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节(3 / 4)
权势真的能指鹿为马,遮蔽耳目。
洪熙帝故意要太子去送郑和,他明明知道太子是支持航海的,他还是要太子去做,但是太子反应太平静了,一句反对的话都没有,好像天生就是休养生息的立场。
太子越是温顺听话,洪熙帝就越忌惮太子,年纪轻轻的,就有这般城府,将来还了得?
其实太子除了点头,还有其他选择吗?这是一条单行线啊。
太子如此懂事,洪熙帝疑心更甚,于是接连开始第二次试探,“你的弟弟们渐渐都长大了,朕封了他们为亲王,将来成婚搬出宫开府单住,朕是过来人,因而不想留他们在京城住太久,成婚两三年,有了孩子,就让他们去藩地就藩。朕已经要工部去藩地选址,制造藩王府。”
洪熙帝身体不好但很能生,十个儿子,七个女儿,子嗣比汉王和赵王两个加起来都多。
朱瞻基一听,弟弟们结婚就去就藩,这对东宫而言是大好事啊!
或许洪熙帝想起当年被汉王和赵王两个京城钉子户支配的痛苦,四十多岁都不肯就藩,时时刻刻威胁东宫。
洪熙帝当年犹如身处一艘破船,两条大鲨鱼围在船边转圈圈,一有机会就咬一口,一咬就是二十年,那滋味是相当难受。
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朱瞻基不敢相信,直觉洪熙帝背后憋了大招,说道:“弟弟们留在京城,方便孝顺父皇和母后,将来有了孩子,孙子孙女们承欢膝下,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
朱瞻基滴水不漏,顶住诱惑给出标准答案。
洪熙帝定定的看着长子,从他稍显瘦弱的身躯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不,他比我当年还要优秀成熟。
不仅如此,他还能文善武,我当年骑个马,都会把马压得半死。
看着淡定的太子,洪熙帝不淡定了,十分不要脸的使出了大杀招:“你有九个弟弟,要在各地造九个藩王府,王府重地,必须组建府兵看守。朕觉得京城各个卫所,唯有幼军最出色,如果有幼军守护藩王府,朕就放心了。”
“不过,这两万八千幼军是太宗皇帝为了你而在全国招募组建的,也由你亲自操练而成,只听从你的命令,朕不好干涉啊。”
朱瞻基上个月刚刚带着幼军去漠北迎接太宗皇帝棺椁,回到京城之后,幼军重新回到府军前卫的岗位上,在紫禁城站岗值班,这让洪熙帝很不顺眼,总觉得是个隐患。
太宗皇帝好手段,为了朱瞻基的前途大费苦心,创造性的搞出只听朱瞻基指挥的幼军。
洪熙帝都说得如此露骨了,聪明如朱瞻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幼军是朱瞻基亲自挑选、组建、训练、甚至一起战斗,共甘共苦一起走过来的,幼军眼里只有太子,没有皇权。
朱瞻基当然舍不得,可是,他不能说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无论出于哪一点,他都必须顺从洪熙帝。
朱瞻基强忍住锥心之痛,说道:“宫廷自有禁军把守,固若金汤。幼军可有可无。如今分幼军去各地藩王府保护弟弟的宅邸,这是儿臣这个当哥哥的对弟弟们的关心爱护,儿臣这就去分兵,二万八千幼军,分为九队,每队三千余人,定能保护九大藩王府无虞。”
洪熙帝满意的点点头,“嗯,朕就知道你是一个好哥哥。”
朱瞻基自断臂膀,解散幼军,两万八千幼军在三天之内就奔赴目前还只是一片不毛之地的藩王府选址处,守着一块块空地,毫无作为。
幼军不是军籍,不像军户那样终身、代代都是职业军人,幼军是民籍,是可以选择退役,重新恢复平民身份的。
洪熙帝授意兵部,要兵部的人去各个幼军支队宣讲他们可以随时退出、拿着退役补贴回老家的政策。
如今幼军就彻底完了。
但是无论兵部的人如何劝说,幼军提前退役者寥寥无几,他们就像一群傻子似的守着一块不毛之地,等待将来有一天被太子召回京城。
这份忠诚,令太子感动、洪熙帝害怕。 ↑返回顶部↑
洪熙帝故意要太子去送郑和,他明明知道太子是支持航海的,他还是要太子去做,但是太子反应太平静了,一句反对的话都没有,好像天生就是休养生息的立场。
太子越是温顺听话,洪熙帝就越忌惮太子,年纪轻轻的,就有这般城府,将来还了得?
