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节(1 / 4)
缓过了神后,俞大伯娘拍着大腿道:“我还以为他们家没钱了,要不怎么将细粮都给卖了呢!原来家底还是在的,那这事儿不吃亏,就听他们的!”
又追问道,“你这次回村干啥来的?还回去吗?这离过年还有好些日子呢。”
五丫这才想起,自个儿忘了说大堂嫂生了个闺女的事儿,当下忙不迭的告诉了她娘。
听说生的是个闺女,俞大伯娘不屑的撇了撇嘴,想她当年怀着大儿子的时候,还下地干活呢,险些没把儿子直接生在地头上。而俞承嗣婆娘呢?娇滴滴的城里人,怀个孩子不干活也就算了,居然还找人伺候她。当然,她不是心疼自家的小闺女和大孙女,而是打心眼里觉得不值得。
——好吃好喝的供了这大半年,跟前还有丫头伺候着,结果就生了个闺女?啧啧,太亏本了。
想到这儿,俞大伯娘觉得自己真相了,应该是生下闺女自知理亏,这才叫五丫回来的吧?
不想,五丫却道:“大堂哥只叫我送个口信,回头我还会回镇上呢。对了,大堂嫂还叫娘你也去一趟镇上,说是帮我定一下……”
定啥?当然是亲事了。
因着终究不是亲妹子,俞承嗣俩口子虽然帮着寻了亲事,却并不曾真正定下来。正好,他们打算洗三时叫近亲来镇上吃个饭聚一聚,顺便把五丫的亲事也说一下。
俞承嗣媳妇儿是昨个儿刚生产的,所以五丫今个儿完全可以歇在家里,等明个儿再跟她娘一道儿去就成了。又因着洗三没有满月来得重要,家里终究是隔了房的亲眷,并不需要所有人都去。
母女俩商议了一下,回头又跟家里其他人支会了一声,最终决定就由俞大伯娘带着她大儿媳妇儿并小闺女五丫一道儿去镇上。
她大儿媳妇儿是主动请缨的,瞅着小姑子的亲事有着落了,听着似乎还很是好,当下就有些着急自个儿的闺女了。对了,她闺女就是之前同去镇上的喜妞。
又一日,俞家大房这边去了三人,俞母当然也得去,毕竟她是孩子的亲奶奶。不过俞父和俞家老三都没去,一来是因为农闲时分他们也得照样干活,二来则是一个小丫头片子,没的必要这般大动干戈的。
几人趁着日头还没升高,就离了村赶去了镇上。
俞母是两手空空,啥都没带,因为她知晓,就算她儿子暂时回了镇上,住不了几日肯定得回明德书院的。这带上好吃好喝的,给谁吃?她儿子要是吃不到,媳妇儿和孙女吃再多又有啥用?
倒是俞大伯娘带了不少东西,她拎了一只鸡,又提了一篮子鸡蛋,东西虽然不值太多钱,可她已经尽力了,毕竟他们家还不如俞家呢。
等到了镇上的俞家,俞大伯娘就拉着五丫进里屋看孩子去了,她媳妇儿自然是去找自己闺女说话去了,至于俞母,至始至终她都不曾进过里屋,只将俞承嗣拉到一旁,嘀嘀咕咕的抱怨了起来。
“咋就是个闺女呢?她这怀个孩子,没干活不说,啥事儿都有人伺候着,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早跟你说了,干脆叫她回村子去,留镇上干啥呢?得了,这会儿也不算晚,今个儿我就把她带回村吧,你赶紧回书院去,别再耽搁了。”
今个儿就回村?
俞承嗣被他娘这话唬了一跳,这今个儿才洗三呢,怎么就能出房门了?别以为他一个大男人就不懂妇人坐月子的事儿了,要知道,他可是家里的长子,底下的弟弟妹妹都是他看着出生长大的。当然,兴许老二老三那会儿他是不大记事,可他清楚的记得,他娘生满娘、秋娘时,都是坐足了月子的。
哪怕并不懂这里头的弯弯绕绕,可俞承嗣坚信,月子肯定是要好好养的,旁的不说,要是月子没坐好,他闺女上哪儿吃奶去?
