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1 / 4)
不仅有天分,还这么努力,这个学生真是个学外语的好苗子。
这时刘教授想起刚才沈寒露说的话,又问:“你说你除了英语,还自学了其他的外语?”
沈寒露点头:“对,苏联语是我在学校学校,后来高中毕业也一直没有丢下。英语,西班牙语,德语,法语,日语都是我跟着字典自学的。”
如果说沈寒露自学了一门英语,这还是可信的,可是自学这么多语言,就是刘教授都说:“我这一辈子都五十多岁了,也不过掌握了英语,德语和法语,你自学竟然可以掌握这么多?”
沈寒露说:“我也不能说掌握这么多语言,毕竟口语我没有学习过,只是跟着字典上本来就有的中文标注的一些读音自己琢磨。可以说在读音上,我也不知道我自学的对不对,但怎么写我是没有问题的。”
见沈寒露口气这么大,刘教授就把德语字典和法语字典拿出来考沈寒露,出乎意料的沈寒露不仅发音很标准,整个字典里的词汇竟然也真的全掌握了,这实在是难以置信的事情。
见刘教授真的没有考住沈寒露,一个会意大利语的教授就出马,接着是日语教授,最后是苏联语教授。
就算再不可置信,沈寒露也向他们证明了她就是传说中的天才。
只是众人都是外语教授,都出过国,有的在外交部工作,当过大使馆工作人员,见识也都是有的,他们实在是无法想象竟然会有一个年轻人只拿着字典就学会了外语。
沈寒露见众人还是不信,就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教授,我买的字典除了苏联语字典,剩下的都是在帝都买的。六六年的时候我一个人来帝都,一路上我都很迷茫,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是我已经意识到我的天赋在什么地方。当时我已经读完了高一,我发现我很不擅长理科,就算是课后拼命努力,也考不到好的成绩。文科我只要努力学了,成绩就会不错。但是意外的是外语,我只需要上课听讲,下课都不需要再复习,成绩就会很不错。我的二姐夫是苏联语老师,他同时也会其他的几门外语。他曾经拿英文版本的《牛虻》对照着中文版本的看,还有其他外文版本的。我也尝试着这么看过他的一些书,感觉很容易记忆,很容易理解。”
刘教授说:“中英对照,这确实是学外语的一个好方法。”
沈寒露又接着说:“六六年来到帝都,我思考了很多事情。最后我想,既然我在外语上面有这个天赋,那我为什么要浪费这个天分呢?我们宁城虽然也是省会城市,但很多书籍也不好买。而且帝都的废品站买书更便宜,于是我就趁着那个机会去了废品站找书。我我买的字典,一共有五本,应该原本是属于同一个叫做‘林泽端’的人的。”
沈寒露还没有说完,就听一个人问:“你说谁?那些字典原本是属于谁的?”
沈寒露说:“我记得很清楚,字典的扉页写着赠予我儿林泽端。”
刘教授问那个人,说:“我记得林老的儿子就是叫林泽端。”
那个人点头:“对,林泽端是我师弟的名字。”
说完他看向沈寒露:“你的那几本字典还在吗?”
沈寒露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字典再倒是还在,就是被我拆了,一页一页都是单独一张的。”
接着沈寒露解释说:“我真的很喜欢学外语,但是又害怕被人发现,只能把字典拆了然后每天背一张。我的工作是木器厂的抄写员,工作很轻松,空闲的时候很多,我不愿意浪费,所以从我六八年工作开始就一直每天自学,从不间断。”
刘教授听了,有些感慨的说:“你能这样坚持下来,真的很了不起。”
沈寒露离开办公室,有个老教授先开口:“听了这个学生的话,她在外语上不仅有天分,更难得是始终坚持,十年时间可以一直自学,没有老师,没有学习计划,就干脆将字典全部背下下,这样的毅力真的很难得。”
“对,如果她的字典真的是我小师弟林泽端的,那么靠着林泽端的字典,自学口语能这么好倒也可以理解。”
“哦?这话怎么说?”
“曹教授,想来你也知道,我的老师是林老,他一个人掌握了十几种的外语,可以说是天才的语言学家。”
“这我自然知道,就连你们桌子上的那些外语字典,林老都有参与编写。不过我记得林老在六三年的时候就过世了。”
“对,我的老师身体不好,早早过世。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参了军,当了兵。我老师自己一身的学问,一直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继承自己的事业,但是老大当了兵,自然不能再跟着他学习。所以老师就专心培养老二,也就是我的师弟林泽端。我的老师在语言上极有天赋,可惜的是这种天赋并没有遗传给两个儿子。我师弟虽然自小跟着老师学,但一直都是靠着死记硬背来学习的。给外语字典拿中文注音这是他常做的。”
“那你这个师弟既然是林老的儿子,怎么没听过他的名字啊?”
“我师弟本就不喜欢学习外语,如果不是被老师逼着,书都不愿意翻一翻。后来老师去世,没有人管着他了,当初被老师压着学的那些东西自然就束之高阁了。在老师去世三年后,也就是六六年,他主动申请去新疆,早就是一名石油工人了。”
“那估计是你师弟在六六年就把那些字典卖到回收站了,后来正好被沈寒露同学买走了。”
“我等会儿写信给我师弟问一问,看他当初把字典卖到了哪个废品站。不过我想沈寒露同学的话也是可信的。” ↑返回顶部↑
这时刘教授想起刚才沈寒露说的话,又问:“你说你除了英语,还自学了其他的外语?”
