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衙役只觉得自己整颗脑袋都没知觉了,口水混着血水直流,不禁点头又摇头,眼泪汪汪道:“知,知州大人倒是没明说,可每份交上去的银子都有给他老人家的孝敬,也没见退回来过……”
  白星和廖雁对视一眼,心道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原本还在犯愁没个下手的地方,把柄竟自己送上门来!
  第111章 “不许动!”……
  六月的杭州城繁花似锦、瓜果飘香, 绿油油的茂盛植被几乎将整座城池都妆点成巨大的园林,各色建筑反倒成了次要的。
  每每穿梭其中,听着脚下的潺潺流水声, 看着沿途的白墙黑瓦, 轻嗅空气中浮动着的幽幽花香……当真犹如身处仙境一般。
  除了雨水过多,导致衣裳被褥经常湿漉漉的之外, 简直挑不出任何毛病。
  一大早,三人就熟门熟路夹着青色油纸伞下楼。
  杭州夏日多雨, 一天三四遍都是常有的事儿, 故而出门宁可忘带钱袋子, 也千万不能丢了雨伞。
  西湖风景甲天下, 内部是不许摆摊卖吃货的,怕的是油污弄脏了湖水。
  故而出了客栈要往后头去, 在街头右拐走上约莫三二百步就是一做五孔石拱桥,桥头两边挨挨挤挤摆满了各色摊子,什么蓑衣饼、鳝丝面、鲜虾馄饨等等, 大清早就蒸腾出大片大片的白色水汽,连带着雨水都被冲散啦。
  当初三人刚找到这里时着实吃了一惊:但见各色吃食看得人眼花缭乱, 这可如何吃得过来?
  不过他们很快就释然了: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坚持每天每样吃几口, 总有一天能吃的完吧?
  你要一碗鲜虾馄饨, 我要一碗鳝丝面, 他要个河鲜三吃, 另取小碗分开来, 每个人一顿就能吃三样呐。
  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区区一碗实在不算什么,摸摸肚皮, 倒是还能再塞一些。
  软软的江南话变成吆喝似乎也透着几分温柔水意,不断有各色油纸伞来了又去,像一朵朵浮动在朦胧雨幕中的大蘑菇。
  杭州人多富贵,时不时就有几两装饰精致的马车咔哒咔哒跑过。
  打着蹄铁的马蹄轻巧地掠过水面,踩起一颗颗王冠形的水花。车轮滚过整齐的石板砖,带起一条水带……
  伴着轻微的水波声,那灌汤的小笼包刚起锅,满是褶皱的小身子都在笼屉里蜷缩着呐,被蒸到半透明的面皮下隐约透出里面馅儿的色彩。偶尔笼屉被人碰一下,这一群小笼包便都呼哩哗啦哆哆嗦嗦摇摆起来,显出几分难得的娇弱。
  哎呦,我们肚子里可满是鲜汤呢!
  孟阳稍一迟疑,到底是又叫了一笼汤包,可巧又起了一个摊子,卖的是凉拌三丝:这是用刚从城外挖出来的鲜笋、地里才拔的莴笋和黄瓜丝一并切成粗丝,拿热水焯过,用凉水冰一下,然后略加一点秘制酱汁凉拌,清脆爽嫩,天然一段风味。
  一笼菌油鸡丁小笼汤包,先将面皮咬破一个小口子,嘴巴凑上去吮/吸清澈却浓郁的鲜汤,既柔且滑。
  外加三样深浅交加的绿色三丝,咬在嘴巴里说不出的清爽,方才吃的那点油腻瞬间被冲淡……
  美美用过早饭,满足地打个饱嗝,小管家“婆”孟先生打开钱袋子,认真数出来几十枚铜板,乐呵呵付了账。
  三人起身,将座位让给翘首以盼的其他食客,过了石拱桥,便在下一个路口分道扬镳。
  白星和廖雁去衙门探路,孟阳则沿着河道溜溜达达,看见什么好玩的、好吃的,只管停下来赏玩,时不时再与人交谈几句。
  他专门记录地方方言的小本子已经下了大半个,如今竟也能与杭州土生土长的百姓交谈几句了呢。
  这几日他着实找到一个好去处。
  那是一个茶摊,就在断桥残雪附近。开茶摊的是一对老实的中年夫妇,虽说叫茶摊,可实际上也兼卖许多小吃,又允许附近的小贩挑担、挎筐进来兜售,非常有人气。
  听说那夫妇才成亲那会儿就办起来,风雨无阻,时至今日,这茶摊开了将近小二十年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