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2 / 4)
所有在任的官员,每五年考一次,朝廷结合每一位官员在任期间的政绩进行评估,或升迁或降职或免官。如果评估不合格,即便是皇上,也没有破格升迁或留人的权力。
詹夙把具体的考核标准一条条全部列了出来,甚至连惩罚机制都想好了,可见这个想法他酝酿了多久。
朝会上,詹夙刚一提出这一建议,朝上众臣就炸了锅,他们这帮人都是靠着自己在当地的名望被举荐到朝廷来的,既怀着为国效忠的理想,又充满光耀门楣的期盼,可詹夙前段时间那个统一考试的新令一推行,管你是寒门子弟还是世家之后,都要通过读书考试才能入仕,家世、声望变得一点用都没有。
而这次的五年考核制度则让官员们顿时感到了一阵危机感,只要在任期间政绩不突出、考试又没通过,就随时有丢掉乌纱帽的危险。
那些以为自己已经翻身的士大夫们,这才意识到,一手把他们提拔上来的詹相,原来早已想到了提防他们的办法。
不管心里是因为什么原因反对詹夙,表面上的理由则都是冠冕堂皇,或是亲自觐见,或是上折子反对。顾玄茵整日忙着听这些人的反对意见,倒是詹夙不为所动,在书房里修改这项新令的细枝末节。
按说从前詹夙提出的那些政令也经常遭到众臣的反对,但最终都推行下去了。但这次不同,这次的新令连御史大夫叶钊都站出来反对,就算顾玄茵再支持,也没办法顺利推行。
至于反对的原因,叶钊没有和詹夙说,而是直接进宫见顾玄茵。
“子曦这一套考核制度设计的十分严谨周密,如果按照他的想法施行下去,朝廷的确能有序不少,百官各安其职,互相监督,滥用职权、越俎代庖、尸位素餐、无所作为的现象都能得以控制。然而……”叶钊顿了顿,把詹夙写好的那套方案拿出来,指着上面一条给顾玄茵看,“一旦这个制度运行下去,陛下手里的任免权将会被控制,只要官员考试不合格、政绩不突出,朝廷就不能再用此人,即便是您,也没有留人的权力。”
顾玄茵听完叶钊这番话,挑了挑眉,“没想到连你也反对丞相?你可是丞相的好兄弟呀。”
叶钊怕顾玄茵误会,忙解释道:“兄弟归兄弟,朝政归朝政,我只是反对子曦这次的想法而已。”
顾玄茵勾了勾唇,“依你刚才的意思,子曦这么做是为了控制朕手中的权力,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叶钊微微一滞,摇头道:“不是。”这个制度是针对所有人的,即便是丞相,也要接受五年一次的考核。
“他既不是为了揽权,又为何一定要推行这道法令呢?”顾玄茵循循善诱。
叶钊张了张嘴,解释道:“臣不是怀疑子曦的居心,只是不想让吏治改革威胁到陛下的权力。”
“可是正如子曦所说,吏治不改,朝廷就始终存在隐患,如今有你们这些忠臣良将在,朝廷确实太平,可谁能确保所有的官员都是像你和子曦这样的人呢。”顾玄茵翻了翻那些反对的折子,“朕登基以来,平藩王除外戚,整天担惊受怕,生怕哪一天皇位就没了,天下就乱了。”
“陛下……”叶钊以为顾玄茵是要和他细数这两年詹夙的功劳,忍不住出言打断。
顾玄茵抬了抬手,“听朕把话说完。”她顿了顿,继续道:“你也知道,朕这皇帝是半路出家的,没学过帝王心术那些,能力十分有限,幸好遇到了你们这些良臣,这朝廷才不至于乱套。但朕就担心,若是以后朕的孩子也像朕这样平平无奇,身边又没有良臣辅佐,那可如何是好?”
不用顾玄茵说下去,叶钊已经明白过来,詹夙这个法子,旨在建立一个各安其份、制度严密的朝廷,即便没有一个英明的君主,朝廷也不会大乱,百姓也不会因此遭殃。
“可是陛下,如果这样,就不会再出现您与子曦那样互相信任、亲密无间的君臣关系了。”考核制的建立,会给官员们一种感觉,他们只是拿钱办事的,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对了,不会出现越俎代庖的同时,也不会出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和情怀了,像詹夙这样的人,岂不是会被这样的制度所埋没?