沈寒露点头:“对,苏联语是我在学校学校,后来高中毕业也一直没有丢下。英语,西班牙语,德语,法语,日语都是我跟着字典自学的。”
如果说沈寒露自学了一门英语,这还是可信的,可是自学这么多语言,就是刘教授都说:“我这一辈子都五十多岁了,也不过掌握了英语,德语和法语,你自学竟然可以掌握这么多?”
沈寒露说:“我也不能说掌握这么多语言,毕竟口语我没有学习过,只是跟着字典上本来就有的中文标注的一些读音自己琢磨。可以说在读音上,我也不知道我自学的对不对,但怎么写我是没有问题的。”
见沈寒露口气这么大,刘教授就把德语字典和法语字典拿出来考沈寒露,出乎意料的沈寒露不仅发音很标准,整个字典里的词汇竟然也真的全掌握了,这实在是难以置信的事情。
见刘教授真的没有考住沈寒露,一个会意大利语的教授就出马,接着是日语教授,最后是苏联语教授。
就算再不可置信,沈寒露也向他们证明了她就是传说中的天才。
只是众人都是外语教授,都出过国,有的在外交部工作,当过大使馆工作人员,见识也都是有的,他们实在是无法想象竟然会有一个年轻人只拿着字典就学会了外语。
沈寒露见众人还是不信,就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教授,我买的字典除了苏联语字典,剩下的都是在帝都买的。六六年的时候我一个人来帝都,一路上我都很迷茫,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是我已经意识到我的天赋在什么地方。当时我已经读完了高一,我发现我很不擅长理科,就算是课后拼命努力,也考不到好的成绩。文科我只要努力学了,成绩就会不错。但是意外的是外语,我只需要上课听讲,下课都不需要再复习,成绩就会很不错。我的二姐夫是苏联语老师,他同时也会其他的几门外语。他曾经拿英文版本的《牛虻》对照着中文版本的看,还有其他外文版本的。我也尝试着这么看过他的一些书,感觉很容易记忆,很容易理解。”
刘教授说:“中英对照,这确实是学外语的一个好方法。”
沈寒露又接着说:“六六年来到帝都,我思考了很多事情。最后我想,既然我在外语上面有这个天赋,那我为什么要浪费这个天分呢?我们宁城虽然也是省会城市,但很多书籍也不好买。而且帝都的废品站买书更便宜,于是我就趁着那个机会去了废品站找书。我我买的字典,一共有五本,应该原本是属于同一个叫做‘林泽端’的人的。”
沈寒露还没有说完,就听一个人问:“你说谁?那些字典原本是属于谁的?”
沈寒露说:“我记得很清楚,字典的扉页写着赠予我儿林泽端。”
刘教授问那个人,说:“我记得林老的儿子就是叫林泽端。”
那个人点头:“对,林泽端是我师弟的名字。”
说完他看向沈寒露:“你的那几本字典还在吗?”
沈寒露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字典再倒是还在,就是被我拆了,一页一页都是单独一张的。”
接着沈寒露解释说:“我真的很喜欢学外语,但是又害怕被人发现,只能把字典拆了然后每天背一张。我的工作是木器厂的抄写员,工作很轻松,空闲的时候很多,我不愿意浪费,所以从我六八年工作开始就一直每天自学,从不间断。”
刘教授听了,有些感慨的说:“你能这样坚持下来,真的很了不起。”
沈寒露离开办公室,有个老教授先开口:“听了这个学生的话,她在外语上不仅有天分,更难得是始终坚持,十年时间可以一直自学,没有老师,没有学习计划,就干脆将字典全部背下下,这样的毅力真的很难得。”
“对,如果她的字典真的是我小师弟林泽端的,那么靠着林泽端的字典,自学口语能这么好倒也可以理解。”
“哦?这话怎么说?”
“曹教授,想来你也知道,我的老师是林老,他一个人掌握了十几种的外语,可以说是天才的语言学家。”
“这我自然知道,就连你们桌子上的那些外语字典,林老都有参与编写。不过我记得林老在六三年的时候就过世了。”
“对,我的老师身体不好,早早过世。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参了军,当了兵。我老师自己一身的学问,一直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继承自己的事业,但是老大当了兵,自然不能再跟着他学习。所以老师就专心培养老二,也就是我的师弟林泽端。我的老师在语言上极有天赋,可惜的是这种天赋并没有遗传给两个儿子。我师弟虽然自小跟着老师学,但一直都是靠着死记硬背来学习的。给外语字典拿中文注音这是他常做的。”
“那你这个师弟既然是林老的儿子,怎么没听过他的名字啊?”
“我师弟本就不喜欢学习外语,如果不是被老师逼着,书都不愿意翻一翻。后来老师去世,没有人管着他了,当初被老师压着学的那些东西自然就束之高阁了。在老师去世三年后,也就是六六年,他主动申请去新疆,早就是一名石油工人了。”
“那估计是你师弟在六六年就把那些字典卖到回收站了,后来正好被沈寒露同学买走了。”
“我等会儿写信给我师弟问一问,看他当初把字典卖到了哪个废品站。不过我想沈寒露同学的话也是可信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