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权臣的早逝未婚妻 第83节(2 / 4)
而颜芝仪也觉得很不错,既然她知道有育婴堂和养济院,那给孤儿和孤寡老人一些爱心帮助,当然再适合不过。
陆时寒回家后听她一说,也十分支持,从那以后,他们每个月都会给这两个机构分别捐款五十两,当然京城的育婴堂和养济院都不止一个,颜芝仪为了雨露均沾,特意给他们排了序,轮着来,反正他们每个月的捐款额固定一百两,再多她就要捂着心口滴血啦。
因为捐了款,颜芝仪也免不了更关注它们,听钱掌柜说育婴堂有些不好,立刻紧张起来。钱掌柜见状也连忙解释道,“夫人也不必太过担心,京城富户多,跟您一样好心的小姐夫人也不少,冬日里给育婴堂捐了许多炭火和棉衣棉被,原也足够孩子们取暖过冬了。只是这些小孩大多体弱多病,您也知道,很多男孩都是因为身子原因才被遗弃到育婴堂的,大人照顾得再仔细,也有不小心着凉的,一个病倒传十个,十个传百个,如今几乎一多半孩子都病倒了。”
钱掌柜说道这里叹了口气,“因为大雪封路请不到大夫出诊,有些底子弱的孩子拖到现在已经高热不止了,今日雪化了倒是可以去请大夫,可是听说各大诊堂全都人满为患,药材也得跟着上涨,加上育婴堂那么多孩子都要抓药,恐怕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原本能勉强过个好年的,这下都不知道能不能撑到过年了。
钱掌柜说着都不由红了眼眶。
她如今已经领养到了一个孩子,取名叫静静,三岁半,长得就很乖巧文静,奶娘说静静跟她小时候有几分相似,特别喜欢,钱掌柜也看着养女也总觉得格外亲近,仿佛她们生来就是母女一般。
把静静领回家后,钱掌柜没有像其他领养孩子的父母那样禁止孩子提育婴堂,非得让他们忘掉在育婴堂生活过的经历,她并不想编造善意而完美的谎言来隐瞒养女的身世,静静偶尔想念育婴堂的小伙伴,和照顾她的姑姑们,钱掌柜自己没时间,也会让奶娘和丫鬟陪她回去看望小伙伴们。
因为依然走动着,钱掌柜也仍旧时常关心育婴堂可怜的孩子们,听到育婴堂的近况也不由得为他们揪心。
颜芝仪听完她的讲诉也很担心,想了想,立刻吩咐秦海去明记药铺开一批治小儿风寒高热的药材,送到城北育婴堂去。明记药铺是荣家的产业,也是云容坊最大的原料供应商,因为合作特别密切,荣太医自己也能当家做主,开业后他依然坚持免费供应原料,每个月都是由他的药童整理送过来的。
但他们也有荣太医的私人名帖,拿名帖去明记药铺能享受到最高级别的贵宾待遇,几乎就跟荣氏旁枝的折扣差不多了。
颜芝仪想着先拿些常见的风寒药材去育婴堂应应急,若还是请不到大夫出诊,她晚些再跟寒哥商量一下,是不是去请明记药铺的坐诊大夫或者谁走一趟?不过这个跟他们拿着名帖也使唤不动,人家没这项业务,要请荣太医出马才行。
当然钱掌柜并不知道另一位东家是谁,所以颜芝仪当着她的面吩咐秦海也比较含糊,只说拿名帖去药铺取些药,送到育婴堂后了解一下那边的情况,回来跟她说一声。
秦海此时在家,要感谢今日天气还好,让他不需要在翰林院寸步不离守着陆时寒,不然没有能干能跑腿的秦海,颜芝仪现在真有些傻眼了。
秦海立刻心领神会拿着东西出门去,而那边小六儿也算好了账目,颜芝仪这回只能亲自核对了,发现他数目十分准确,颜芝仪毫不吝啬的为他点赞,并当场宣布他就是云容坊的六账房了。
只是大家如今都惦记着育婴堂那边的情况,也没怎么为小六儿庆祝,就连小六儿自己都收敛了兴奋的神情,也没有再纠正他姓程而不是六的事实。
颜芝仪按照工资簿上面的数目把这个月工钱交给钱掌柜,并安慰道:“育婴堂那边的事也不用太担心,晚些寒哥回来,我再跟他商量一下怎么办,后边有结果了,会让人去店里告诉你一声。”
钱掌柜方才见她二话不说吩咐秦海抓药送去育婴堂,就已经放心一半了,很多人家也舍不得请大夫,只要抓对了药,喝了还是有效果的。那要是还不行,也只能是命不好,能做的都已经做了。
这时听到夫人还要跟陆大人商量,钱掌柜反而有些愧疚起来,觉得自己实在不该说这些,让夫人如此破费不说,竟然还要惊动日理万机的陆大人,这让她于心何安!
