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2 / 4)
老先生进了室内抬手遮了遮眼睛,看着前方脸色微微变了一变,很快就恢复满脸平和,回礼,“福生无量天尊!”
弘昭左看看右看看,从嘴里伸出沾着口水的手指头,有模有样的跟着抱拳拱手行礼,口齿清晰的道,“福生无量天尊!”
惹得老先生满脸笑,回礼之余还伸手摸了摸弘昭毛绒绒的小脑袋。
从来不知道见道士还有这一套的十一阿哥觉得自己心口上被插了好几箭,从以前到现在他都还没给他师父认认真真的行过礼呢。
行了礼,苏莹请老先生坐下来,等下人们上了茶,这才开口询问,“道长自哪里来?”
老先生看了看站在自己面前的弘昭,把小娃娃抱到膝上坐好,“福晋不必如此,老道本在终南山修行,因为俗姓张,大家称老道为张道人。”
“张道长好,请恕我直言,听十一弟说,您医术不错,您是道医吗?”这一点还是先确定一下的好。
张道人微微颔首,“老道行医几十年,确实是道医。”
苏莹点点头,对这样的老人家,也没什么好客套的,直接道,“道长,我和我们王爷准备办一个医院,却对医院应该设置哪些科有些拿不定主意,道长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是不是要学着太医院设个十几个?”
张道人往对面的十一阿哥那里看了眼,他这个徒弟和他说的时候可是说研究瘟疫的出现规律,怎么现在研究医院了?
第141章
对张道人来说, 不管是推算气候运行也好, 还是开医院也罢,都是济世的一种方法,是从道的表现,对他来说没什么区别。
“福晋和王爷想要办医院, 老道认为,可先不分科, 为百姓看病和给贵人看病, 两者注重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张道人看了下对面连连点头的徒弟, 无奈的摸了摸怀里不吵不闹的小家伙的小脑袋,“福晋和王爷要办的医院,除了太医院,还没有先例, 不如就先不分科?”
“不分科?”苏莹轻声在心里重复了几遍,想一想这个时代医士的特点,点点头, “不分科也好, 不过像我这样大着肚子的去看病总不能和一群人挤, 所以还是要有妇人科的。”
这样的话, 胤禛也有话说,“妇人科的话,最好不是应该由女医坐堂?”
十一阿哥也插话道,“要是这样的话, 我前段时间还建了个摔着了的,不是还应该有个接骨科来预防出现这些意外?还有我家的小子前几天积了食,还是师父按了两下才过来,是不是应该再弄个小儿科?”
张道人呵呵一笑,“那就先找一个或两个擅长多样的医士来坐堂。”
这话,别人说说,只会让人觉得这是在说大话空话,不切实际,但是出自张道人的口只会给人这很简单的感觉,得到在做的所有人的一致赞同。
苏莹想了想,请张道人移步去了书房,把计划书给找了出来,请张道人给提提意见。
张道人仔细把新出炉的简化版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放到书桌上,询问道,“福晋和王爷的意思是,只管行医,不管传承?”
“……我觉得我们管不了,”苏莹组织了下语言,“医者,有很多都是自学成才,这一点身为道医的您应该比我们更清楚,救人不需要看身份,如果连救人都需要别人的评判的话,我觉得这已经失去了医者的本心,而且,我们不是规定了?进入医院也是有条件的,需要他救治过的人的签字肯定——亲人除外,疗效才是证明一个医士本领的最佳途径啊!医院只是给有这方面的才能的人的一个治病救人的平台罢了!”
张道人点点头,继续问道,“如果是初出茅庐的医者,自认本领高强,但是没有给人治过病,怎么办?”
苏莹皱眉,对于这个问题,她还真的没有考虑到,“道长觉得应该怎么办?”
