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2 / 4)
永庆帝见太后折腾了一宿劳乏,求着老人家歇歇养神:“还请母后宽怀,儿子真无地自容。只愿托列祖列宗的福,儿子兢兢业业的治理朝事,奉养母后颐养天年。”
一句话未说完,只见侍卫长慌慌张张的跑来,跪下磕头回道:“两道宫门都守不住了,外头的叛军实在太多,臣跪请陛下和太后移驾避祸!”
众人等听到这里,更加伤感,有宫娥越发抽抽搭搭的哭,显得阴云惨淡。永庆帝是从来没有经过这大风浪的,口里虽不言语,但是心里刀搅一般,心道:难道这次真的凶多吉少?万没有想到,最后竟败在水溶这小儿手中。
正在着急听候外信,随时有撤走的准备,又见大明宫掌事气嘘嘘的跑进来,脸带欢欣的乱嚷:“大喜!廉王爷带着羽林卫来了!”
这一声叫唤,满屋中不由振奋起来,外面有惊天动地的刀枪厮杀,永庆帝和太后二人骤闻喜讯皆难抑喜色,太后更念佛不绝道:“亏得上天有灵,到底还有廉王来相助。”
不知等了多久,外头两三处的动静渐渐少了,灵宝宫的门“呼喇”一下洞开,有个人穿着铠甲提着一把宝剑进来,那宝剑上还有血珠子顺着滴落。永庆帝定睛细瞧,正是水澜带兵来勤王,听他沉声说道:“微臣来迟,让陛下和太后受惊,罪该万死。”
此时永庆帝魂魄方定,犹是发怔。还是太后忙让人扶起廉王,含泪接口说:“廉王的话见外了,一家子的骨肉,哪有罪不罪的?这会子外头怎么样了?”
水澜将如何得知的消息,如何火速带兵赶来,在外与叛军争夺厮杀一一回明,又道:“宵小之徒不足为惧,如今臣代为下令封城,与水溶勾结的乱臣贼子多被斩杀。只是追击水溶时,那厮狡猾得很,拿自己的侍妾挡了一刀,不过还是被臣砍下一条臂膀,想来逃不出京。”
太后等听着心惊肉跳,惟有永庆帝犹不解恨一般,发狠的死啐了一口:“务必活捉水溶,孤要叫他生不如死!”
永庆十三年秋,忽有北静王水溶反戈入京,以“清君侧”为名冒大不韪,实图废斥当今,波及皇室,致有仓卒逼宫之。值此危难之际,幸得廉王火速派勤王之师,解大明宫之困厄,不至酿成灾祸,当普天同庆也。
谁知,这里的永庆帝却是躲过了风暴又遭了雨。因北静王谋反逼宫,民间的各种谣言喧嚣尘上,百官人人自危,路上好事的人在底下传:“皇帝做了亏心事,夜不能寐。”或者说:“当天龙体空乏,恐怕活不过四十,不如让贤。”
永庆帝听闻后暴跳如雷,全当是北静王造谣生事,一定要全力缉拿。这几日,为的北静王一事的余波,永庆帝又发落了一批官员,说到气头时咳嗽不住,面如纸灰,各位枢密院大臣对视一眼,散朝后一道去见了廉王水澜,愁眉不展的问:“王爷,学生们瞧陛下这样子,多该保重龙体为上,处置反贼不急于这一时。”
廉王听了,点头应道:“说得有理,本王自会劝陛下珍重。”回府后,将此事一字不漏告诉了黛玉,却见她一面嗑着瓜子,抿着嘴道:“白操的心。他们还不知道这谣言便是王爷散出去的,还喊你去劝呢。当日我和楚大人他们一样,摸不透你的心思,原来你是在等北静王反了,好名正言顺的插手。”
水澜与媳妇儿挨肩并排坐着,拿手剥了洁白的瓜子仁托在掌心,一颗颗喂进了她的嘴里,末了才笑道:“没有勤王的名义,怎好用羽林卫把控内廷?现在皇帝如同惊弓之鸟,一丁点事情就暴躁得不行,除了我谁都不信,还要多谢水溶这一步兵行险着了。”
黛玉听完,两只手拍了拍赶紧,忽然捧起他的脸看了半晌,幽幽的叹了口气:“到了这个田地,别的也顾不上了,我唯要你平平安安的。”
水澜不免心中一热,握着她的手放在唇边,安慰了几句:“我省得,必不会再叫你担心。”想了再三,又说道:“他日若有万尊之贵,只有玉儿方能与我同享。”
尚未说完,听见外头传信进来说,“水溶和甄应绪两个贼子行次陛下失败,均被围剿自杀,陛下请廉王速进宫去。”水澜无奈,只得即忙又进宫。
等见到永庆帝,他似受了多少的惊吓,额角上撞得一个大包,惊魂未定。水澜叹了一口气,请安道:“陛下这是怎么了?”