钱掌柜忍不住反过来劝颜芝仪不必这般大费周章,有了药就行,而颜芝仪却是大气摆手,眉眼间写满了自信,“这个不叫大费周章,只是出出主意而已,寒哥很乐意的。”
她要是不求助,寒哥说不定还会觉得失落呢。
刚才还愁眉不展的钱掌柜:……
不知为何,明明没吃午饭,她竟有种饱了的错觉。
第一百零三章 狗子你变了,你以前从来……
颜芝仪猜的一点没错,陆时寒十分乐意为她出谋划策,尤其是救命如救火这种紧要关头,听送完药材回来的秦海说,还是没大夫能抽空去一趟育婴堂,他虽也忧虑的皱着眉,却还是握着她的手温声安抚了一句,“仪儿不必忧心,我来想办法。”
说着就站起身,连饭也不准备在家吃了,“我去荣府一趟,商议完大概直接回翰林院,仪儿不必等我回来用饭,若有好消息,秦海会及时回来禀报的。”
夫妻俩还是很有默契的,颜芝仪听说育婴堂缺药材和大夫, 第一反应就是找荣太医帮忙。
作为一个传承了十几代的医药世家,荣氏可不只有一个明记药铺,这只是嫡枝最大的产业。
事实上荣氏族人何止万千,大多都在从事老本行,或是在各地行医治病,或是在深山老林寻找珍贵草药。
便是京城也有不少医堂跟荣氏族人有关,有些是其族人合作所开,有些只是坐馆。 ↑返回顶部↑
陆时寒回家后听她一说,也十分支持,从那以后,他们每个月都会给这两个机构分别捐款五十两,当然京城的育婴堂和养济院都不止一个,颜芝仪为了雨露均沾,特意给他们排了序,轮着来,反正他们每个月的捐款额固定一百两,再多她就要捂着心口滴血啦。
因为捐了款,颜芝仪也免不了更关注它们,听钱掌柜说育婴堂有些不好,立刻紧张起来。钱掌柜见状也连忙解释道,“夫人也不必太过担心,京城富户多,跟您一样好心的小姐夫人也不少,冬日里给育婴堂捐了许多炭火和棉衣棉被,原也足够孩子们取暖过冬了。只是这些小孩大多体弱多病,您也知道,很多男孩都是因为身子原因才被遗弃到育婴堂的,大人照顾得再仔细,也有不小心着凉的,一个病倒传十个,十个传百个,如今几乎一多半孩子都病倒了。”
钱掌柜说道这里叹了口气,“因为大雪封路请不到大夫出诊,有些底子弱的孩子拖到现在已经高热不止了,今日雪化了倒是可以去请大夫,可是听说各大诊堂全都人满为患,药材也得跟着上涨,加上育婴堂那么多孩子都要抓药,恐怕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原本能勉强过个好年的,这下都不知道能不能撑到过年了。
钱掌柜说着都不由红了眼眶。
她如今已经领养到了一个孩子,取名叫静静,三岁半,长得就很乖巧文静,奶娘说静静跟她小时候有几分相似,特别喜欢,钱掌柜也看着养女也总觉得格外亲近,仿佛她们生来就是母女一般。
把静静领回家后,钱掌柜没有像其他领养孩子的父母那样禁止孩子提育婴堂,非得让他们忘掉在育婴堂生活过的经历,她并不想编造善意而完美的谎言来隐瞒养女的身世,静静偶尔想念育婴堂的小伙伴,和照顾她的姑姑们,钱掌柜自己没时间,也会让奶娘和丫鬟陪她回去看望小伙伴们。
因为依然走动着,钱掌柜也仍旧时常关心育婴堂可怜的孩子们,听到育婴堂的近况也不由得为他们揪心。
