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嫡长子 第80节(3 / 4)
这些小国就是觊觎美洲的财富,就跑到人家地盘上抢杀夺掠,而他们大清可是比那美洲富裕多了, 这些西洋小国心里怎么会没想法,说不准此刻心底就已经惦记上了,只是没有实力罢了,但是他们不能就这么坐视不管,必须做好防备才行。
故而等听闻太子殿下已经向皇上上奏要在南洋建水师,打造出一支强大的水军时,百姓们都纷纷赞同,就连士林读书人都是对此举持支持意见,甚至他们担心皇上不同意,还投了不少书稿去京师的报刊,无外乎是引据论典证明要提防西洋诸国的狼子野心,故而对打造水师这件事可谓是上下同心,一点阻力都没有,但是对于人手方面,却引起了不少差异。
弘晖清楚自己肯定是出不了京师,更去不了那么远的地方,故而他向四爷推荐的人选是恒亲王胤祺。南洋那边势力错综复杂,不仅有着很多西洋传教士,还有附近几个邻国势力,甚至地方少数民族也多,有不少地头蛇盘踞在此,若是派去的大臣身份轻了估计都镇压不住,而胤祺是先皇宜妃之子,又是亲王身份,便是放在京中都很有分量。另一方面,胤祺以前也领过兵,当初还与康熙一起作过战平定准噶尔,可谓是有军队经验,虽然水师与陆军有不小差别,但总好过对军事丝毫不动的人。
但是京中大臣们对此却反应比较激烈,清朝的藩王都是不出京的,基本上都是被圈养在京城里的富贵闲人,很少能摸到权柄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康熙朝时众人会羡慕裕亲王,因为能掌实权的宗室是少之又少,而等到四爷上位,不仅派了八爷和十三爷去北边西伯利亚发展基建,还让十四爷在那里驻军把守。
这倒也罢,毕竟胤禩与胤祥只是掌管工部事宜,想要起事不易,而十四爷又是与当今圣上同母所生,大臣们也不敢多加劝诫生怕自己落下一个挑拨皇家兄弟情谊的罪名,但是恒亲王就不一样了,让胤祺去南洋那么远的地方,还是掌管水师,这就完全脱离了京师的掌控,万一这恒亲王要是脑子发热生了不该有想法,到时候岂不是养虎为患?
朝臣们都苦口婆心地上奏劝着四爷,奈何弘晖早就将四爷的思想工作给做好了,胤禛根本不为所动。
南洋离京城甚远,不管派谁去都是有风险,而且还是有那么大的权柄在手,与其相信一个臣子外人,还不如将这样的重任交给胤祺,好歹是自家人,凡事都要为皇室和百姓多考虑考虑。胤禛很清楚自家的那些兄弟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但也都是有着一身本事的,真让这些人就在京中当富贵闲人确实可惜了。
按照弘晖所说,如今西洋诸国都野心勃勃地朝外扩张,他们大清也该赶紧发展不断强大起来,既然有这么多能干的兄弟就该全部用上,而不是用在内部消耗,想着弘晖给他描述出的宏伟蓝图,胤禛心里更是豪情万丈,打压兄弟们算什么本事,他要做的是驾驭驱使这些人,让这些曾经的对手都为他所用,开创出一个盛世来,这才是明君该有的心胸。
所以哪怕朝臣们唾沫横飞地劝诫,都架不住胤禛心里主意坚定地选了胤祺来接这个重任,而作为这个事件中的核心人物,胤祺更是对此心里感动不已,生出许多感慨来,原本以为在皇阿玛驾崩后,他们这些先皇皇子们就要渐渐坐起冷板凳,都打算好了以后就做个低调的宗室,避开京中的纷争,但没想到老四居然这么信任他,会将这样的重任交给自己。
一时间胤祺恨不得对四爷剖心析肝,当场就要对四爷表达自己的一颗赤忱忠心,幸好他还保持了一丝理智克制住,收拾好行囊进宫向四爷慎重辞别,就坐上帆船南下,而在这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
原本弘晖推荐的人选是有两个的,除了恒亲王胤祺外,还有胤褆的嫡长子弘昱,当初弘昱便是跟胤祺去海南那边打下手,和胤祺相处得很长一段时间,两人共事融洽,弘晖本想着让弘昱此番也跟过去,但是弘昱却推辞了。
