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黛玉重生 第52节(2 / 4)
“下次就不能少放些黄连吗?”寒继小声抱怨着,接了漱口的水来赶紧漱漱口,又喝了两碗蜜水, 这才好了。
下人们对自己主子的表现十分满意, 如今这寒继也就只有在吃药的时候会被人拿捏几分,若是平日里,随侍的人, 才不敢如此没大没小。
虽然面上风平浪静,但是各家对黛玉这一门婚事的谋算,寒继心中有数,之前是因为黛玉尚未及笄,后来又是寒继对自己的处境有所顾虑,如今已是有人开始下狠手了,寒继这才下了决心,就算上面那一位看他不顺眼,然黛玉有个准王妃的名声在这里,料想那些人也不敢动她了。
思来想去,这安乐王最终做了决定,于是就有了今日南安太妃提亲一出。至于黛玉那边,虽然有顾远那个老狐狸,这寒继觉着自己约莫有个三成的念想,这黛玉不讨厌自己,然在男女之事那方面,寒继拿不准她的主意,黛玉居然允了,实在是意外之喜。
所以,今日的药好像也没那么酸涩了。
这等大事,寒继自然是要入宫告知王太后,于是便让下人先和宫里那边报备一下,他明日就要进宫,至于今日,就看看自己库房之中有什么可用的东西,聘礼一事,虽然他筹谋多时,但是得了准信,犹觉得礼薄了,这便看看还要添补些什么。
安乐王这边乐颠颠的在自己府上倒腾东西,那厢薛府里也是喜气扬扬,眼瞅着宝钗婚期将近,薛家和卫家都开始准备婚礼所用的物件。薛家在京中也有屋子,这一世薛宝钗选上了诗读,宝玉名声又不好,薛姨妈倒也不指着荣国府这门婚事,自是知道避嫌。
自宝钗开始备选诗读,薛家就搬了出来,独门独户的住着,若是贾府那边有事,才偶尔走动。宝玉先时调戏安乐王身边的侍女,名声就不太好。后来又出了和袭人那事,更是声名狼藉。
为了各家女儿的闺誉,那事儿没捅到明面儿上来,可一年半载的,却也没有哪家会想与荣国府结亲了,迎春定给了孙家,也是因为迎春是贾赦那一房,孙家才忍着没有退亲。
宝钗马上就要嫁人,也不再往外跑,她本就端庄贞静,现在每日足不出户,帮着薛姨妈料理家事,薛姨妈也能和女儿一日便是一日。
想到宝钗就要嫁人,薛姨妈虽然不舍,但想到也是宝钗命中带金,不然以薛家的身份,怎么攀得上这门亲事?那姑爷学问是极好的,模样也不差,京中的勋贵子弟,多是如宝玉之流的富贵闲人,不思进取,难得有那么一个愿意做学问,家中又清白的竟是阴差阳错和自家成了好事。
薛姨妈一面是悲,一面是喜,一时希望这日子过得慢一点,女儿能在身边多留几日,一时又希望宝钗能顺顺当当嫁出去,之后夫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至于荣国府那边,薛姨妈虽然顾念着姐妹亲戚,可这胳膊肘却不是向外拐的,她可不想为此坏了名声,黄了宝钗的婚事,是以后来就算王夫人有请,这薛姨妈也多以要忙着筹备婚事为由拒绝了。
这妹妹找自己有什么事?薛姨妈这么多年也算半个人精,这贾府里已经在他们薛家的当铺压了不少东西,有些物件倒也不错,只可惜是贾府里出来的,毕竟连着一门亲,薛姨妈也不好拿了这些东西给宝钗添妆,又不好脱手卖了,可谓是进退两难。
