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2 / 4)
第116章
六月。沈煦到达鹏城。
这不是他第一次来。去年十一月前往香港, 他从此地路过。彼时未作停留。间隔仅仅半年, 鹏城不可能瞬间从当初那个几千人的小渔村发展起来,但也已经可见明显的变化。曾经他走过的坑坑洼洼的土地变成平坦大道,城里很多地方都处在施工当中。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不论放在哪个时代都适用。基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开始。
此时的鹏城已经改县为市,被设为经济特区, 一切都按照历史的轨迹在进行着, 只是时间比沈煦原来所处的空间要早了那么一点。
沈煦来到市政府, 袁志国正在开会。会议已经接近尾声。约莫半个多小时后, 袁志国从会议室出来,看到了等在办公室门口的沈煦。
他笑着将人领进屋, “你怎么来鹏城了?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不提前跟我说一声。”一边说, 一边吩咐秘书倒茶,“我这会儿忙,我让人带你回我住所休息吧。”
袁志国将钥匙递过去。沈煦也没有推辞。毕竟现在鹏城还没发展起来, 市内只有政府经营的招待所。条件自然是比不得袁志国这位新任市长家的。如果家中有女眷,沈煦或许会犹豫。但袁志国在这边孤家寡人, 独自居住, 沈煦就不客气了。
只是, 他接了钥匙,却没有立刻离开。
“舅舅,我这次来鹏城是特地找你谈正事的。”
在袁志国疑惑的眼光中,沈煦将自己的策划书递了过去。
“你要办厂?在鹏城?”袁志国有些诧异。
沈煦点头,“对!一个城市想要发展离不开人。现在的鹏城, 人少,工厂少,什么都缺。只是修路完善基础设施是不够的。人这块倒是好解决,鹏城周边有不少城镇和村落,可以先从周边引入人流。但用什么方法让这些人心甘情愿离开故土来鹏城?来了鹏城他们又要以什么谋生?
“鹏城是经济特区,即便打造不成港城那般模样,至少也要能类比海市。所以不可能每人分块地去种。这样的话,跟他们在老家种地有什么区别?
“办厂,招工,让他们知道来鹏城他们可以成为工人,赚更多的钱,这是他们呆在老家不可能实现的。如此,才能让他们动心。
“鹏城如今才多少人,港城多少人?海市又是多少人?鹏城跟他们差得太远。当然,有句话说得好,欲速则不达,不可能一口气吃成胖子。但前头两次引流,怎么也得把鹏城的人口翻上几番。这样算来,鹏城需要提供的就业岗位得多少?
“我今天过来的时候在市区逛了一圈,看到很多地方已经在施工,显然政府也考虑到这方面,在着手办厂了。可是国家财力人力物力资源都有限。要让鹏城达到预期的规模,全部靠国家,靠政府,哪耗得起。而且也没必要。
“国家要搞改革,要实现市场自由。为的是什么。是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经济搞上去。那么鹏城也不例外。鹏城政府可以拉拢民间资本,开放私人办厂。如此一来,迎合了改革开放的方针,能够有效的刺激市场经济不说,还能解决鹏城的就业缺口。一举两得,不是吗?”
沈煦抬头看向袁志国,“舅舅来鹏城也有好几个月了。我想这点舅舅应该已经想到了。”
袁志国“啧”了一声,心底有些感叹这个大外甥是不是真能掐会算,嘴上倒也没有避讳,直言道:“刚才的会议说得就是这个。招商引资已经确定了,有关于这方面的一些细节也差不多讨论好了。下一步就是放出消息。让有意向的人到鹏城来。”
沈煦笑起来,“那我算是赶上了?”
“办厂可以。地皮跟一些惠利按政策走就行。但你这个……”袁志国敲了敲计划书,“机器还得我给你联系?”
沈煦挑眉,“这不是你来联系更方便嘛?我们个人出钱出力为鹏城的发展添砖加瓦,你这个市长不该支持?”
袁志国:……
“如果不支持,你觉得会有那些惠利政策?”
“那支持的力度可以再大点。我出钱买,这对机器厂那边也是互惠互利,一举两得。”
袁志国沉默了一分钟,问:“你如果真要这些东西,怎么不找你爸?”
“这不是找你更方便嘛!厂子是办在鹏城,机器都要从这边走。我何必绕个弯?更何况,搭上鹏城的线,让国家看到这些机器是要为鹏城服务做贡献的,怎么也比靠我爸走后门给人的感觉要好吧?”