胤褆如今被圈禁在皇陵庄子那里,而惠妃却还留在京中的府邸,还有胤褆留下的一堆庶子庶女,弘昱想要留在京中照顾惠妃和弟妹,尤其是惠妃,在胤褆被废后,惠妃瞬间苍老许多,整日就吃斋念佛,旁的事就再也不过问,弘昱很小时生母就病逝,是惠妃对他疼爱照顾,如今他实在放不下自己的玛嬷去南洋。
对此,弘晖也就只好尊重他的选择,不过弘昱虽然不愿意离开京城远赴南洋,但是弘晋却是愿意的,甚至在弘昱推辞后还主动请命,最终胤祺还是带着弘晋南下。
而弘晖本来是要大刀阔斧地开办学校,如今在位的是他阿玛,对于弘晖而言,四爷可比康熙好说话多了,最重要的是他有什么想法完全可以和四爷敞开了聊,故而弘晖想要开办新式学堂在四爷这儿就不是难事,所以他找好了班底后就想要大开大合地操办起来。
这新式学堂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在全国范围内开办起来的额,毕竟关于新式课程的教学老师可不多,幸好弘晖庄子上准备了不少这方面的人才,而且他先前自己掏腰包开办起来的学校里面也是教授物理化学课程的,弘晖觉得成绩优异的完全可以抽调来出任授课老师,但即便如此,也不够凑齐在全国范围内开办学校。
所以弘晖打算,除了在京城开办的较多外,就暂且选几个商业经济发达、文风活跃的城镇开办试点学校,然后过一两年手头上储备人才多了再慢慢普及开。可惜他这边都已经将各种章程都拟定好了,临到要实施的时候,四爷却是将他所作的准备工作都打包走了。
四爷见弘晖已经将开办学校的具体章程都规划好了,就将这个差事打包交给弘昀,只要按照弘晖先前规划的来就行,基本上弘昀就是负责管理和协调,但是一下子要开办出这么多学校,对弘昀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至于弘晖,则是被四爷安排了新的差事。
原先康熙还在世的时候,弘晖在山东渤海那一带开办出不少炼钢厂,后来那些工厂全都交给了康熙的亲信去打理,如今等四爷上位,这些炼钢厂同样被转交到四爷手中,而他要弘晖接手的差事就是这些工厂,甚至除了炼钢厂外,还有那些煤矿、石油油田。
不管是钢铁,还是煤矿和油田,对如今的大清来说都是能动摇国家命脉的重要资源,与开办学校相比,孰重孰轻一目了然,而四爷却是一下子将这三样全部都交给了弘晖来看管,这让京中众人再次意识到太子殿下在皇上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皇上这么放心的将这些东西都交给太子殿下,不仅是对太子能力的肯定,对比先帝,更难得的是对太子殿下的信任,而原本还抱着一些小心思想要送女儿进后宫的大臣们就更是垂头耷脑,陛下这么信任太子,他们送女儿进后宫也不过是徒劳,一时间又有不少人盯上了弘晖的后院,可惜不管是四爷还是弘晖,这父子俩对女色上都不上心。
弘晖接手炼钢厂、煤矿和油田之事同样传入了后宫,对此乌拉那拉氏倒是没有太大反应,在她看来自己儿子这么优秀,又是一国太子,四爷这般器重她儿子并不足以为怪,但是对李氏而言,心里就难平了。
如今后宫里除了皇后外,也就只有她的孩子长大成人,所以哪怕她干了不少蠢事惹四爷和乌拉那拉氏生气,还是给了她一个妃位,成了齐妃。只是这个李氏哪怕成了妃子也没有聪明多少,原先四爷将弘晖要开办学校的事情交给弘昀时,李氏还很得意,特地跑到皇后宫里高兴地炫耀了一番,对此,乌拉那拉氏都懒得与她计较。
而等到四爷转头又对弘晖委以重任,将那么多重要的矿业都交给他去打理时,李氏就绷不住了,她可是有两个儿子的啊,虽然先前为弘昀得了差事高兴,但是李氏心里更关心的还是小儿子弘时,弘晖接手了那么多要紧的差事,怎么就不分一个给她的弘时呢,也太不公平了!
