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484. 与天为党(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田邑回答道:“陛下,您也看到了,这上党郡到处都是山,可供耕种的田地并不多,养活的人口也有限,郡内编户五万五千余户,口二十六万余,目前常驻军约五万,每户须养兵丁一人,这已经是养不起了,若是驻军十万,则每户要养兵丁两人,百姓实在是负担不起。但是从河东运粮过来,要走长长的乌岭道,运的粮食大部分都在路上被吃掉了。因此上次洛阳大战,征北大将军只命在下与王将军在上党做一偏师,吸引邯郸出兵,而大将军则亲自从轵关陉而出,虽然也要穿越高山运粮,但是比起运往上党还是节省了许多。”
  皇帝叹道:“果然打仗打的是钱粮。”
  现在他能理解上党这么一个地势有利的地区,这几年却一直在防守,在进攻上并没有太大的建树,实在是这一郡的实力所限,确实养不了那么多的兵。
  上党郡内的主要农业区有三块,是围绕着水系而形成的。北部是在漳水、绛水流域的长治盆地,这是上党高地上最大的一块盆地,也是上党郡的主要产粮区;二是东南部的晋城盆地,丹水从西北向东北流过去,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灌溉水源;三是西南部的一块小盆地:阳城盆地,这块细长的小盆地紧邻沁水两岸,也是上党农田比较密集的地区。
  因为耕地狭窄,上党郡并不宽裕,再加上毗邻敌境,军事消耗很大,虽然朝廷每年有巨额的补贴用以养兵,上党在财政上依旧是捉襟见肘,要想以大军从上党发动进攻,首先要解决此地的粮草问题。
  当年秦赵之间灭国级的战役“长平之战”,两国在上党高地上投入了百万兵力,粮草消耗几乎都穷尽两国之力,赵国要穿越太行山滏口陉运粮进来,秦国的粮草之路更长,需要走狭长的乌岭。如果没有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秦国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起这一场大战的。
  好不容易到了长子,这一大队人马终于可以好好地歇上一歇了。田邑早将皇帝驻跸之所安排妥当,对于诸位大臣们也都有相应的安置。
  他作为东道主接待皇帝和朝中众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机会,不仅可以在皇帝面前多多展现自己的才能,也能借此机会结交朝中权贵,因此田邑不仅对皇帝的起居极为重视,对于诸位大臣的衣食住行也不敢丝毫怠慢。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皇帝对他的印象相当不错,当着众臣的面说他能干,可堪大用,这是非常明显的风向标,众位大臣们立即跟上,与这位新得皇帝宠幸的太守打得火热。
  田邑不仅将众人安排得周到,而且准备了许多礼物,其中最多的就是人参。田邑向向皇帝进献了一株珍贵的野生人参,块头确实是不小,样子呈人形,据说是上党人参中的极品。
  刘钰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上党人参乃闻名天下的珍药,上党百姓就是靠采人参,日子也应该过得不错才是。”
  “陛下,人参虽好,不好保管,为了保持其新鲜,百姓将人参以水浸润,但也只能保存几天而已,过了这几天,人参腐烂,便只能丢掉了,因此也无法拿到外地售卖,只能就近,随采随卖,价格也一直上不去。”
  刘钰一愣,原来汉人还没有掌握人参的处理方法,怪不得上党守着金山还在过苦日子。
  刘钰在前世了解到,人参买卖和毛皮生意一样,是满清经济发展的最大助力。努尔哈赤十岁丧母,他的个人奋斗史就是从挖参、打猎开始的,等到他统一女真部,建立政权之后,更是把人参采摘和售卖变成了支柱产业。
  可是在他们售卖人参时,却往往受到明人的欺压,女真人用水浸润人参,保持新鲜,可明人嫌弃人参太湿拖延不买,女真人恐怕水参难以耐久,急着出售,不得不把上好的人参低价出售。
  针对这个问题,努尔哈赤发展出了人参煮晒法,即把人参煮熟后晒干,经过如此处置后,人参不易变质,方便储存和运输,就可以从容变卖,得到几倍的利润了。
  女真人靠着人参等支柱产业发展经济,积攒了足以和明朝对抗的资本,最后成功入主中原,这里面也有人参的功劳。
  那么上党为什么不能把人参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增加财政收入,增强经济实力呢?
  田邑听皇帝说将人参蒸或煮熟后晒干便可保质,心里多少有点怀疑。
  皇帝说道:“生晒亦可,熟晒亦可,卿可组织人手,慢慢摸索,熟参功效虽不如鲜参,但损失有限,依然是极好的药材。据说直接生晒人参也是可以的。”
  田邑道:“若果真如此,则吾将大发全郡之人,上山采参,定会。。。”
  “不!绝对不行!”田邑的话被皇帝不客气地打断了。“你要鼓励农业,让大家多多种田,物以稀为贵,多了就不值钱了。人参也是一样。做人参贸易一定要记住控制采摘规模,不要涸泽而渔,而且这也是保价的需要。你采得多、卖得多不一定会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利用资源的稀缺性,控制售卖的规模,保住产品在高价区徘徊,这才是最好的赚钱方式,也是最具有持续性的经营方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