自宝钗定了婚事,因是高嫁,这薛家为宝钗置办嫁妆也毫不吝啬,只有往好了添补,这样宝钗嫁过去才更有底气。王夫人听得这薛家备的嫁妆,都觉得眼红,早知何必去谋求那林家的家产,早早定了宝钗岂不是四角齐全。
王夫人既和薛姨妈是亲姐妹,这姐姐嫁女儿,她作为长辈也是要添妆的,眼瞧着这林家那边是闹僵了,薛家这一头,就算宝钗嫁了人,还是要多走动的,毕竟荣国府里短着银子呢!王夫人粗略一算,就算后来贾赦买玉琵琶的钱退了回来,但是这银子满打满算也就只够支持三五个月,如今只有出项没有进项,拆了东墙也补不了西墙了。
王夫人给宝钗添妆的是一套首饰,这是她嫁妆之中最好的一副头面,她们年轻人带了出去,满京中都是拿得出手的,这套头面王夫人原是想留着给自己女儿的。现如今元春进了宫,自是用不上了。而后王夫人想着若不然留给媳妇,可李纨嫁入荣国府后,她又有些舍不得,再后来贾珠去了,李纨便不能用这些东西了。最后王夫人想着若不然留给宝玉的媳妇,可宝玉名声坏了。如今倒不如用来做个人情。
薛家人见王夫人来了,礼节上倒是不差,连忙往里让,薛姨妈也是亲亲热热迎了出来,又遣了香菱去找宝钗来见客,王夫人说了不少场面话,姐妹二人你来我往,瞧着倒是亲密模样。
不多时宝钗领了莺儿出来见过王夫人,见得了这么份厚礼,自是一谢再谢,说了一会子话,薛姨妈又让宝钗赶紧去绣帐子,宝钗只好告辞。
“莺儿,把这东西好生收着,不必带去卫家了,以后莫要拿出来。”才进屋,宝钗便如此吩咐下来。其实宝钗哪里有什么帐子要绣,不过是碍着贾府的名声,薛姨妈不想宝钗与那边的人有什么纠葛,为了支开宝钗寻的借口罢了。
“哎。”莺儿答应着,找了把小锁把那装头面的填漆匣子锁上,径直把这巷子塞进了床脚的空档里。
那日宝玉在藕香榭拉着袭人就欲行事,莺儿跟在宝钗身边服侍,自然看得真切,以前她还觉得宝二爷心善,人又随和,待她们这些丫头下人也是极好。但自那事之后,提到荣国府,莺儿都觉得头皮发麻,这荣国府里送来的东西,就成了烫手山芋,能不碰就不碰。
到了成婚那一日,宝钗最终还是顺顺当当嫁入了卫家,就连一向行事轻浮的薛大傻子都难得正经一次,有模有样的背了妹妹出门,给妹妹送亲。
薛蟠这人虽然不着调,平日里花天酒地,但是待母亲和妹妹还是有那么几分真心,是以宝钗当宝钗的轿子抬入卫家时,他还偷着摸了几滴眼泪。
宝钗为人处世本就老道,生的冰肌雪骨,卫家对这门亲事十分满意,三日之后宝钗带着新姑爷回门,薛姨妈见了那是爱的不得了,一颗心也放下大半,如今只要再能为薛蟠寻一门好亲事,日后再有了孙子,她就算合了眼,也安心能到底下去了。
保龄候府上和卫家没结成亲事,成不了亲家,反而差点变成仇家。两家从退亲之后,桥归桥路归路,没什么相干。然整根京城就那么大,就算保龄候府上不刻意打听,这消息难免会入了他们的耳朵。
听到旁人如何赞者卫家的儿子风流倜傥,又赞宝钗如何如何识礼知趣,这夫妻二人是如何琴瑟和鸣,这保龄候夫人心中那叫一个难受,早知如此还不如把这户人家说给史湘雪。他们顾念着早早亡故的兄长,念着史湘云年襁褓中就没了爹娘,是以有什么好的都先紧着史湘云。
这卫家本是保龄候夫人为史湘雪相看的,然而史湘雪年纪小了些,那卫家又赶着成婚,所以最后说了湘云,本想着史湘云及笄之后就可以嫁过去,年前这保龄候夫人就开始准备嫁妆了。真是白费了她的一番苦心!
