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节(1 / 2)
这个无赖啊,陈二气呼呼的跟上。
“跨马游街。”项南衣袖轻甩,看着两边热闹繁华的街道人群,“我也不是做不到啊。”
想当年的白袍小将是多么的风光,那可是他一个人整起的白袍军。
陈二默然一刻,道:“白袍军被分散到各军中,有镇守各地,有剿匪清叛,大家都散了。”
三年过去了,世间已无白袍军。
“不过,你还可以当兵。”陈二道,为他打气,“你可以来我军中。”
他所在的是不可缺少但也不会扬名建功立业的辎重军,这样女侯也会放心。
这也是他当初为什么不去其他兵马,而是要做辎重军的缘故。
就为了可以给项南留一个谋生之地。
项南撇嘴:“我才不要当伙夫军!”
陈二恼怒:“你还挑三拣四,你还想怎样?”
项南展袖傲然:“我当然要名扬四海,嗯,我先考个进士吧。”
陈二愕然:“考进士?”
“其实我是读书人,我读过很多很多书。”项南看前方碧蓝的天空,嘴角弯弯勾起笑意,“小时候我跟哥哥都说好了,他练武从军,我读书入仕,他练武勤奋,我读书也很认真。”
只不过后来哥哥不在了,他替哥哥完成心愿来当兵从军。
陈二哦了声,犹豫一下:“项云死后,你家人都被判了刑流放,我托人打听了,项老太爷已经过世了,你父亲还好,你要不要去西疆那边”
项南摇头:“其实有没有我,我家人的日子过的都一样,我还是自己一人专心读书吧。”
陈二再次犹豫:“不过,你猜得出来吧,那个,她,要从代政变成当政了。”
这以后就真的是她的天下了,她能允许仇人的子弟科举当官?
“陈二你真是一点长进都没有。”项南啧啧两声,一笑,“如果她还是女侯,她与我就是私仇,不共戴天,但如果这是她的天下,那我就是她的子民,天和它的子民,怎么会有私仇呢?”
陈二哼了声:“你懂的多,你厉害,那我就等着看你跨马游街名扬天下。”
此时他们走过一座跨街石桥,桥下有船滑过,船上有人洒下琴声铮铮。
项南站住脚倾听,转头看陈二:“其实我除了读书,还喜欢乐器,我曾经还立誓要当一个古琴大家,要不,我先学琴吧”
陈二神情漠然:“我算是明白你了。”他伸出手,“你先把住我家吃我的钱付了,否则你就先去做乞丐吧。”
项南扶桥悲愤“世道无常,人心不古”“如没有我,今日哪有你。”
这边桥上吵闹,那边街上有几匹马疾驰过市,马上的信兵背着州府的旗号,引得民众张望猜测,很快有消息便散开,原来是某地某位官员向朝廷进言“请天子顺应天兆,禅位女侯”
这个消息瞬时传遍了京城,说是第一次听到,但也没有多么令人哗然,或许说终于有官员说出这个话了。
对于女侯接帝位的事,三年多了,世人的心里早已经有这个准备。
成元十三年秋,多地献祥瑞,多地官员进言当顺应屏蔽的关键字。
成元十三年冬,养病多年的幼帝临朝,召宰相等数十位重臣入殿,商议禅位。 ↑返回顶部↑
“跨马游街。”项南衣袖轻甩,看着两边热闹繁华的街道人群,“我也不是做不到啊。”
想当年的白袍小将是多么的风光,那可是他一个人整起的白袍军。
陈二默然一刻,道:“白袍军被分散到各军中,有镇守各地,有剿匪清叛,大家都散了。”
三年过去了,世间已无白袍军。
“不过,你还可以当兵。”陈二道,为他打气,“你可以来我军中。”
他所在的是不可缺少但也不会扬名建功立业的辎重军,这样女侯也会放心。
这也是他当初为什么不去其他兵马,而是要做辎重军的缘故。
就为了可以给项南留一个谋生之地。
项南撇嘴:“我才不要当伙夫军!”
陈二恼怒:“你还挑三拣四,你还想怎样?”
项南展袖傲然:“我当然要名扬四海,嗯,我先考个进士吧。”
陈二愕然:“考进士?”
“其实我是读书人,我读过很多很多书。”项南看前方碧蓝的天空,嘴角弯弯勾起笑意,“小时候我跟哥哥都说好了,他练武从军,我读书入仕,他练武勤奋,我读书也很认真。”
只不过后来哥哥不在了,他替哥哥完成心愿来当兵从军。
陈二哦了声,犹豫一下:“项云死后,你家人都被判了刑流放,我托人打听了,项老太爷已经过世了,你父亲还好,你要不要去西疆那边”
项南摇头:“其实有没有我,我家人的日子过的都一样,我还是自己一人专心读书吧。”
陈二再次犹豫:“不过,你猜得出来吧,那个,她,要从代政变成当政了。”
这以后就真的是她的天下了,她能允许仇人的子弟科举当官?
“陈二你真是一点长进都没有。”项南啧啧两声,一笑,“如果她还是女侯,她与我就是私仇,不共戴天,但如果这是她的天下,那我就是她的子民,天和它的子民,怎么会有私仇呢?”
陈二哼了声:“你懂的多,你厉害,那我就等着看你跨马游街名扬天下。”
此时他们走过一座跨街石桥,桥下有船滑过,船上有人洒下琴声铮铮。
项南站住脚倾听,转头看陈二:“其实我除了读书,还喜欢乐器,我曾经还立誓要当一个古琴大家,要不,我先学琴吧”
陈二神情漠然:“我算是明白你了。”他伸出手,“你先把住我家吃我的钱付了,否则你就先去做乞丐吧。”
项南扶桥悲愤“世道无常,人心不古”“如没有我,今日哪有你。”
这边桥上吵闹,那边街上有几匹马疾驰过市,马上的信兵背着州府的旗号,引得民众张望猜测,很快有消息便散开,原来是某地某位官员向朝廷进言“请天子顺应天兆,禅位女侯”
这个消息瞬时传遍了京城,说是第一次听到,但也没有多么令人哗然,或许说终于有官员说出这个话了。
对于女侯接帝位的事,三年多了,世人的心里早已经有这个准备。
成元十三年秋,多地献祥瑞,多地官员进言当顺应屏蔽的关键字。
成元十三年冬,养病多年的幼帝临朝,召宰相等数十位重臣入殿,商议禅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