其实太子除了点头,还有其他选择吗?这是一条单行线啊。
太子如此懂事,洪熙帝疑心更甚,于是接连开始第二次试探,“你的弟弟们渐渐都长大了,朕封了他们为亲王,将来成婚搬出宫开府单住,朕是过来人,因而不想留他们在京城住太久,成婚两三年,有了孩子,就让他们去藩地就藩。朕已经要工部去藩地选址,制造藩王府。”
洪熙帝身体不好但很能生,十个儿子,七个女儿,子嗣比汉王和赵王两个加起来都多。
朱瞻基一听,弟弟们结婚就去就藩,这对东宫而言是大好事啊!
或许洪熙帝想起当年被汉王和赵王两个京城钉子户支配的痛苦,四十多岁都不肯就藩,时时刻刻威胁东宫。
洪熙帝当年犹如身处一艘破船,两条大鲨鱼围在船边转圈圈,一有机会就咬一口,一咬就是二十年,那滋味是相当难受。
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朱瞻基不敢相信,直觉洪熙帝背后憋了大招,说道:“弟弟们留在京城,方便孝顺父皇和母后,将来有了孩子,孙子孙女们承欢膝下,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
朱瞻基滴水不漏,顶住诱惑给出标准答案。
洪熙帝定定的看着长子,从他稍显瘦弱的身躯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不,他比我当年还要优秀成熟。
不仅如此,他还能文善武,我当年骑个马,都会把马压得半死。
看着淡定的太子,洪熙帝不淡定了,十分不要脸的使出了大杀招:“你有九个弟弟,要在各地造九个藩王府,王府重地,必须组建府兵看守。朕觉得京城各个卫所,唯有幼军最出色,如果有幼军守护藩王府,朕就放心了。”
“不过,这两万八千幼军是太宗皇帝为了你而在全国招募组建的,也由你亲自操练而成,只听从你的命令,朕不好干涉啊。”
朱瞻基上个月刚刚带着幼军去漠北迎接太宗皇帝棺椁,回到京城之后,幼军重新回到府军前卫的岗位上,在紫禁城站岗值班,这让洪熙帝很不顺眼,总觉得是个隐患。
太宗皇帝好手段,为了朱瞻基的前途大费苦心,创造性的搞出只听朱瞻基指挥的幼军。
洪熙帝都说得如此露骨了,聪明如朱瞻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幼军是朱瞻基亲自挑选、组建、训练、甚至一起战斗,共甘共苦一起走过来的,幼军眼里只有太子,没有皇权。
朱瞻基当然舍不得,可是,他不能说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无论出于哪一点,他都必须顺从洪熙帝。
朱瞻基强忍住锥心之痛,说道:“宫廷自有禁军把守,固若金汤。幼军可有可无。如今分幼军去各地藩王府保护弟弟的宅邸,这是儿臣这个当哥哥的对弟弟们的关心爱护,儿臣这就去分兵,二万八千幼军,分为九队,每队三千余人,定能保护九大藩王府无虞。”
洪熙帝满意的点点头,“嗯,朕就知道你是一个好哥哥。”
朱瞻基自断臂膀,解散幼军,两万八千幼军在三天之内就奔赴目前还只是一片不毛之地的藩王府选址处,守着一块块空地,毫无作为。
幼军不是军籍,不像军户那样终身、代代都是职业军人,幼军是民籍,是可以选择退役,重新恢复平民身份的。
洪熙帝授意兵部,要兵部的人去各个幼军支队宣讲他们可以随时退出、拿着退役补贴回老家的政策。
如今幼军就彻底完了。
但是无论兵部的人如何劝说,幼军提前退役者寥寥无几,他们就像一群傻子似的守着一块不毛之地,等待将来有一天被太子召回京城。
这份忠诚,令太子感动、洪熙帝害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