若是旁人,那也只是在心底愤愤不平几句,但是李氏却是敢跑到四爷那里争取的,她想的也很简单,既然弘昀都能从弘晖那里抢来开办学校的差事,那弘晖再分一个差事给弘时也不过分吧,毕竟他可是拿了那么多的差事呢,分一个给弘时不是应该的嘛。
可惜李氏跑到四爷跟前,还没将这些话说完,就被四爷一脸铁青喝斥一顿,最后不仅没给自己心爱的小儿子讨来差事,反而讨来几个老师。
本来四爷忙得晕头转向都快忘了弘时先前做的蠢事,也就是之前掺和到弘皙的谋反案当中,差点牵连了整个王府,如今经过李氏这番操作,成功地让他想起自己那个不省心的儿子,四爷如今就很后悔,觉得自己当初太忙了,没顾着好好教导这个弘时,也没留意到给弘时选的老师也是个不靠谱的,好好的王府阿哥竟养成了贪财的性格。
四爷将弘时以前的老师贬斥一顿全部都赶走,又重新挑了几个,这次特地侧重考查人品,而且挑的都是那种古板严厉的老夫子,就是指望能板正他这性格。可惜弘时却是不懂四爷的用心,等接到圣旨时满腹委屈。
他都已经是娶福晋的人了,却还有与弘历、弘昼那两个年龄小的一起读书,实在是太丢人了,皇阿玛根本没考虑他的脸面,弘时不仅怪四爷,心里还怨上李氏,若非是母妃跑到皇阿玛面前闹事,皇阿玛也不会想起让他再读书啊。
四爷是不会知道弘时心底的这些想法的,只是觉得如今宫里的上书房太冷清了些,他记得自己当年读书的时候兄弟众多,而如今轮到自己儿子时才就这么两三个,其中还是混入了弘时这个超龄学生,对此四爷也有些惆怅,他的子嗣与康熙相比实在是太少了些,而弘晖那边得知他阿玛的心事后,立马就有了一个新想法。
弘晖找上弘昀,让他再开办一个皇室学校,除了让宫里的皇子阿哥、公主入学外,还可以让宗室子弟全部入学,甚至连京中权贵家的子女同样可以入学。 ↑返回顶部↑
故而等听闻太子殿下已经向皇上上奏要在南洋建水师,打造出一支强大的水军时,百姓们都纷纷赞同,就连士林读书人都是对此举持支持意见,甚至他们担心皇上不同意,还投了不少书稿去京师的报刊,无外乎是引据论典证明要提防西洋诸国的狼子野心,故而对打造水师这件事可谓是上下同心,一点阻力都没有,但是对于人手方面,却引起了不少差异。
弘晖清楚自己肯定是出不了京师,更去不了那么远的地方,故而他向四爷推荐的人选是恒亲王胤祺。南洋那边势力错综复杂,不仅有着很多西洋传教士,还有附近几个邻国势力,甚至地方少数民族也多,有不少地头蛇盘踞在此,若是派去的大臣身份轻了估计都镇压不住,而胤祺是先皇宜妃之子,又是亲王身份,便是放在京中都很有分量。另一方面,胤祺以前也领过兵,当初还与康熙一起作过战平定准噶尔,可谓是有军队经验,虽然水师与陆军有不小差别,但总好过对军事丝毫不动的人。
但是京中大臣们对此却反应比较激烈,清朝的藩王都是不出京的,基本上都是被圈养在京城里的富贵闲人,很少能摸到权柄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康熙朝时众人会羡慕裕亲王,因为能掌实权的宗室是少之又少,而等到四爷上位,不仅派了八爷和十三爷去北边西伯利亚发展基建,还让十四爷在那里驻军把守。
这倒也罢,毕竟胤禩与胤祥只是掌管工部事宜,想要起事不易,而十四爷又是与当今圣上同母所生,大臣们也不敢多加劝诫生怕自己落下一个挑拨皇家兄弟情谊的罪名,但是恒亲王就不一样了,让胤祺去南洋那么远的地方,还是掌管水师,这就完全脱离了京师的掌控,万一这恒亲王要是脑子发热生了不该有想法,到时候岂不是养虎为患?
