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3 / 4)
禁军不宜大肆出动,能调用的唯有皇城司。
可皇城司就可信吗?
罗织了天底下最严密的网,能拔除大将军廖通,能将肃王的家底查得一清二楚,将梁勋的罪证尽数摆到面前,却丝毫没察觉藏在京城里的戴庭安?是他用错了陈起这个统领,还是皇城司早已被戴家人渗透得改了姓?
可若不用皇城司,他手里哪还有能够斩除戴庭安的利刃?
且皇城司始终攥在他手里,当初对付戴毅也不曾手软,未必真的改了姓。
元和帝犹豫许久,终是命人召梁政入宫,又命戍卫寝殿的殿前骁卫在侧守卫,作为震慑。君臣相见,梁政跪拜时,开口便是为先前的疏忽请罪,元和帝岂会真的给他治罪?皇位危在旦夕,能攥在手里的利刃,自然不能递到敌人手里去,遂命梁政免礼,近前问话。
如常的君臣对答,只是从前没半个外人,此刻多了几位仅剩能信任的将士。
才说到一半,外面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大太监连滚带爬,隔着门扇禀道:“皇上,不好了,禁军哗变,正往这边杀过来!”
一句话惊动满殿人,元和帝心神剧震之下,喝命他进来。
殿外隐隐有喊杀声传入,夜里听着格外惊心,似愈来愈近。
这般动静,显然是要来硬的,以宫变夺位。
元和帝哪还坐得住,起身便欲往殿外去看,经过梁政身边时,腰间猛地一凉。不待他反应过来,近在咫尺的梁政便将匕首搭在他脖颈,死人堆里爬出的皇城司统领身手矫健,抢在殿前骁卫动手前,将元和帝挟持在手中。
“殿下说了,若皇上愿意禅让,归还当年抢走的位子,还能留个性命。否则,梁政愿承受弑君的罪名。”
熟悉的声音,却已不是往常的恭敬。
元和帝未料他会在此刻出手,脖颈被勒得几乎窒息,咬牙道:“你、逆贼!”
“逆贼?”梁政冷声,“入皇城司前,我曾在明太子麾下作战,收复疆土护卫百姓,入皇城司时,先帝亲命我潜心磨砺,将来为太子扫除奸佞。这二十年我从未忘记入皇城司时的誓言,这座皇宫里,谁才是逆贼?”
近乎咬牙切齿的声音,浇得元和帝浑身凉透。
梁政缓缓后退,“恭王失踪,肃王成了庶人,皇上此刻若死了,能继位的唯有一人,那还是先帝亲封的皇太孙,有明太子和戴家的威望,有徐相和太后的扶持。皇上今夜是生是死,结果都一样。今日既已出手,殿下志在必得!”
他徐徐后退,见那位身子微震,厉声道:“叫他们退出去,放殿下进来!”
匕首抵在脖颈,有血珠丝丝滚落,元和帝脸上涨得通红,呼吸不畅,在察觉对方收紧手臂时,终是开口,“退下。”
殿前骁卫退出去,叛军涌了进来。
戴庭安仍是白日里赴宴的装束,执剑走在最前方,火把映照冷峻面庞,如利刃出鞘。
……
皇太孙回到宗室的次日清晨,元和帝下了禅位诏书。
诏书的内容很长,颇有点罪己诏的意思,虽言辞委婉,那意思却仍说得明白,他在位时并无建树,任用奸佞败坏朝纲,宫廷内外屡屡出事,皆是他无才无德所致。而今皇太孙既归来,承先帝遗愿,愿禅让皇位。
诏书既出,满城轰动。
戴庭安留在宫中,挟了皇帝在手,由太后出面,一道布置宫禁,将顾皇后、陈贵妃等人处置妥当。朝堂上有徐相在,见了禅位诏书,纵有人心有不甘,亦难挽狂澜。
相比起外面的风浪,靖远侯府里倒还算安宁。
老侯爷和戴儒是宫宴前几日才知道实情的,旁人都蒙在鼓里。直到周氏和青姈从宫宴归来,才知道戴儒记在名下的养子竟是当年的皇太孙——为免元和帝起疑,当初他抱了个跟戴庭安同龄的孩子回京,蒙混过眼目,而后十年边塞生涯,偷梁换柱。
卧病禁足的陈氏心胆俱寒,急急地想来拜见,暂被拒之门外。直到宫里的事得手的消息传来,周氏才算松了口气,稳坐在护得铁桶般的铁山堂,等戴庭安归来。 ↑返回顶部↑
可皇城司就可信吗?