要是他徒弟的话,张道长会直接让徒弟跟着出诊三年再说,十一阿哥正是如此才敢说他能给人治个小病,但是考虑到医院的医士可能会有自学成才的那些人进入,而对于这些人……还真的要想出个好方法,既要让人心服口服的认可考核,又不能让百姓受到伤害,“这样吧,让这个医者和其他两个以上常年给人看病的医者一起给一些病人看病,辨证论治,开方用药,如果辨证一样,自然是合格的,如果存疑,可以有两个选择,一,直接看疗效,二,找更高明的医士。”
“用得着这样吗?辨证论治,其他人都相同,不就证明他是错的吗?”十一阿哥不满。
张道人微微摇头,“想要做医士,你就要让他知道到底是哪里没做对,找更高明的医士就是为了给他解惑,可不是为了证明他是错的,而且,对于这些不合格的,如果可以,还应该让他知道正确的是什么样的,这样才是正途,毕竟也是有善心的,这样,即使最后学医不成,也不会心中不畅。”
苏莹微微汗颜,话说,这修道的人就是不一样,胸怀宽广,她最初的预想之中,不合格的是要打道回府的,现在看来,明显是这位老道长更高明一些。
对于医院的最后一点规定,是针对贵族家庭不想上门看病,需要医士到深宅大院看病的人的,张道人和苏莹对这一点看法很一致,那就是必须收银子,其实这个时代的富人或者贵族看病花银子,反而是觉得有面子的一件事,你不收反而好像是看不起人。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人知不知道医士对贫民百姓少收钱,对他们多收钱呢?答案是当然知道了,不仅知道,还以此为荣,这对于这个时代的医患关系是公开的秘密,其实就相当于富人地主给家乡修桥铺路一样,他们觉得这是善举,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而整个社会也提倡这种相当于均贫富的做法。
既然有所谓的为富不仁,就有为富仁,苏莹一直觉得这个时代有这样的一种自觉平衡的现象挺有趣的,虽然以她的思维并不能理解,但是并不妨碍她欣赏这个时代富人的这种为人奉献的精神,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态很普及,所以百姓很少有仇富仇到痛恨的情况,反而对于很多做了善事的富人交口称赞。 ↑返回顶部↑
弘昭左看看右看看,从嘴里伸出沾着口水的手指头,有模有样的跟着抱拳拱手行礼,口齿清晰的道,“福生无量天尊!”
惹得老先生满脸笑,回礼之余还伸手摸了摸弘昭毛绒绒的小脑袋。
从来不知道见道士还有这一套的十一阿哥觉得自己心口上被插了好几箭,从以前到现在他都还没给他师父认认真真的行过礼呢。
行了礼,苏莹请老先生坐下来,等下人们上了茶,这才开口询问,“道长自哪里来?”
老先生看了看站在自己面前的弘昭,把小娃娃抱到膝上坐好,“福晋不必如此,老道本在终南山修行,因为俗姓张,大家称老道为张道人。”
“张道长好,请恕我直言,听十一弟说,您医术不错,您是道医吗?”这一点还是先确定一下的好。
张道人微微颔首,“老道行医几十年,确实是道医。”
苏莹点点头,对这样的老人家,也没什么好客套的,直接道,“道长,我和我们王爷准备办一个医院,却对医院应该设置哪些科有些拿不定主意,道长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是不是要学着太医院设个十几个?”
张道人往对面的十一阿哥那里看了眼,他这个徒弟和他说的时候可是说研究瘟疫的出现规律,怎么现在研究医院了?
第141章
对张道人来说, 不管是推算气候运行也好, 还是开医院也罢,都是济世的一种方法,是从道的表现,对他来说没什么区别。
“福晋和王爷想要办医院, 老道认为,可先不分科, 为百姓看病和给贵人看病, 两者注重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张道人看了下对面连连点头的徒弟, 无奈的摸了摸怀里不吵不闹的小家伙的小脑袋,“福晋和王爷要办的医院,除了太医院,还没有先例, 不如就先不分科?”
