而且,就像音乐剧中的歌曲一样,会驱动故事的发展,或把它带入一种迷人的停滞状态。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同样参与舞美设计并有卓著贡献的,有一名十六岁的功夫少女乔安安,或许《将门》中的打斗场景与之前中国功夫电影中的差别与她有关。
与此同时,他的个人生活保持着一种鲜活的生命力——不再有传统中国功夫电影中哀恸的妻子、复杂的女性、家庭恐怖的场景与人生中充满未酬的渴望。赵将军的个人生活色彩格外鲜亮明快,无论是盛开的兰花、剔透的围棋棋子还是色彩诱人的丰盛菜肴,都与漫天的黄沙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对比。
《一代宗师》被标记为pg-13级(父母千万留意)。主要是不流血的武术暴力。
乔安安看完了经济人发来的网址,眉头紧皱,这显然是一篇影评,但是遣词造句有些奇怪,感觉大多数中国人不会这么说话,尤其是那句“代表了一部分分分裂的中国”,好奇怪的说法。
经纪人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地发给她这篇影评?
乔安安心中一动,飞快地滑动鼠标,去看最上方被她忽略的题目——
《纽约时报》评《将门》:年度最动人电影
第96章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不是没有写影评夸过中国的电影,但是像《将门》这种情况,实在是太过少见了。
以往《纽约时报》写影评,至少要等电影在国外电影节上映之后,各方面的反响都有了,《纽约时报》才会报道。这也得是中国最顶尖的导演拍出的电影,才能有这个待遇。
如今《将门》连电影节都还没上,能拿到多少提名和奖项都是未知数,首映式上邀请《纽约时报》等一系列外媒的记者,不过是例行公事,何导完全没有指望外媒能够写一篇专访来报道。
万万没有想到,《纽约时报》竟然写了长长的一篇影评,专门做了报道,而且并不是不疼不痒地评论一下电影,并不评价电影的好坏,只是题目就震地何导半天回不过神来——年度最动人电影?!
这样的评价不可谓不高,《纽约时报》的胆子也真不是一般大,要是《将门》在电影节上铩羽而归,那《纽约时报》岂不是要贻笑大方?
相比于何导的受宠若惊,乔安安倒是平静地与何导分析,“这是大好事。”
“《纽约时报》又不傻,既然写了这篇影评,就代表了他们对《将门》电影的肯定,他们一定也是做过评估的,不可能贸贸然地随便挑一部电影,就说是年度最动人电影,否则回头不是打自己的脸?”
“这应该是一剂强心针,让您更有信心才对。开门红,多好的兆头!”
“先不论别的,导演是您,男主角是陈景铄,又是精心筹备的电影,就足够《纽约时报》写上一篇报道了。毕竟能在外媒那里挂号关注的中国导演,也就两三人,您是头一个,至于演员更不多了,算来算去如今中国的男演员,也就陈景铄了。如今《将门》你们两人合作,当然无比引人注目。”
“何况外国影评家门的第一批影评,也都出来了,《纽约时报》肯定也是参考过的。那些大影评家们的话语权,一向都是有一些的,既然如今各方面反响都不错,《将门》绝对会在电影节上有所斩获的。”
乔安安的条分缕析慢慢地抚平了何导心中的焦虑,其实他对自己的这部电影也是满意的,甚至还有一些惊喜,因为乔安安的加入,人物的塑造和武术的编导上,都有一些新的地方,比他原有的构想还要好。但是如今电影已经拍完却又还没上映,正等着票房的检验和一个又一个电影节的洗礼。
人事已经尽完,或者说何导自己的那一部分人事已经尽完,剩下的就是听天命了。这个时候难免忐忑不安,患得患失。演员在乎奖项,导演也同样在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