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2 / 4)
惠文帝走下龙椅,来到了魏明珠面前。
魏明珠的容貌更像魏家人。
魏澜已经退到一侧,惠文帝与魏明珠并肩而战,五官只有四分相似,但两人的神韵一模一样。
惠文帝就像一个丢了儿子十年的老父亲,迫不及待地想要认回儿子,魏明珠的态度却很冷淡,一个好脸也没有给惠文帝,再联系他哭红的眼睛,众人便知这孩子其实并不想当皇子,他舍不得抚养他长大的魏澜夫妻。
孩子的感情搀不了假,大臣们互相看看,都否认了魏澜父子提前串通的猜测。
太医先在惠文帝指间刺了一下,滴血到清水之中,跟着是魏明珠。
清水里的两滴血迅速融到了一起。
太医捧着碗让在座的所有人看。
端王莫名想哭,既欣慰皇兄终于与儿子团聚了,又欣慰魏明珠是大哥的骨肉,他就说呢,魏澜的骨肉肯定不会这么出色!
“恭喜皇兄认回龙子!”结果已经出来,端王高声地贺喜道。
有他带头,文武百官皇家宗室也都跪了下去,高呼皇上万岁。
惠文帝看向魏明珠。
魏明珠垂着长长的睫毛,薄唇紧抿。
惠文帝能体谅儿子的心情,他不是个好父皇,不但没有尽过一次父皇的责任,还让自己的儿子受了诸多委屈,甚至差点亲手冤判了儿子的罪名。
惠文帝十分愧疚,同时下定决心,一定要补偿这个儿子。
牵着魏明珠的小手,惠文帝朝高高在上的龙椅走去。
薛太后就坐在龙椅右后方的椅子上。
看见惠文帝这般爱护魏明珠,薛太后没有理由再否认魏明珠的皇子身份,可薛太后担心儿子会给魏明珠超过其他皇子的宠爱。
“皇上,明珠还小,以后就让他住在哀家身边吧。”薛太后笑着提议道。
魏明珠不禁捏紧了惠文帝的手指。
惠文帝忽然心疼,母后对明珠的态度向来恶劣,孩子都记得。
惠文帝温柔地看了儿子一眼,对薛太后道:“朕对明珠抱有厚望,朕要亲自教养。”
薛太后皱眉,厚望是什么意思?
惠文帝已经牵着魏明珠转身,父子俩并肩站在龙椅之前。
看着还跪在大殿之上的文武大臣,惠文帝扬声宣布道:“半年前朕遭奸人毒害双目失明,遍请名医皆束手无策,终得户部尚书郭焘举荐神医,千里迢迢进京替朕救治。朕是真龙血脉,唯有以真龙血脉为药引才能治好朕的眼睛,皇亲之中,从太后、端王到三位皇子的血都非真龙血脉,幸而朕还有遗失在民间的皇长子。皇长子有救朕之功,又是真龙血脉天资过人,虽未养在皇宫,其文武双全,京城同龄子弟无人能出其右,朕得之甚喜,赐名萧琢,赐住东宫,另择吉日举办太子册封大典。”
赐住东宫,封太子?
大臣们都难以置信地抬起头。
薛太后第一个站起来反对:“皇上,一国储君岂是儿戏,怎能定得如此草率?”
惠文帝道:“母后此言差矣,这些年太子虽然没有长在朕身边,却是朕从小看到大的,武艺才学不输任何皇子,又与朕同是真龙血脉,乃储君的最佳人选。”
册封大典尚未举行,惠文帝先称呼儿子为太子了。 ↑返回顶部↑
魏明珠的容貌更像魏家人。
魏澜已经退到一侧,惠文帝与魏明珠并肩而战,五官只有四分相似,但两人的神韵一模一样。
惠文帝就像一个丢了儿子十年的老父亲,迫不及待地想要认回儿子,魏明珠的态度却很冷淡,一个好脸也没有给惠文帝,再联系他哭红的眼睛,众人便知这孩子其实并不想当皇子,他舍不得抚养他长大的魏澜夫妻。
孩子的感情搀不了假,大臣们互相看看,都否认了魏澜父子提前串通的猜测。
太医先在惠文帝指间刺了一下,滴血到清水之中,跟着是魏明珠。
清水里的两滴血迅速融到了一起。
太医捧着碗让在座的所有人看。
端王莫名想哭,既欣慰皇兄终于与儿子团聚了,又欣慰魏明珠是大哥的骨肉,他就说呢,魏澜的骨肉肯定不会这么出色!
“恭喜皇兄认回龙子!”结果已经出来,端王高声地贺喜道。
有他带头,文武百官皇家宗室也都跪了下去,高呼皇上万岁。
惠文帝看向魏明珠。
魏明珠垂着长长的睫毛,薄唇紧抿。
惠文帝能体谅儿子的心情,他不是个好父皇,不但没有尽过一次父皇的责任,还让自己的儿子受了诸多委屈,甚至差点亲手冤判了儿子的罪名。
惠文帝十分愧疚,同时下定决心,一定要补偿这个儿子。
牵着魏明珠的小手,惠文帝朝高高在上的龙椅走去。
薛太后就坐在龙椅右后方的椅子上。
看见惠文帝这般爱护魏明珠,薛太后没有理由再否认魏明珠的皇子身份,可薛太后担心儿子会给魏明珠超过其他皇子的宠爱。
“皇上,明珠还小,以后就让他住在哀家身边吧。”薛太后笑着提议道。
魏明珠不禁捏紧了惠文帝的手指。
惠文帝忽然心疼,母后对明珠的态度向来恶劣,孩子都记得。
惠文帝温柔地看了儿子一眼,对薛太后道:“朕对明珠抱有厚望,朕要亲自教养。”
薛太后皱眉,厚望是什么意思?
惠文帝已经牵着魏明珠转身,父子俩并肩站在龙椅之前。
看着还跪在大殿之上的文武大臣,惠文帝扬声宣布道:“半年前朕遭奸人毒害双目失明,遍请名医皆束手无策,终得户部尚书郭焘举荐神医,千里迢迢进京替朕救治。朕是真龙血脉,唯有以真龙血脉为药引才能治好朕的眼睛,皇亲之中,从太后、端王到三位皇子的血都非真龙血脉,幸而朕还有遗失在民间的皇长子。皇长子有救朕之功,又是真龙血脉天资过人,虽未养在皇宫,其文武双全,京城同龄子弟无人能出其右,朕得之甚喜,赐名萧琢,赐住东宫,另择吉日举办太子册封大典。”
赐住东宫,封太子?
大臣们都难以置信地抬起头。
薛太后第一个站起来反对:“皇上,一国储君岂是儿戏,怎能定得如此草率?”
惠文帝道:“母后此言差矣,这些年太子虽然没有长在朕身边,却是朕从小看到大的,武艺才学不输任何皇子,又与朕同是真龙血脉,乃储君的最佳人选。”
册封大典尚未举行,惠文帝先称呼儿子为太子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