永庆帝一见到水澜,虽则略略放下心,还是愤然的说:“刚才正批奏折,甄应绪领了一小太监进来说有水溶的线索,谁知那太监忽然拔出匕首要刺杀孤,幸好有御前侍卫在护驾。孤受了一些轻伤,倒不碍事,只是没想到孤如此厚待他们二人,竟然串通一气恩将仇报,实在可恨!”
因永庆帝动了真火,水澜便说了些宽慰的话。永庆帝长篇大论的述完,又想起:“皇叔,水溶散布出来的那些传言……”
水澜截过了他的话,蹙眉说:“那些个胡言乱语自然不该再传,抓几个杀鸡儆猴的可能会好些。”
“那些讹言,有一些,”永庆帝虚乏的靠在边几上,微开双目,叹息道:“是真的。孤也只能在皇叔跟前说,自甄妃的事情之后,孤已连着失寝了数日,一到晚上便苦不堪言。所以芙蓉膏一事,也不能完全怪甄妃,其实是孤自己有心病。”
水澜看他这般光景,只得说道:“陛下的意思臣明白,只不过——”
“皇叔,孤累了。”永庆帝突然起身,双眼一动不动的盯着水澜,悲咽道:“孤想料理好前朝的事,也想管好后宫的事,最后的结果却是反的反,死的死。孤的身子骨也不大硬朗,这几日天天翻看从前甄妃留下的佛经,很该多加揣度一番,方能解心头疑惑。”
且不论内心如何作想,水澜还是苦劝了他一回,然而永庆帝心意已坚,便把军国大计交托于水澜,有重大决断时再差人进灵宝宫。除此以外,因黛玉当日所赠甄妃的两本佛经,永庆帝对密宗佛法痴迷已极,还特请哲布尊丹巴活佛往京城传经,修建清宁寺让活佛转驻于此,显出了十足的信奉和支持。
尽管有上皇老臣再三上谏,永庆帝仍旧我行我素,甚至去水澜的“廉王”封号,改立为“摄政王”,这在当今健在且并非幼年的情形下,简直是惊世骇俗之事。
自此,永庆帝不再理朝堂俗物,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无边的佛法修持中,以求得到肉|身和心灵的双重解脱。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君自从去过西藏之后,对那里的景色实在推崇备至,尤其是阿里一带。
文中虽然提到藏密,但作者相对而言更倾向于禅宗,不过清朝康雍乾三位都修密宗,据说很高明,雍和宫内还供奉着鼎鼎大名的欢喜|佛,有机会去北京可以一看。
第74章 第七十三回 ↑返回顶部↑
一句话未说完,只见侍卫长慌慌张张的跑来,跪下磕头回道:“两道宫门都守不住了,外头的叛军实在太多,臣跪请陛下和太后移驾避祸!”
众人等听到这里,更加伤感,有宫娥越发抽抽搭搭的哭,显得阴云惨淡。永庆帝是从来没有经过这大风浪的,口里虽不言语,但是心里刀搅一般,心道:难道这次真的凶多吉少?万没有想到,最后竟败在水溶这小儿手中。
正在着急听候外信,随时有撤走的准备,又见大明宫掌事气嘘嘘的跑进来,脸带欢欣的乱嚷:“大喜!廉王爷带着羽林卫来了!”
这一声叫唤,满屋中不由振奋起来,外面有惊天动地的刀枪厮杀,永庆帝和太后二人骤闻喜讯皆难抑喜色,太后更念佛不绝道:“亏得上天有灵,到底还有廉王来相助。”
不知等了多久,外头两三处的动静渐渐少了,灵宝宫的门“呼喇”一下洞开,有个人穿着铠甲提着一把宝剑进来,那宝剑上还有血珠子顺着滴落。永庆帝定睛细瞧,正是水澜带兵来勤王,听他沉声说道:“微臣来迟,让陛下和太后受惊,罪该万死。”
此时永庆帝魂魄方定,犹是发怔。还是太后忙让人扶起廉王,含泪接口说:“廉王的话见外了,一家子的骨肉,哪有罪不罪的?这会子外头怎么样了?”
水澜将如何得知的消息,如何火速带兵赶来,在外与叛军争夺厮杀一一回明,又道:“宵小之徒不足为惧,如今臣代为下令封城,与水溶勾结的乱臣贼子多被斩杀。只是追击水溶时,那厮狡猾得很,拿自己的侍妾挡了一刀,不过还是被臣砍下一条臂膀,想来逃不出京。”
太后等听着心惊肉跳,惟有永庆帝犹不解恨一般,发狠的死啐了一口:“务必活捉水溶,孤要叫他生不如死!”
