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节(3 / 4)
她自就在军中,在军中长大,继承了他的所有的理念,最后秉承了这样的理念,为了守护国朝和百姓,战死在雁州大战中,最后还身首异处。
作为一个大将军,属下的战死让他如失左臂右膀;作为一个父亲,自己最疼爱的女儿战死,那就等于剜了他的心。
这种悲痛,如何言?
但是他能理解年年的选择,她在战死的那一刻,必定是勇猛的无憾的,这一道封赏的圣旨,会让她名留青史,对得起她的牺牲。
如此,他应该感到骄傲。
可是,不管是悲痛还是骄傲,他的女儿,他的年年都已经不在。
所幸,如今国朝大定,心底登基,第一时间送来了这封赏旨意,证明皇上心中是有国朝有士兵的。
如果见到这道旨意,年年在九泉之下也会含笑吧?
他一手举高手中的圣旨,身子却深深伏在地上,声音响如雷霆“臣谢主隆恩,愿我朝山河无恙,百姓永宁!”
他替女儿接下圣旨,跪这山河无恙,跪这百姓永宁!
在大安新帝登基昭告下的同时,在遥远的大雍都城,庆伯率领着缇骑,历尽万千辛苦终于生擒陆太后,正马不停蹄的赶往京兆。
第1612章 番外二 陆太后(一)
陆太后和正景帝集结五十万大军入侵大安,这是被迫无奈的孤注一掷,同样也是心存侥幸的奋力还击。
这样的出兵人数,是倾大雍朝之力,成败在此一举。
胜了,那么大雍朝就可以恢复往日的荣光;败了,那么原本就不断衰退削弱的大雍朝就会遭遇灭国的危机。
这样出兵的决定,换作任何一个帝王,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是慎之又慎的事情。
毕竟,一个国朝的创立,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代人的心血,而且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想当初大雍立国,也是经历过无数艰苦困难才能够得成的。
若是大雍的开国皇帝知道陆太后和正景帝作了这样的出兵决定,怕是会恨得从大雍皇陵里面跳出来。
只不过,当初汪印他们在大雍皇陵里面躲了那么久,还能安然无恙,可见大雍皇陵的先辈们,当然没能够阻止陆太后和正景帝。
陆太后和正景帝斗了那么多年,彼此有起有伏,但是在对付大安朝这一件事上,却奇异地达成了一致。
陆太后对汪印及大安朝深恶痛绝,正景帝同样如此。
这两个人恨不得大雍铁骑马上踏破大安朝,将大安疆土并入大雍的版图,届时不管是汪印还是其他人,都将是大雍朝的鱼肉,任由他们宰杀砍打。
这是他们想象的情景,并且他们相信这个想象必将会化为现实。
因为,在他们看来,此时出兵,天时地利人和都齐了。
如今的大安朝,一国之君永昭帝突然驾崩,大安朝因此而动乱,这便是天时。
韦皇后只知道夺权,本来可以平息军中的汪印被驱逐出京兆,如今不知所终。
就算大雍国力削弱,但也比混乱动荡的大安朝好得多,这便是人和。
至于地利……那就更加不用说了。
再加上先前大安朝军中有人出卖机密,因此大雍将大安朝的暗探都连根拔了起来,大安朝成为了睁眼瞎。 ↑返回顶部↑
作为一个大将军,属下的战死让他如失左臂右膀;作为一个父亲,自己最疼爱的女儿战死,那就等于剜了他的心。
这种悲痛,如何言?
但是他能理解年年的选择,她在战死的那一刻,必定是勇猛的无憾的,这一道封赏的圣旨,会让她名留青史,对得起她的牺牲。
如此,他应该感到骄傲。
可是,不管是悲痛还是骄傲,他的女儿,他的年年都已经不在。
所幸,如今国朝大定,心底登基,第一时间送来了这封赏旨意,证明皇上心中是有国朝有士兵的。
如果见到这道旨意,年年在九泉之下也会含笑吧?
他一手举高手中的圣旨,身子却深深伏在地上,声音响如雷霆“臣谢主隆恩,愿我朝山河无恙,百姓永宁!”
他替女儿接下圣旨,跪这山河无恙,跪这百姓永宁!
在大安新帝登基昭告下的同时,在遥远的大雍都城,庆伯率领着缇骑,历尽万千辛苦终于生擒陆太后,正马不停蹄的赶往京兆。
第1612章 番外二 陆太后(一)
陆太后和正景帝集结五十万大军入侵大安,这是被迫无奈的孤注一掷,同样也是心存侥幸的奋力还击。
这样的出兵人数,是倾大雍朝之力,成败在此一举。
胜了,那么大雍朝就可以恢复往日的荣光;败了,那么原本就不断衰退削弱的大雍朝就会遭遇灭国的危机。
这样出兵的决定,换作任何一个帝王,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是慎之又慎的事情。
毕竟,一个国朝的创立,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代人的心血,而且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想当初大雍立国,也是经历过无数艰苦困难才能够得成的。
若是大雍的开国皇帝知道陆太后和正景帝作了这样的出兵决定,怕是会恨得从大雍皇陵里面跳出来。
只不过,当初汪印他们在大雍皇陵里面躲了那么久,还能安然无恙,可见大雍皇陵的先辈们,当然没能够阻止陆太后和正景帝。
陆太后和正景帝斗了那么多年,彼此有起有伏,但是在对付大安朝这一件事上,却奇异地达成了一致。
陆太后对汪印及大安朝深恶痛绝,正景帝同样如此。
这两个人恨不得大雍铁骑马上踏破大安朝,将大安疆土并入大雍的版图,届时不管是汪印还是其他人,都将是大雍朝的鱼肉,任由他们宰杀砍打。
这是他们想象的情景,并且他们相信这个想象必将会化为现实。
因为,在他们看来,此时出兵,天时地利人和都齐了。
如今的大安朝,一国之君永昭帝突然驾崩,大安朝因此而动乱,这便是天时。
韦皇后只知道夺权,本来可以平息军中的汪印被驱逐出京兆,如今不知所终。
就算大雍国力削弱,但也比混乱动荡的大安朝好得多,这便是人和。
至于地利……那就更加不用说了。
再加上先前大安朝军中有人出卖机密,因此大雍将大安朝的暗探都连根拔了起来,大安朝成为了睁眼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