袁志国:……
他深吸了一口气,看着策划书上的机器,心里默默算了算,“你知道这些东西全部买下来,要花多少钱吗?” ↑返回顶部↑
六月。沈煦到达鹏城。
这不是他第一次来。去年十一月前往香港, 他从此地路过。彼时未作停留。间隔仅仅半年, 鹏城不可能瞬间从当初那个几千人的小渔村发展起来,但也已经可见明显的变化。曾经他走过的坑坑洼洼的土地变成平坦大道,城里很多地方都处在施工当中。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不论放在哪个时代都适用。基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开始。
此时的鹏城已经改县为市,被设为经济特区, 一切都按照历史的轨迹在进行着, 只是时间比沈煦原来所处的空间要早了那么一点。
沈煦来到市政府, 袁志国正在开会。会议已经接近尾声。约莫半个多小时后, 袁志国从会议室出来,看到了等在办公室门口的沈煦。
他笑着将人领进屋, “你怎么来鹏城了?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不提前跟我说一声。”一边说, 一边吩咐秘书倒茶,“我这会儿忙,我让人带你回我住所休息吧。”
袁志国将钥匙递过去。沈煦也没有推辞。毕竟现在鹏城还没发展起来, 市内只有政府经营的招待所。条件自然是比不得袁志国这位新任市长家的。如果家中有女眷,沈煦或许会犹豫。但袁志国在这边孤家寡人, 独自居住, 沈煦就不客气了。
只是, 他接了钥匙,却没有立刻离开。
“舅舅,我这次来鹏城是特地找你谈正事的。”
在袁志国疑惑的眼光中,沈煦将自己的策划书递了过去。
“你要办厂?在鹏城?”袁志国有些诧异。
沈煦点头,“对!一个城市想要发展离不开人。现在的鹏城, 人少,工厂少,什么都缺。只是修路完善基础设施是不够的。人这块倒是好解决,鹏城周边有不少城镇和村落,可以先从周边引入人流。但用什么方法让这些人心甘情愿离开故土来鹏城?来了鹏城他们又要以什么谋生?
“鹏城是经济特区,即便打造不成港城那般模样,至少也要能类比海市。所以不可能每人分块地去种。这样的话,跟他们在老家种地有什么区别?
“办厂,招工,让他们知道来鹏城他们可以成为工人,赚更多的钱,这是他们呆在老家不可能实现的。如此,才能让他们动心。
“鹏城如今才多少人,港城多少人?海市又是多少人?鹏城跟他们差得太远。当然,有句话说得好,欲速则不达,不可能一口气吃成胖子。但前头两次引流,怎么也得把鹏城的人口翻上几番。这样算来,鹏城需要提供的就业岗位得多少?
“我今天过来的时候在市区逛了一圈,看到很多地方已经在施工,显然政府也考虑到这方面,在着手办厂了。可是国家财力人力物力资源都有限。要让鹏城达到预期的规模,全部靠国家,靠政府,哪耗得起。而且也没必要。
“国家要搞改革,要实现市场自由。为的是什么。是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经济搞上去。那么鹏城也不例外。鹏城政府可以拉拢民间资本,开放私人办厂。如此一来,迎合了改革开放的方针,能够有效的刺激市场经济不说,还能解决鹏城的就业缺口。一举两得,不是吗?”
沈煦抬头看向袁志国,“舅舅来鹏城也有好几个月了。我想这点舅舅应该已经想到了。”
袁志国“啧”了一声,心底有些感叹这个大外甥是不是真能掐会算,嘴上倒也没有避讳,直言道:“刚才的会议说得就是这个。招商引资已经确定了,有关于这方面的一些细节也差不多讨论好了。下一步就是放出消息。让有意向的人到鹏城来。”
沈煦笑起来,“那我算是赶上了?”
“办厂可以。地皮跟一些惠利按政策走就行。但你这个……”袁志国敲了敲计划书,“机器还得我给你联系?”
沈煦挑眉,“这不是你来联系更方便嘛?我们个人出钱出力为鹏城的发展添砖加瓦,你这个市长不该支持?”
袁志国:……
“如果不支持,你觉得会有那些惠利政策?”
“那支持的力度可以再大点。我出钱买,这对机器厂那边也是互惠互利,一举两得。”
袁志国沉默了一分钟,问:“你如果真要这些东西,怎么不找你爸?”
“这不是找你更方便嘛!厂子是办在鹏城,机器都要从这边走。我何必绕个弯?更何况,搭上鹏城的线,让国家看到这些机器是要为鹏城服务做贡献的,怎么也比靠我爸走后门给人的感觉要好吧?”
袁志国:……
他深吸了一口气,看着策划书上的机器,心里默默算了算,“你知道这些东西全部买下来,要花多少钱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