顾玄茵弯了弯眼睛,“人家不都说我们是互相利用各取所需么。”
“那是他们不了解陛下和子曦。”对于顾玄茵和詹夙的关系,朝中的确不看好的人居多,倒不是说这些人反对詹夙,只是以人之常情来论,顾玄茵与詹夙的关系隐患太多了,不管是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有可能打破现在的平衡。
叶钊从前也和他们一样,替二人的未来担心,但对詹夙和顾玄茵了解越多,他越觉得事情不会像他们想的那样发生,就算发生了矛盾,二人也一定能一同面对,一同解决。
顾玄茵笑起来,“那不就得了,你既然那么了解子曦,就该知道他的这一系列政令都是为了什么。”顾玄茵从前也不明白詹夙这么疾风骤雨的搞改革是为了什么,直到看见了她这次的考核制度,才突然明白了。詹夙和她一样,想要的是一个制度严密,可以自行运转的朝廷,文武百官的任免不是靠皇上个人的喜好,也不是靠上级官员的提拔,而是靠自己踏踏实实的政绩,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有法令约束和制衡。如此一来,不但他这个丞相没必要独揽大权,她这个当皇帝的也没必要日理万机。
叶钊对詹夙的治国理念多多少少有几分了解,他想了想,皱眉道:“子曦想的这条路现在看起来是好的,可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臣就怕以后出现了问题,补救都来不及。”
顾玄茵依旧不疾不徐地分析,“时移世易,若是日后时局变了,法令和制度跟着改变是再正常不过的。”她轻轻叹了一声,“朕和子曦也不是什么圣人,把我们能做的都做了也就是了。”
叶钊深深看了眼面前容貌娇美的小姑娘,虽然已经成了亲,但她眉梢眼角仍存几分稚嫩,又常见詹夙事无巨细地照顾她,他便不自觉对她轻看了几分。
今日听她说了这些,他才真正意识到陛下不是只对詹夙言听计从的小姑娘,她对这天下的担当不比他们这些臣子们小,她的目光也不比他们这些男人们短浅。
顾玄茵往后靠了靠,换了个话题问叶钊,“你和霖妹妹的亲事准备的如何了?”
提起自己和詹霖的婚事,叶钊眼角眉梢也带了笑意,“聘礼已经送了,婚礼定在秋天,到时候朝中的事情应该已经忙得差不多了。” ↑返回顶部↑
詹夙把具体的考核标准一条条全部列了出来,甚至连惩罚机制都想好了,可见这个想法他酝酿了多久。
朝会上,詹夙刚一提出这一建议,朝上众臣就炸了锅,他们这帮人都是靠着自己在当地的名望被举荐到朝廷来的,既怀着为国效忠的理想,又充满光耀门楣的期盼,可詹夙前段时间那个统一考试的新令一推行,管你是寒门子弟还是世家之后,都要通过读书考试才能入仕,家世、声望变得一点用都没有。
而这次的五年考核制度则让官员们顿时感到了一阵危机感,只要在任期间政绩不突出、考试又没通过,就随时有丢掉乌纱帽的危险。
那些以为自己已经翻身的士大夫们,这才意识到,一手把他们提拔上来的詹相,原来早已想到了提防他们的办法。
不管心里是因为什么原因反对詹夙,表面上的理由则都是冠冕堂皇,或是亲自觐见,或是上折子反对。顾玄茵整日忙着听这些人的反对意见,倒是詹夙不为所动,在书房里修改这项新令的细枝末节。
按说从前詹夙提出的那些政令也经常遭到众臣的反对,但最终都推行下去了。但这次不同,这次的新令连御史大夫叶钊都站出来反对,就算顾玄茵再支持,也没办法顺利推行。
至于反对的原因,叶钊没有和詹夙说,而是直接进宫见顾玄茵。
“子曦这一套考核制度设计的十分严谨周密,如果按照他的想法施行下去,朝廷的确能有序不少,百官各安其职,互相监督,滥用职权、越俎代庖、尸位素餐、无所作为的现象都能得以控制。然而……”叶钊顿了顿,把詹夙写好的那套方案拿出来,指着上面一条给顾玄茵看,“一旦这个制度运行下去,陛下手里的任免权将会被控制,只要官员考试不合格、政绩不突出,朝廷就不能再用此人,即便是您,也没有留人的权力。”
顾玄茵听完叶钊这番话,挑了挑眉,“没想到连你也反对丞相?你可是丞相的好兄弟呀。”
叶钊怕顾玄茵误会,忙解释道:“兄弟归兄弟,朝政归朝政,我只是反对子曦这次的想法而已。”