这才洗三,就出门回村,逗他呢!
“阿娘你听我说。”俞承嗣当然知晓他娘重男轻女,这要是他有一儿一女,那他也铁定更偏向儿子。可问题是,他这不就一个闺女吗?虽然在得了信儿的那一瞬间,是略微有些小小的失望,可转念一想,闺女咋了?闺女那也是他亲生的,他定要金娇玉贵的养着,不叫闺女吃半点儿苦头,等她长大了,再精心给她择一门上好的亲事,叫她幸福的过完一辈子。
当然,对着俞母肯定不能这么说,他只道:“阿娘,我求学花销了不少钱,你也说了家里如今没得进项,实在是供不起了。这不,前个儿我丈人一得到信儿就带着一家子来瞧过了,他还借了我两百两银子,待会儿晌午时,他们还会来送礼。阿娘你看……”
俞母噎住了。
她是瞧不上闺女,当然也更瞧不上孙女了,可她太清楚俞承嗣如今有多缺钱了,自家帮不上忙也就算了,哪儿能再拖后腿呢?既然亲家公那头稀罕外孙女,乐意借钱,她也没得话说。
憋了半晌,她只吭吭哧哧的道:“那算了,叫她安心坐月子吧。可你得赶紧回去,横竖这里不是有五丫和喜妞在吗?反正也就是个丫头片子,咋样养不是养呢?”
俞承嗣很想反驳,那是他头一个孩子,以为跟乡下村里放养孩子一样啊?他的孩子,就算是个闺女好了,那也比别家小子要强上千百倍。
好在,跟前这人是他亲娘,他只硬生生的忍住了,转而笑着答应了。又问他娘要不要进去瞧瞧孩子,被拒绝后,他也不强求,只在正堂里陪着他娘喝茶吃点心。
哪知,这一开始喝茶吃点心,俞母就又炸了。 ↑返回顶部↑
又追问道,“你这次回村干啥来的?还回去吗?这离过年还有好些日子呢。”
五丫这才想起,自个儿忘了说大堂嫂生了个闺女的事儿,当下忙不迭的告诉了她娘。
听说生的是个闺女,俞大伯娘不屑的撇了撇嘴,想她当年怀着大儿子的时候,还下地干活呢,险些没把儿子直接生在地头上。而俞承嗣婆娘呢?娇滴滴的城里人,怀个孩子不干活也就算了,居然还找人伺候她。当然,她不是心疼自家的小闺女和大孙女,而是打心眼里觉得不值得。
——好吃好喝的供了这大半年,跟前还有丫头伺候着,结果就生了个闺女?啧啧,太亏本了。
想到这儿,俞大伯娘觉得自己真相了,应该是生下闺女自知理亏,这才叫五丫回来的吧?
不想,五丫却道:“大堂哥只叫我送个口信,回头我还会回镇上呢。对了,大堂嫂还叫娘你也去一趟镇上,说是帮我定一下……”
定啥?当然是亲事了。
因着终究不是亲妹子,俞承嗣俩口子虽然帮着寻了亲事,却并不曾真正定下来。正好,他们打算洗三时叫近亲来镇上吃个饭聚一聚,顺便把五丫的亲事也说一下。
俞承嗣媳妇儿是昨个儿刚生产的,所以五丫今个儿完全可以歇在家里,等明个儿再跟她娘一道儿去就成了。又因着洗三没有满月来得重要,家里终究是隔了房的亲眷,并不需要所有人都去。
母女俩商议了一下,回头又跟家里其他人支会了一声,最终决定就由俞大伯娘带着她大儿媳妇儿并小闺女五丫一道儿去镇上。
她大儿媳妇儿是主动请缨的,瞅着小姑子的亲事有着落了,听着似乎还很是好,当下就有些着急自个儿的闺女了。对了,她闺女就是之前同去镇上的喜妞。
又一日,俞家大房这边去了三人,俞母当然也得去,毕竟她是孩子的亲奶奶。不过俞父和俞家老三都没去,一来是因为农闲时分他们也得照样干活,二来则是一个小丫头片子,没的必要这般大动干戈的。
几人趁着日头还没升高,就离了村赶去了镇上。
俞母是两手空空,啥都没带,因为她知晓,就算她儿子暂时回了镇上,住不了几日肯定得回明德书院的。这带上好吃好喝的,给谁吃?她儿子要是吃不到,媳妇儿和孙女吃再多又有啥用?