罗织了天底下最严密的网,能拔除大将军廖通,能将肃王的家底查得一清二楚,将梁勋的罪证尽数摆到面前,却丝毫没察觉藏在京城里的戴庭安?是他用错了陈起这个统领,还是皇城司早已被戴家人渗透得改了姓?
可若不用皇城司,他手里哪还有能够斩除戴庭安的利刃?
且皇城司始终攥在他手里,当初对付戴毅也不曾手软,未必真的改了姓。
元和帝犹豫许久,终是命人召梁政入宫,又命戍卫寝殿的殿前骁卫在侧守卫,作为震慑。君臣相见,梁政跪拜时,开口便是为先前的疏忽请罪,元和帝岂会真的给他治罪?皇位危在旦夕,能攥在手里的利刃,自然不能递到敌人手里去,遂命梁政免礼,近前问话。
如常的君臣对答,只是从前没半个外人,此刻多了几位仅剩能信任的将士。
才说到一半,外面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大太监连滚带爬,隔着门扇禀道:“皇上,不好了,禁军哗变,正往这边杀过来!”
一句话惊动满殿人,元和帝心神剧震之下,喝命他进来。
殿外隐隐有喊杀声传入,夜里听着格外惊心,似愈来愈近。
这般动静,显然是要来硬的,以宫变夺位。
元和帝哪还坐得住,起身便欲往殿外去看,经过梁政身边时,腰间猛地一凉。不待他反应过来,近在咫尺的梁政便将匕首搭在他脖颈,死人堆里爬出的皇城司统领身手矫健,抢在殿前骁卫动手前,将元和帝挟持在手中。
“殿下说了,若皇上愿意禅让,归还当年抢走的位子,还能留个性命。否则,梁政愿承受弑君的罪名。”
熟悉的声音,却已不是往常的恭敬。
元和帝未料他会在此刻出手,脖颈被勒得几乎窒息,咬牙道:“你、逆贼!”
“逆贼?”梁政冷声,“入皇城司前,我曾在明太子麾下作战,收复疆土护卫百姓,入皇城司时,先帝亲命我潜心磨砺,将来为太子扫除奸佞。这二十年我从未忘记入皇城司时的誓言,这座皇宫里,谁才是逆贼?”
近乎咬牙切齿的声音,浇得元和帝浑身凉透。
梁政缓缓后退,“恭王失踪,肃王成了庶人,皇上此刻若死了,能继位的唯有一人,那还是先帝亲封的皇太孙,有明太子和戴家的威望,有徐相和太后的扶持。皇上今夜是生是死,结果都一样。今日既已出手,殿下志在必得!”
他徐徐后退,见那位身子微震,厉声道:“叫他们退出去,放殿下进来!”
匕首抵在脖颈,有血珠丝丝滚落,元和帝脸上涨得通红,呼吸不畅,在察觉对方收紧手臂时,终是开口,“退下。”
殿前骁卫退出去,叛军涌了进来。
戴庭安仍是白日里赴宴的装束,执剑走在最前方,火把映照冷峻面庞,如利刃出鞘。
……
皇太孙回到宗室的次日清晨,元和帝下了禅位诏书。
诏书的内容很长,颇有点罪己诏的意思,虽言辞委婉,那意思却仍说得明白,他在位时并无建树,任用奸佞败坏朝纲,宫廷内外屡屡出事,皆是他无才无德所致。而今皇太孙既归来,承先帝遗愿,愿禅让皇位。
诏书既出,满城轰动。
戴庭安留在宫中,挟了皇帝在手,由太后出面,一道布置宫禁,将顾皇后、陈贵妃等人处置妥当。朝堂上有徐相在,见了禅位诏书,纵有人心有不甘,亦难挽狂澜。
相比起外面的风浪,靖远侯府里倒还算安宁。
老侯爷和戴儒是宫宴前几日才知道实情的,旁人都蒙在鼓里。直到周氏和青姈从宫宴归来,才知道戴儒记在名下的养子竟是当年的皇太孙——为免元和帝起疑,当初他抱了个跟戴庭安同龄的孩子回京,蒙混过眼目,而后十年边塞生涯,偷梁换柱。
卧病禁足的陈氏心胆俱寒,急急地想来拜见,暂被拒之门外。直到宫里的事得手的消息传来,周氏才算松了口气,稳坐在护得铁桶般的铁山堂,等戴庭安归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