史湘云这几日也不自在,虽然她和宝钗极好,她被退了亲事,原先想着自己这亲事最后落到宝钗身上,她心中还好受些。近来听说了不少风言风语,想到宝钗既嫁入了卫家,作为卫家的媳妇,两人日后恐怕是不好往来了,再一听旁人说着卫家的郎君的各种好处,越发觉得悔不当初,然而回头已晚。
可史湘云本就是个嘴硬的,就算心知肚明当初是因为自己犯了口舌才落到这种境地,却也听不得别人说自己半分,十分刚愎。 ↑返回顶部↑
下人们对自己主子的表现十分满意, 如今这寒继也就只有在吃药的时候会被人拿捏几分,若是平日里,随侍的人, 才不敢如此没大没小。
虽然面上风平浪静,但是各家对黛玉这一门婚事的谋算,寒继心中有数,之前是因为黛玉尚未及笄,后来又是寒继对自己的处境有所顾虑,如今已是有人开始下狠手了,寒继这才下了决心,就算上面那一位看他不顺眼,然黛玉有个准王妃的名声在这里,料想那些人也不敢动她了。
思来想去,这安乐王最终做了决定,于是就有了今日南安太妃提亲一出。至于黛玉那边,虽然有顾远那个老狐狸,这寒继觉着自己约莫有个三成的念想,这黛玉不讨厌自己,然在男女之事那方面,寒继拿不准她的主意,黛玉居然允了,实在是意外之喜。
所以,今日的药好像也没那么酸涩了。
这等大事,寒继自然是要入宫告知王太后,于是便让下人先和宫里那边报备一下,他明日就要进宫,至于今日,就看看自己库房之中有什么可用的东西,聘礼一事,虽然他筹谋多时,但是得了准信,犹觉得礼薄了,这便看看还要添补些什么。
安乐王这边乐颠颠的在自己府上倒腾东西,那厢薛府里也是喜气扬扬,眼瞅着宝钗婚期将近,薛家和卫家都开始准备婚礼所用的物件。薛家在京中也有屋子,这一世薛宝钗选上了诗读,宝玉名声又不好,薛姨妈倒也不指着荣国府这门婚事,自是知道避嫌。
自宝钗开始备选诗读,薛家就搬了出来,独门独户的住着,若是贾府那边有事,才偶尔走动。宝玉先时调戏安乐王身边的侍女,名声就不太好。后来又出了和袭人那事,更是声名狼藉。
为了各家女儿的闺誉,那事儿没捅到明面儿上来,可一年半载的,却也没有哪家会想与荣国府结亲了,迎春定给了孙家,也是因为迎春是贾赦那一房,孙家才忍着没有退亲。
宝钗马上就要嫁人,也不再往外跑,她本就端庄贞静,现在每日足不出户,帮着薛姨妈料理家事,薛姨妈也能和女儿一日便是一日。
想到宝钗就要嫁人,薛姨妈虽然不舍,但想到也是宝钗命中带金,不然以薛家的身份,怎么攀得上这门亲事?那姑爷学问是极好的,模样也不差,京中的勋贵子弟,多是如宝玉之流的富贵闲人,不思进取,难得有那么一个愿意做学问,家中又清白的竟是阴差阳错和自家成了好事。
薛姨妈一面是悲,一面是喜,一时希望这日子过得慢一点,女儿能在身边多留几日,一时又希望宝钗能顺顺当当嫁出去,之后夫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至于荣国府那边,薛姨妈虽然顾念着姐妹亲戚,可这胳膊肘却不是向外拐的,她可不想为此坏了名声,黄了宝钗的婚事,是以后来就算王夫人有请,这薛姨妈也多以要忙着筹备婚事为由拒绝了。
这妹妹找自己有什么事?薛姨妈这么多年也算半个人精,这贾府里已经在他们薛家的当铺压了不少东西,有些物件倒也不错,只可惜是贾府里出来的,毕竟连着一门亲,薛姨妈也不好拿了这些东西给宝钗添妆,又不好脱手卖了,可谓是进退两难。
自宝钗定了婚事,因是高嫁,这薛家为宝钗置办嫁妆也毫不吝啬,只有往好了添补,这样宝钗嫁过去才更有底气。王夫人听得这薛家备的嫁妆,都觉得眼红,早知何必去谋求那林家的家产,早早定了宝钗岂不是四角齐全。
