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宠外室 第81节(3 / 4)
“则安?”太子面上露出不解,则安同他告假了几日,今日随行的人里头也没有他,天子无道,陷害忠良,忠良,太子脑海中乱糟糟的,他嘴唇微启,静默无声地暗念道。
他似有所觉,原来如此,堂妹当街挡御撵,便是要闹得人尽皆知,口中念念有词,大声喧嚷,让他这个即将登位的太子,不得不彻查当年端王府谋逆案。
太子捏着眉心,他盯着那块锦帘,面上尽是复杂之色,堂妹便是如此着急,莫非她根本就不信他?他早同成言讲过,会在合适的时机,让端王府谋逆一案真相大白,还端王叔清白。
还不等太子起身,从御撵上下去,就见张公公掀开锦帘的一角,俯着身子,递上罪状。
见此,太子颤着手,接过了那纸罪状:“文帝十年,天子无道,命朝中近臣,远赴澧州……陷害忠良,澧州生乱,官员勾结……酿成端王府惨案,端王谋逆重罪,无中生有,构陷于此……太子殿下宽厚仁德,望殿下彻查此事,还其清白,端王之女李蕴之奉上。”
喧闹声不断,依稀能够听见百姓在喁喁私语。
曾参杀人,道侧两旁的百姓已然知晓此事,他怎么都堵不住他们的口。而堂妹为父喊冤的决心,他也见着了,假若他不接下这纸罪状,往后,他哪还有脸面再去见堂妹。
父皇犯下的罪孽,早就还不清了。
……
七月初五,太子继位,颁下圣诏,彻查澧州端王府谋逆一案。朝中曾与端王有故的老臣满脸泪痕,词不达意,言见其衷,跪谢皇恩。
当年,圣上一意孤行,不顾朝中大臣的反对,为端王府定下重罪,朝中大臣见圣上昏庸,已然不管其迷雾重重,还不容许臣子直言献策。朝中大臣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皇帝动杀心,灭端王府。
如今,端王一案被重新翻出,不少老臣顾念着早年间与端王的交情,在彻查之时,出言出力,半点都不顾及还在逸林行宫将养的太上皇。
太上皇昏庸无道,宠信罪妃,令朝中多年不得安宁,已寒了部分臣子的心,往前,尚有骨气的臣子,为了府中亲眷,敢怒不敢言。如今,太子殿下继位,已是嘉靖初年,当下的皇帝能够接下那纸罪状,便是应允了彻查端王一案,旧事重提,不见龌蹉。
七月十五,澧州巡抚刘椠被成国公府世子押入京都,种种罪状,尽数吐出。
真相大白之际,端王勾结朝中重臣,结党营私,妄图谋反,种种罪责的证据,不过是无中生有,从端王书房中搜出的数封密信,是刘椠指使下属于搜查中放入的,刘椠尚没有如此胆量,敢污蔑朝中亲王,他直指文帝是背后之人。
听之,朝中大臣脸上不见讶色,嘉靖帝静默了良久,听百官谏言,命赵阙拟罪文帝诏,公之于众。嘉靖帝此行径,顺天命,赢民心。百姓皆知端王清白,澧州巡抚刘椠臭名昭著,不为世道所容,于秋日问斩。
凡是涉及此案的官员,予之罪责,革其职,斩其首。凡是负有冤屈的官员,还其清白,动之升迁。
天清云朗,蒙受的不白之冤,历经四年,公诸于众。可对于阿瑜而言,历尽了整整两世,前世的大白于天下,她没能见着,如今,事情水落石出,而她也能以李蕴之的身份,行走于世间。
李蕴之,阿瑜嘴里暗念着,自此,世间没有了那个名唤阿瑜的孤女,她是李蕴之,端王独女。前尘之事,若她再耿耿于怀,困住的不是旁人,正是她自己,她该释然了。