朝臣们都苦口婆心地上奏劝着四爷,奈何弘晖早就将四爷的思想工作给做好了,胤禛根本不为所动。
南洋离京城甚远,不管派谁去都是有风险,而且还是有那么大的权柄在手,与其相信一个臣子外人,还不如将这样的重任交给胤祺,好歹是自家人,凡事都要为皇室和百姓多考虑考虑。胤禛很清楚自家的那些兄弟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但也都是有着一身本事的,真让这些人就在京中当富贵闲人确实可惜了。
按照弘晖所说,如今西洋诸国都野心勃勃地朝外扩张,他们大清也该赶紧发展不断强大起来,既然有这么多能干的兄弟就该全部用上,而不是用在内部消耗,想着弘晖给他描述出的宏伟蓝图,胤禛心里更是豪情万丈,打压兄弟们算什么本事,他要做的是驾驭驱使这些人,让这些曾经的对手都为他所用,开创出一个盛世来,这才是明君该有的心胸。
所以哪怕朝臣们唾沫横飞地劝诫,都架不住胤禛心里主意坚定地选了胤祺来接这个重任,而作为这个事件中的核心人物,胤祺更是对此心里感动不已,生出许多感慨来,原本以为在皇阿玛驾崩后,他们这些先皇皇子们就要渐渐坐起冷板凳,都打算好了以后就做个低调的宗室,避开京中的纷争,但没想到老四居然这么信任他,会将这样的重任交给自己。
一时间胤祺恨不得对四爷剖心析肝,当场就要对四爷表达自己的一颗赤忱忠心,幸好他还保持了一丝理智克制住,收拾好行囊进宫向四爷慎重辞别,就坐上帆船南下,而在这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
原本弘晖推荐的人选是有两个的,除了恒亲王胤祺外,还有胤褆的嫡长子弘昱,当初弘昱便是跟胤祺去海南那边打下手,和胤祺相处得很长一段时间,两人共事融洽,弘晖本想着让弘昱此番也跟过去,但是弘昱却推辞了。
胤褆如今被圈禁在皇陵庄子那里,而惠妃却还留在京中的府邸,还有胤褆留下的一堆庶子庶女,弘昱想要留在京中照顾惠妃和弟妹,尤其是惠妃,在胤褆被废后,惠妃瞬间苍老许多,整日就吃斋念佛,旁的事就再也不过问,弘昱很小时生母就病逝,是惠妃对他疼爱照顾,如今他实在放不下自己的玛嬷去南洋。
对此,弘晖也就只好尊重他的选择,不过弘昱虽然不愿意离开京城远赴南洋,但是弘晋却是愿意的,甚至在弘昱推辞后还主动请命,最终胤祺还是带着弘晋南下。
而弘晖本来是要大刀阔斧地开办学校,如今在位的是他阿玛,对于弘晖而言,四爷可比康熙好说话多了,最重要的是他有什么想法完全可以和四爷敞开了聊,故而弘晖想要开办新式学堂在四爷这儿就不是难事,所以他找好了班底后就想要大开大合地操办起来。
这新式学堂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在全国范围内开办起来的额,毕竟关于新式课程的教学老师可不多,幸好弘晖庄子上准备了不少这方面的人才,而且他先前自己掏腰包开办起来的学校里面也是教授物理化学课程的,弘晖觉得成绩优异的完全可以抽调来出任授课老师,但即便如此,也不够凑齐在全国范围内开办学校。
所以弘晖打算,除了在京城开办的较多外,就暂且选几个商业经济发达、文风活跃的城镇开办试点学校,然后过一两年手头上储备人才多了再慢慢普及开。可惜他这边都已经将各种章程都拟定好了,临到要实施的时候,四爷却是将他所作的准备工作都打包走了。
四爷见弘晖已经将开办学校的具体章程都规划好了,就将这个差事打包交给弘昀,只要按照弘晖先前规划的来就行,基本上弘昀就是负责管理和协调,但是一下子要开办出这么多学校,对弘昀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至于弘晖,则是被四爷安排了新的差事。