王夫人既和薛姨妈是亲姐妹,这姐姐嫁女儿,她作为长辈也是要添妆的,眼瞧着这林家那边是闹僵了,薛家这一头,就算宝钗嫁了人,还是要多走动的,毕竟荣国府里短着银子呢!王夫人粗略一算,就算后来贾赦买玉琵琶的钱退了回来,但是这银子满打满算也就只够支持三五个月,如今只有出项没有进项,拆了东墙也补不了西墙了。
王夫人给宝钗添妆的是一套首饰,这是她嫁妆之中最好的一副头面,她们年轻人带了出去,满京中都是拿得出手的,这套头面王夫人原是想留着给自己女儿的。现如今元春进了宫,自是用不上了。而后王夫人想着若不然留给媳妇,可李纨嫁入荣国府后,她又有些舍不得,再后来贾珠去了,李纨便不能用这些东西了。最后王夫人想着若不然留给宝玉的媳妇,可宝玉名声坏了。如今倒不如用来做个人情。
薛家人见王夫人来了,礼节上倒是不差,连忙往里让,薛姨妈也是亲亲热热迎了出来,又遣了香菱去找宝钗来见客,王夫人说了不少场面话,姐妹二人你来我往,瞧着倒是亲密模样。
不多时宝钗领了莺儿出来见过王夫人,见得了这么份厚礼,自是一谢再谢,说了一会子话,薛姨妈又让宝钗赶紧去绣帐子,宝钗只好告辞。
“莺儿,把这东西好生收着,不必带去卫家了,以后莫要拿出来。”才进屋,宝钗便如此吩咐下来。其实宝钗哪里有什么帐子要绣,不过是碍着贾府的名声,薛姨妈不想宝钗与那边的人有什么纠葛,为了支开宝钗寻的借口罢了。
“哎。”莺儿答应着,找了把小锁把那装头面的填漆匣子锁上,径直把这巷子塞进了床脚的空档里。
那日宝玉在藕香榭拉着袭人就欲行事,莺儿跟在宝钗身边服侍,自然看得真切,以前她还觉得宝二爷心善,人又随和,待她们这些丫头下人也是极好。但自那事之后,提到荣国府,莺儿都觉得头皮发麻,这荣国府里送来的东西,就成了烫手山芋,能不碰就不碰。
到了成婚那一日,宝钗最终还是顺顺当当嫁入了卫家,就连一向行事轻浮的薛大傻子都难得正经一次,有模有样的背了妹妹出门,给妹妹送亲。
薛蟠这人虽然不着调,平日里花天酒地,但是待母亲和妹妹还是有那么几分真心,是以宝钗当宝钗的轿子抬入卫家时,他还偷着摸了几滴眼泪。
宝钗为人处世本就老道,生的冰肌雪骨,卫家对这门亲事十分满意,三日之后宝钗带着新姑爷回门,薛姨妈见了那是爱的不得了,一颗心也放下大半,如今只要再能为薛蟠寻一门好亲事,日后再有了孙子,她就算合了眼,也安心能到底下去了。
保龄候府上和卫家没结成亲事,成不了亲家,反而差点变成仇家。两家从退亲之后,桥归桥路归路,没什么相干。然整根京城就那么大,就算保龄候府上不刻意打听,这消息难免会入了他们的耳朵。
听到旁人如何赞者卫家的儿子风流倜傥,又赞宝钗如何如何识礼知趣,这夫妻二人是如何琴瑟和鸣,这保龄候夫人心中那叫一个难受,早知如此还不如把这户人家说给史湘雪。他们顾念着早早亡故的兄长,念着史湘云年襁褓中就没了爹娘,是以有什么好的都先紧着史湘云。
这卫家本是保龄候夫人为史湘雪相看的,然而史湘雪年纪小了些,那卫家又赶着成婚,所以最后说了湘云,本想着史湘云及笄之后就可以嫁过去,年前这保龄候夫人就开始准备嫁妆了。真是白费了她的一番苦心!
史湘云这几日也不自在,虽然她和宝钗极好,她被退了亲事,原先想着自己这亲事最后落到宝钗身上,她心中还好受些。近来听说了不少风言风语,想到宝钗既嫁入了卫家,作为卫家的媳妇,两人日后恐怕是不好往来了,再一听旁人说着卫家的郎君的各种好处,越发觉得悔不当初,然而回头已晚。
可史湘云本就是个嘴硬的,就算心知肚明当初是因为自己犯了口舌才落到这种境地,却也听不得别人说自己半分,十分刚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