“不分科?”苏莹轻声在心里重复了几遍,想一想这个时代医士的特点,点点头, “不分科也好, 不过像我这样大着肚子的去看病总不能和一群人挤, 所以还是要有妇人科的。”
这样的话, 胤禛也有话说,“妇人科的话,最好不是应该由女医坐堂?”
十一阿哥也插话道,“要是这样的话, 我前段时间还建了个摔着了的,不是还应该有个接骨科来预防出现这些意外?还有我家的小子前几天积了食,还是师父按了两下才过来,是不是应该再弄个小儿科?”
张道人呵呵一笑,“那就先找一个或两个擅长多样的医士来坐堂。”
这话,别人说说,只会让人觉得这是在说大话空话,不切实际,但是出自张道人的口只会给人这很简单的感觉,得到在做的所有人的一致赞同。
苏莹想了想,请张道人移步去了书房,把计划书给找了出来,请张道人给提提意见。
张道人仔细把新出炉的简化版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放到书桌上,询问道,“福晋和王爷的意思是,只管行医,不管传承?”
“……我觉得我们管不了,”苏莹组织了下语言,“医者,有很多都是自学成才,这一点身为道医的您应该比我们更清楚,救人不需要看身份,如果连救人都需要别人的评判的话,我觉得这已经失去了医者的本心,而且,我们不是规定了?进入医院也是有条件的,需要他救治过的人的签字肯定——亲人除外,疗效才是证明一个医士本领的最佳途径啊!医院只是给有这方面的才能的人的一个治病救人的平台罢了!”
张道人点点头,继续问道,“如果是初出茅庐的医者,自认本领高强,但是没有给人治过病,怎么办?”
苏莹皱眉,对于这个问题,她还真的没有考虑到,“道长觉得应该怎么办?”
要是他徒弟的话,张道长会直接让徒弟跟着出诊三年再说,十一阿哥正是如此才敢说他能给人治个小病,但是考虑到医院的医士可能会有自学成才的那些人进入,而对于这些人……还真的要想出个好方法,既要让人心服口服的认可考核,又不能让百姓受到伤害,“这样吧,让这个医者和其他两个以上常年给人看病的医者一起给一些病人看病,辨证论治,开方用药,如果辨证一样,自然是合格的,如果存疑,可以有两个选择,一,直接看疗效,二,找更高明的医士。”
“用得着这样吗?辨证论治,其他人都相同,不就证明他是错的吗?”十一阿哥不满。
张道人微微摇头,“想要做医士,你就要让他知道到底是哪里没做对,找更高明的医士就是为了给他解惑,可不是为了证明他是错的,而且,对于这些不合格的,如果可以,还应该让他知道正确的是什么样的,这样才是正途,毕竟也是有善心的,这样,即使最后学医不成,也不会心中不畅。”
苏莹微微汗颜,话说,这修道的人就是不一样,胸怀宽广,她最初的预想之中,不合格的是要打道回府的,现在看来,明显是这位老道长更高明一些。
对于医院的最后一点规定,是针对贵族家庭不想上门看病,需要医士到深宅大院看病的人的,张道人和苏莹对这一点看法很一致,那就是必须收银子,其实这个时代的富人或者贵族看病花银子,反而是觉得有面子的一件事,你不收反而好像是看不起人。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人知不知道医士对贫民百姓少收钱,对他们多收钱呢?答案是当然知道了,不仅知道,还以此为荣,这对于这个时代的医患关系是公开的秘密,其实就相当于富人地主给家乡修桥铺路一样,他们觉得这是善举,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而整个社会也提倡这种相当于均贫富的做法。
既然有所谓的为富不仁,就有为富仁,苏莹一直觉得这个时代有这样的一种自觉平衡的现象挺有趣的,虽然以她的思维并不能理解,但是并不妨碍她欣赏这个时代富人的这种为人奉献的精神,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态很普及,所以百姓很少有仇富仇到痛恨的情况,反而对于很多做了善事的富人交口称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