顾玄茵勾了勾唇,“依你刚才的意思,子曦这么做是为了控制朕手中的权力,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叶钊微微一滞,摇头道:“不是。”这个制度是针对所有人的,即便是丞相,也要接受五年一次的考核。
“他既不是为了揽权,又为何一定要推行这道法令呢?”顾玄茵循循善诱。
叶钊张了张嘴,解释道:“臣不是怀疑子曦的居心,只是不想让吏治改革威胁到陛下的权力。”
“可是正如子曦所说,吏治不改,朝廷就始终存在隐患,如今有你们这些忠臣良将在,朝廷确实太平,可谁能确保所有的官员都是像你和子曦这样的人呢。”顾玄茵翻了翻那些反对的折子,“朕登基以来,平藩王除外戚,整天担惊受怕,生怕哪一天皇位就没了,天下就乱了。”
“陛下……”叶钊以为顾玄茵是要和他细数这两年詹夙的功劳,忍不住出言打断。
顾玄茵抬了抬手,“听朕把话说完。”她顿了顿,继续道:“你也知道,朕这皇帝是半路出家的,没学过帝王心术那些,能力十分有限,幸好遇到了你们这些良臣,这朝廷才不至于乱套。但朕就担心,若是以后朕的孩子也像朕这样平平无奇,身边又没有良臣辅佐,那可如何是好?”
不用顾玄茵说下去,叶钊已经明白过来,詹夙这个法子,旨在建立一个各安其份、制度严密的朝廷,即便没有一个英明的君主,朝廷也不会大乱,百姓也不会因此遭殃。
“可是陛下,如果这样,就不会再出现您与子曦那样互相信任、亲密无间的君臣关系了。”考核制的建立,会给官员们一种感觉,他们只是拿钱办事的,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对了,不会出现越俎代庖的同时,也不会出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和情怀了,像詹夙这样的人,岂不是会被这样的制度所埋没?
顾玄茵弯了弯眼睛,“人家不都说我们是互相利用各取所需么。”
“那是他们不了解陛下和子曦。”对于顾玄茵和詹夙的关系,朝中的确不看好的人居多,倒不是说这些人反对詹夙,只是以人之常情来论,顾玄茵与詹夙的关系隐患太多了,不管是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有可能打破现在的平衡。
叶钊从前也和他们一样,替二人的未来担心,但对詹夙和顾玄茵了解越多,他越觉得事情不会像他们想的那样发生,就算发生了矛盾,二人也一定能一同面对,一同解决。
顾玄茵笑起来,“那不就得了,你既然那么了解子曦,就该知道他的这一系列政令都是为了什么。”顾玄茵从前也不明白詹夙这么疾风骤雨的搞改革是为了什么,直到看见了她这次的考核制度,才突然明白了。詹夙和她一样,想要的是一个制度严密,可以自行运转的朝廷,文武百官的任免不是靠皇上个人的喜好,也不是靠上级官员的提拔,而是靠自己踏踏实实的政绩,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有法令约束和制衡。如此一来,不但他这个丞相没必要独揽大权,她这个当皇帝的也没必要日理万机。
叶钊对詹夙的治国理念多多少少有几分了解,他想了想,皱眉道:“子曦想的这条路现在看起来是好的,可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臣就怕以后出现了问题,补救都来不及。”
顾玄茵依旧不疾不徐地分析,“时移世易,若是日后时局变了,法令和制度跟着改变是再正常不过的。”她轻轻叹了一声,“朕和子曦也不是什么圣人,把我们能做的都做了也就是了。”
叶钊深深看了眼面前容貌娇美的小姑娘,虽然已经成了亲,但她眉梢眼角仍存几分稚嫩,又常见詹夙事无巨细地照顾她,他便不自觉对她轻看了几分。
今日听她说了这些,他才真正意识到陛下不是只对詹夙言听计从的小姑娘,她对这天下的担当不比他们这些臣子们小,她的目光也不比他们这些男人们短浅。
顾玄茵往后靠了靠,换了个话题问叶钊,“你和霖妹妹的亲事准备的如何了?”
提起自己和詹霖的婚事,叶钊眼角眉梢也带了笑意,“聘礼已经送了,婚礼定在秋天,到时候朝中的事情应该已经忙得差不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