原先康熙还在世的时候,弘晖在山东渤海那一带开办出不少炼钢厂,后来那些工厂全都交给了康熙的亲信去打理,如今等四爷上位,这些炼钢厂同样被转交到四爷手中,而他要弘晖接手的差事就是这些工厂,甚至除了炼钢厂外,还有那些煤矿、石油油田。
不管是钢铁,还是煤矿和油田,对如今的大清来说都是能动摇国家命脉的重要资源,与开办学校相比,孰重孰轻一目了然,而四爷却是一下子将这三样全部都交给了弘晖来看管,这让京中众人再次意识到太子殿下在皇上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皇上这么放心的将这些东西都交给太子殿下,不仅是对太子能力的肯定,对比先帝,更难得的是对太子殿下的信任,而原本还抱着一些小心思想要送女儿进后宫的大臣们就更是垂头耷脑,陛下这么信任太子,他们送女儿进后宫也不过是徒劳,一时间又有不少人盯上了弘晖的后院,可惜不管是四爷还是弘晖,这父子俩对女色上都不上心。
弘晖接手炼钢厂、煤矿和油田之事同样传入了后宫,对此乌拉那拉氏倒是没有太大反应,在她看来自己儿子这么优秀,又是一国太子,四爷这般器重她儿子并不足以为怪,但是对李氏而言,心里就难平了。
如今后宫里除了皇后外,也就只有她的孩子长大成人,所以哪怕她干了不少蠢事惹四爷和乌拉那拉氏生气,还是给了她一个妃位,成了齐妃。只是这个李氏哪怕成了妃子也没有聪明多少,原先四爷将弘晖要开办学校的事情交给弘昀时,李氏还很得意,特地跑到皇后宫里高兴地炫耀了一番,对此,乌拉那拉氏都懒得与她计较。
而等到四爷转头又对弘晖委以重任,将那么多重要的矿业都交给他去打理时,李氏就绷不住了,她可是有两个儿子的啊,虽然先前为弘昀得了差事高兴,但是李氏心里更关心的还是小儿子弘时,弘晖接手了那么多要紧的差事,怎么就不分一个给她的弘时呢,也太不公平了!
若是旁人,那也只是在心底愤愤不平几句,但是李氏却是敢跑到四爷那里争取的,她想的也很简单,既然弘昀都能从弘晖那里抢来开办学校的差事,那弘晖再分一个差事给弘时也不过分吧,毕竟他可是拿了那么多的差事呢,分一个给弘时不是应该的嘛。
可惜李氏跑到四爷跟前,还没将这些话说完,就被四爷一脸铁青喝斥一顿,最后不仅没给自己心爱的小儿子讨来差事,反而讨来几个老师。
本来四爷忙得晕头转向都快忘了弘时先前做的蠢事,也就是之前掺和到弘皙的谋反案当中,差点牵连了整个王府,如今经过李氏这番操作,成功地让他想起自己那个不省心的儿子,四爷如今就很后悔,觉得自己当初太忙了,没顾着好好教导这个弘时,也没留意到给弘时选的老师也是个不靠谱的,好好的王府阿哥竟养成了贪财的性格。
四爷将弘时以前的老师贬斥一顿全部都赶走,又重新挑了几个,这次特地侧重考查人品,而且挑的都是那种古板严厉的老夫子,就是指望能板正他这性格。可惜弘时却是不懂四爷的用心,等接到圣旨时满腹委屈。
他都已经是娶福晋的人了,却还有与弘历、弘昼那两个年龄小的一起读书,实在是太丢人了,皇阿玛根本没考虑他的脸面,弘时不仅怪四爷,心里还怨上李氏,若非是母妃跑到皇阿玛面前闹事,皇阿玛也不会想起让他再读书啊。
四爷是不会知道弘时心底的这些想法的,只是觉得如今宫里的上书房太冷清了些,他记得自己当年读书的时候兄弟众多,而如今轮到自己儿子时才就这么两三个,其中还是混入了弘时这个超龄学生,对此四爷也有些惆怅,他的子嗣与康熙相比实在是太少了些,而弘晖那边得知他阿玛的心事后,立马就有了一个新想法。
弘晖找上弘昀,让他再开办一个皇室学校,除了让宫里的皇子阿哥、公主入学外,还可以让宗室子弟全部入学,甚至连京中权贵家的子女同样可以入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