倒是俞大伯娘带了不少东西,她拎了一只鸡,又提了一篮子鸡蛋,东西虽然不值太多钱,可她已经尽力了,毕竟他们家还不如俞家呢。
等到了镇上的俞家,俞大伯娘就拉着五丫进里屋看孩子去了,她媳妇儿自然是去找自己闺女说话去了,至于俞母,至始至终她都不曾进过里屋,只将俞承嗣拉到一旁,嘀嘀咕咕的抱怨了起来。
“咋就是个闺女呢?她这怀个孩子,没干活不说,啥事儿都有人伺候着,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早跟你说了,干脆叫她回村子去,留镇上干啥呢?得了,这会儿也不算晚,今个儿我就把她带回村吧,你赶紧回书院去,别再耽搁了。”
今个儿就回村?
俞承嗣被他娘这话唬了一跳,这今个儿才洗三呢,怎么就能出房门了?别以为他一个大男人就不懂妇人坐月子的事儿了,要知道,他可是家里的长子,底下的弟弟妹妹都是他看着出生长大的。当然,兴许老二老三那会儿他是不大记事,可他清楚的记得,他娘生满娘、秋娘时,都是坐足了月子的。
哪怕并不懂这里头的弯弯绕绕,可俞承嗣坚信,月子肯定是要好好养的,旁的不说,要是月子没坐好,他闺女上哪儿吃奶去?
这才洗三,就出门回村,逗他呢!
“阿娘你听我说。”俞承嗣当然知晓他娘重男轻女,这要是他有一儿一女,那他也铁定更偏向儿子。可问题是,他这不就一个闺女吗?虽然在得了信儿的那一瞬间,是略微有些小小的失望,可转念一想,闺女咋了?闺女那也是他亲生的,他定要金娇玉贵的养着,不叫闺女吃半点儿苦头,等她长大了,再精心给她择一门上好的亲事,叫她幸福的过完一辈子。
当然,对着俞母肯定不能这么说,他只道:“阿娘,我求学花销了不少钱,你也说了家里如今没得进项,实在是供不起了。这不,前个儿我丈人一得到信儿就带着一家子来瞧过了,他还借了我两百两银子,待会儿晌午时,他们还会来送礼。阿娘你看……”
俞母噎住了。
她是瞧不上闺女,当然也更瞧不上孙女了,可她太清楚俞承嗣如今有多缺钱了,自家帮不上忙也就算了,哪儿能再拖后腿呢?既然亲家公那头稀罕外孙女,乐意借钱,她也没得话说。
憋了半晌,她只吭吭哧哧的道:“那算了,叫她安心坐月子吧。可你得赶紧回去,横竖这里不是有五丫和喜妞在吗?反正也就是个丫头片子,咋样养不是养呢?”
俞承嗣很想反驳,那是他头一个孩子,以为跟乡下村里放养孩子一样啊?他的孩子,就算是个闺女好了,那也比别家小子要强上千百倍。
好在,跟前这人是他亲娘,他只硬生生的忍住了,转而笑着答应了。又问他娘要不要进去瞧瞧孩子,被拒绝后,他也不强求,只在正堂里陪着他娘喝茶吃点心。
哪知,这一开始喝茶吃点心,俞母就又炸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