永庆十三年秋,忽有北静王水溶反戈入京,以“清君侧”为名冒大不韪,实图废斥当今,波及皇室,致有仓卒逼宫之。值此危难之际,幸得廉王火速派勤王之师,解大明宫之困厄,不至酿成灾祸,当普天同庆也。
谁知,这里的永庆帝却是躲过了风暴又遭了雨。因北静王谋反逼宫,民间的各种谣言喧嚣尘上,百官人人自危,路上好事的人在底下传:“皇帝做了亏心事,夜不能寐。”或者说:“当天龙体空乏,恐怕活不过四十,不如让贤。”
永庆帝听闻后暴跳如雷,全当是北静王造谣生事,一定要全力缉拿。这几日,为的北静王一事的余波,永庆帝又发落了一批官员,说到气头时咳嗽不住,面如纸灰,各位枢密院大臣对视一眼,散朝后一道去见了廉王水澜,愁眉不展的问:“王爷,学生们瞧陛下这样子,多该保重龙体为上,处置反贼不急于这一时。”
廉王听了,点头应道:“说得有理,本王自会劝陛下珍重。”回府后,将此事一字不漏告诉了黛玉,却见她一面嗑着瓜子,抿着嘴道:“白操的心。他们还不知道这谣言便是王爷散出去的,还喊你去劝呢。当日我和楚大人他们一样,摸不透你的心思,原来你是在等北静王反了,好名正言顺的插手。”
水澜与媳妇儿挨肩并排坐着,拿手剥了洁白的瓜子仁托在掌心,一颗颗喂进了她的嘴里,末了才笑道:“没有勤王的名义,怎好用羽林卫把控内廷?现在皇帝如同惊弓之鸟,一丁点事情就暴躁得不行,除了我谁都不信,还要多谢水溶这一步兵行险着了。”
黛玉听完,两只手拍了拍赶紧,忽然捧起他的脸看了半晌,幽幽的叹了口气:“到了这个田地,别的也顾不上了,我唯要你平平安安的。”
水澜不免心中一热,握着她的手放在唇边,安慰了几句:“我省得,必不会再叫你担心。”想了再三,又说道:“他日若有万尊之贵,只有玉儿方能与我同享。”
尚未说完,听见外头传信进来说,“水溶和甄应绪两个贼子行次陛下失败,均被围剿自杀,陛下请廉王速进宫去。”水澜无奈,只得即忙又进宫。
等见到永庆帝,他似受了多少的惊吓,额角上撞得一个大包,惊魂未定。水澜叹了一口气,请安道:“陛下这是怎么了?”
永庆帝一见到水澜,虽则略略放下心,还是愤然的说:“刚才正批奏折,甄应绪领了一小太监进来说有水溶的线索,谁知那太监忽然拔出匕首要刺杀孤,幸好有御前侍卫在护驾。孤受了一些轻伤,倒不碍事,只是没想到孤如此厚待他们二人,竟然串通一气恩将仇报,实在可恨!”
因永庆帝动了真火,水澜便说了些宽慰的话。永庆帝长篇大论的述完,又想起:“皇叔,水溶散布出来的那些传言……”
水澜截过了他的话,蹙眉说:“那些个胡言乱语自然不该再传,抓几个杀鸡儆猴的可能会好些。”
“那些讹言,有一些,”永庆帝虚乏的靠在边几上,微开双目,叹息道:“是真的。孤也只能在皇叔跟前说,自甄妃的事情之后,孤已连着失寝了数日,一到晚上便苦不堪言。所以芙蓉膏一事,也不能完全怪甄妃,其实是孤自己有心病。”
水澜看他这般光景,只得说道:“陛下的意思臣明白,只不过——”
“皇叔,孤累了。”永庆帝突然起身,双眼一动不动的盯着水澜,悲咽道:“孤想料理好前朝的事,也想管好后宫的事,最后的结果却是反的反,死的死。孤的身子骨也不大硬朗,这几日天天翻看从前甄妃留下的佛经,很该多加揣度一番,方能解心头疑惑。”
且不论内心如何作想,水澜还是苦劝了他一回,然而永庆帝心意已坚,便把军国大计交托于水澜,有重大决断时再差人进灵宝宫。除此以外,因黛玉当日所赠甄妃的两本佛经,永庆帝对密宗佛法痴迷已极,还特请哲布尊丹巴活佛往京城传经,修建清宁寺让活佛转驻于此,显出了十足的信奉和支持。
尽管有上皇老臣再三上谏,永庆帝仍旧我行我素,甚至去水澜的“廉王”封号,改立为“摄政王”,这在当今健在且并非幼年的情形下,简直是惊世骇俗之事。
自此,永庆帝不再理朝堂俗物,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无边的佛法修持中,以求得到肉|身和心灵的双重解脱。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君自从去过西藏之后,对那里的景色实在推崇备至,尤其是阿里一带。
文中虽然提到藏密,但作者相对而言更倾向于禅宗,不过清朝康雍乾三位都修密宗,据说很高明,雍和宫内还供奉着鼎鼎大名的欢喜|佛,有机会去北京可以一看。
第74章 第七十三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