三年前,她从京都离开,再回京都,不过是为了陈年旧案,如今事情告一段落,她也该回自己该回的地方,她想澧州了,想澧州的旧事旧物,想澧州的端王府,蕴之牵着舟舟从府中走出来,不动声色地环顾了一番,却没见到那个该到的人。
她敛藏住眉间的失望,静静地垂下了眸子,盯着自己的脚尖,心头泛出一股说不清的滋味。
“阿姐,我们回澧州去,成国公府世子跟着我们做什么?”李霁之走到蕴之的身侧,蹙着眉头,脸上露出嫌弃,咬着牙狠声说道。
闻言,蕴之陡然抬起头,见到那人站在马车一侧,眸中晦暗一片,说不清的情绪含在其中,她盯了半响,在原地怔忪了好一会,两人就如此对视着,旁若无人。
霁之稍顿,紧了紧神,他仔细地打量着阿姐的神色,再瞧了瞧成世子眸中的情意,此番一见,往前不甚明了的事情,在这一刻,皆若澄明,情意绵绵,就差捅破那层窗户纸了。
他倏忽泄气,刚想说些什么,却听阿姐瞥目言道:“澧州谁都能去,路朝八方,他要去哪儿,我们管不着,随他去罢。”
话音一落,舟舟似是听懂了娘亲和舅舅的话中之意,他瞧了瞧成肃肃,又仰头瞧了瞧娘亲,圆乎乎的小脑袋左摇右晃,甚是雀跃地说道:“娘亲,肃肃要同我们去澧州吗?”
听之,蕴之捏着舟舟的小手,盯着不远处的那人,迟迟不语。
就在霁之以为阿姐不会回言之时,便见阿姐轻启朱唇,吐气如兰,说道:“娘亲不知道,不过,你可以去问问他。”
一言一词都意味深长,可舟舟不懂娘亲与肃肃之间的弯弯绕绕,他只知晓自己喜欢同肃肃在一起,不想和肃肃分离,假若肃肃能和他们一齐去澧州,他甚是欢喜,既是如此,那便听娘亲的,他自己可以去问问肃肃。
舟舟踩着步子,朝着成言跑去。 ↑返回顶部↑
他似有所觉,原来如此,堂妹当街挡御撵,便是要闹得人尽皆知,口中念念有词,大声喧嚷,让他这个即将登位的太子,不得不彻查当年端王府谋逆案。
太子捏着眉心,他盯着那块锦帘,面上尽是复杂之色,堂妹便是如此着急,莫非她根本就不信他?他早同成言讲过,会在合适的时机,让端王府谋逆一案真相大白,还端王叔清白。
还不等太子起身,从御撵上下去,就见张公公掀开锦帘的一角,俯着身子,递上罪状。
见此,太子颤着手,接过了那纸罪状:“文帝十年,天子无道,命朝中近臣,远赴澧州……陷害忠良,澧州生乱,官员勾结……酿成端王府惨案,端王谋逆重罪,无中生有,构陷于此……太子殿下宽厚仁德,望殿下彻查此事,还其清白,端王之女李蕴之奉上。”
喧闹声不断,依稀能够听见百姓在喁喁私语。
曾参杀人,道侧两旁的百姓已然知晓此事,他怎么都堵不住他们的口。而堂妹为父喊冤的决心,他也见着了,假若他不接下这纸罪状,往后,他哪还有脸面再去见堂妹。
父皇犯下的罪孽,早就还不清了。
……
七月初五,太子继位,颁下圣诏,彻查澧州端王府谋逆一案。朝中曾与端王有故的老臣满脸泪痕,词不达意,言见其衷,跪谢皇恩。
当年,圣上一意孤行,不顾朝中大臣的反对,为端王府定下重罪,朝中大臣见圣上昏庸,已然不管其迷雾重重,还不容许臣子直言献策。朝中大臣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皇帝动杀心,灭端王府。