颜芝仪听完她的讲诉也很担心,想了想,立刻吩咐秦海去明记药铺开一批治小儿风寒高热的药材,送到城北育婴堂去。明记药铺是荣家的产业,也是云容坊最大的原料供应商,因为合作特别密切,荣太医自己也能当家做主,开业后他依然坚持免费供应原料,每个月都是由他的药童整理送过来的。
但他们也有荣太医的私人名帖,拿名帖去明记药铺能享受到最高级别的贵宾待遇,几乎就跟荣氏旁枝的折扣差不多了。
颜芝仪想着先拿些常见的风寒药材去育婴堂应应急,若还是请不到大夫出诊,她晚些再跟寒哥商量一下,是不是去请明记药铺的坐诊大夫或者谁走一趟?不过这个跟他们拿着名帖也使唤不动,人家没这项业务,要请荣太医出马才行。
当然钱掌柜并不知道另一位东家是谁,所以颜芝仪当着她的面吩咐秦海也比较含糊,只说拿名帖去药铺取些药,送到育婴堂后了解一下那边的情况,回来跟她说一声。
秦海此时在家,要感谢今日天气还好,让他不需要在翰林院寸步不离守着陆时寒,不然没有能干能跑腿的秦海,颜芝仪现在真有些傻眼了。
秦海立刻心领神会拿着东西出门去,而那边小六儿也算好了账目,颜芝仪这回只能亲自核对了,发现他数目十分准确,颜芝仪毫不吝啬的为他点赞,并当场宣布他就是云容坊的六账房了。
只是大家如今都惦记着育婴堂那边的情况,也没怎么为小六儿庆祝,就连小六儿自己都收敛了兴奋的神情,也没有再纠正他姓程而不是六的事实。
颜芝仪按照工资簿上面的数目把这个月工钱交给钱掌柜,并安慰道:“育婴堂那边的事也不用太担心,晚些寒哥回来,我再跟他商量一下怎么办,后边有结果了,会让人去店里告诉你一声。”
钱掌柜方才见她二话不说吩咐秦海抓药送去育婴堂,就已经放心一半了,很多人家也舍不得请大夫,只要抓对了药,喝了还是有效果的。那要是还不行,也只能是命不好,能做的都已经做了。
这时听到夫人还要跟陆大人商量,钱掌柜反而有些愧疚起来,觉得自己实在不该说这些,让夫人如此破费不说,竟然还要惊动日理万机的陆大人,这让她于心何安!
钱掌柜忍不住反过来劝颜芝仪不必这般大费周章,有了药就行,而颜芝仪却是大气摆手,眉眼间写满了自信,“这个不叫大费周章,只是出出主意而已,寒哥很乐意的。”
她要是不求助,寒哥说不定还会觉得失落呢。
刚才还愁眉不展的钱掌柜:……
不知为何,明明没吃午饭,她竟有种饱了的错觉。
第一百零三章 狗子你变了,你以前从来……
颜芝仪猜的一点没错,陆时寒十分乐意为她出谋划策,尤其是救命如救火这种紧要关头,听送完药材回来的秦海说,还是没大夫能抽空去一趟育婴堂,他虽也忧虑的皱着眉,却还是握着她的手温声安抚了一句,“仪儿不必忧心,我来想办法。”
说着就站起身,连饭也不准备在家吃了,“我去荣府一趟,商议完大概直接回翰林院,仪儿不必等我回来用饭,若有好消息,秦海会及时回来禀报的。”
夫妻俩还是很有默契的,颜芝仪听说育婴堂缺药材和大夫, 第一反应就是找荣太医帮忙。
作为一个传承了十几代的医药世家,荣氏可不只有一个明记药铺,这只是嫡枝最大的产业。
事实上荣氏族人何止万千,大多都在从事老本行,或是在各地行医治病,或是在深山老林寻找珍贵草药。
便是京城也有不少医堂跟荣氏族人有关,有些是其族人合作所开,有些只是坐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