如今,端王一案被重新翻出,不少老臣顾念着早年间与端王的交情,在彻查之时,出言出力,半点都不顾及还在逸林行宫将养的太上皇。
太上皇昏庸无道,宠信罪妃,令朝中多年不得安宁,已寒了部分臣子的心,往前,尚有骨气的臣子,为了府中亲眷,敢怒不敢言。如今,太子殿下继位,已是嘉靖初年,当下的皇帝能够接下那纸罪状,便是应允了彻查端王一案,旧事重提,不见龌蹉。
七月十五,澧州巡抚刘椠被成国公府世子押入京都,种种罪状,尽数吐出。
真相大白之际,端王勾结朝中重臣,结党营私,妄图谋反,种种罪责的证据,不过是无中生有,从端王书房中搜出的数封密信,是刘椠指使下属于搜查中放入的,刘椠尚没有如此胆量,敢污蔑朝中亲王,他直指文帝是背后之人。
听之,朝中大臣脸上不见讶色,嘉靖帝静默了良久,听百官谏言,命赵阙拟罪文帝诏,公之于众。嘉靖帝此行径,顺天命,赢民心。百姓皆知端王清白,澧州巡抚刘椠臭名昭著,不为世道所容,于秋日问斩。
凡是涉及此案的官员,予之罪责,革其职,斩其首。凡是负有冤屈的官员,还其清白,动之升迁。
天清云朗,蒙受的不白之冤,历经四年,公诸于众。可对于阿瑜而言,历尽了整整两世,前世的大白于天下,她没能见着,如今,事情水落石出,而她也能以李蕴之的身份,行走于世间。
李蕴之,阿瑜嘴里暗念着,自此,世间没有了那个名唤阿瑜的孤女,她是李蕴之,端王独女。前尘之事,若她再耿耿于怀,困住的不是旁人,正是她自己,她该释然了。
三年前,她从京都离开,再回京都,不过是为了陈年旧案,如今事情告一段落,她也该回自己该回的地方,她想澧州了,想澧州的旧事旧物,想澧州的端王府,蕴之牵着舟舟从府中走出来,不动声色地环顾了一番,却没见到那个该到的人。
她敛藏住眉间的失望,静静地垂下了眸子,盯着自己的脚尖,心头泛出一股说不清的滋味。
“阿姐,我们回澧州去,成国公府世子跟着我们做什么?”李霁之走到蕴之的身侧,蹙着眉头,脸上露出嫌弃,咬着牙狠声说道。
闻言,蕴之陡然抬起头,见到那人站在马车一侧,眸中晦暗一片,说不清的情绪含在其中,她盯了半响,在原地怔忪了好一会,两人就如此对视着,旁若无人。
霁之稍顿,紧了紧神,他仔细地打量着阿姐的神色,再瞧了瞧成世子眸中的情意,此番一见,往前不甚明了的事情,在这一刻,皆若澄明,情意绵绵,就差捅破那层窗户纸了。
他倏忽泄气,刚想说些什么,却听阿姐瞥目言道:“澧州谁都能去,路朝八方,他要去哪儿,我们管不着,随他去罢。”
话音一落,舟舟似是听懂了娘亲和舅舅的话中之意,他瞧了瞧成肃肃,又仰头瞧了瞧娘亲,圆乎乎的小脑袋左摇右晃,甚是雀跃地说道:“娘亲,肃肃要同我们去澧州吗?”
听之,蕴之捏着舟舟的小手,盯着不远处的那人,迟迟不语。
就在霁之以为阿姐不会回言之时,便见阿姐轻启朱唇,吐气如兰,说道:“娘亲不知道,不过,你可以去问问他。”
一言一词都意味深长,可舟舟不懂娘亲与肃肃之间的弯弯绕绕,他只知晓自己喜欢同肃肃在一起,不想和肃肃分离,假若肃肃能和他们一齐去澧州,他甚是欢喜,既是如此,那便听娘亲的,他自己可以去问问肃肃。
舟舟踩着步子,朝着成言跑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