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汴京卖花 第132节(3 / 4)
谁知就在这时有位嫔闲闲插了一句:“总归是稳闻了你的花才如此的,若放走了你我们还要寻哪个去?”
一句话提醒了静妃。
萧夫人是不是罪魁祸首都是个完美的替罪羊,若放走了她又有谁给宸妃一个交代?
到时候朝堂上下的闲言俗语、宸妃势力的责难,静妃不用多想都能想出个七七八八。
这时候她对萧夫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想起这里静妃一下便硬起了心肠:不冤枉萧夫人只怕就会冤枉自己!
她便轻咳一声:“萧夫人,不管真相如何这事也应当有个交代,还请你亲自往刑部大牢走一趟,倘若最后正是你是冤枉的我自当亲自道歉。”
莺莺不以为然,这静妃也太儿戏了些,只为了洗脱自己的罪名就要睁眼说瞎话冤枉好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
这样没担当没勇气的人又怎么堪为天下女子表率?
她这种小家子气前些年在宫里明哲保身正好,可是要做后宫之主乃至太后就差点意思了。
别说莺莺,就是宫妃里不少也心里有些鄙夷,绿儿都忍不住微微撇了撇嘴:好像自己亲自赔罪是多大的荣耀一样?去刑部走一趟岂是那么容易的?要是运道不好的女子只怕就此就要被夫家休了,到时候还有什么命去受静妃的赔罪?
静妃说完压根不等莺莺回话就吩咐下面两个奴仆:“去将萧夫人带过去。”
莺莺心里一沉。
——
就在这时听得外面响起太监中气十足的声音:“太后娘娘到!”
静妃慌得差点乱了手脚,忙与诸妃嫔一起行礼:“见过太后娘娘!”
诸多宫娥太监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太后走了进来,莺莺置身人群背后也觑了一眼,隐约可见华服璀璨、环佩玎珰,即使看不见太后本人也可以想到是如何尊贵典雅。
比起贺皇后的和气、宸妃的趾高气扬、静妃的微小谨慎,一下便让人觉得只有这样的睥睨四野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天下之母。
太后的声音也沉稳雍容:“怎么回事?聚在这里大呼小叫。”
第114章
太后颇有些传奇:先是宫斗手段了得。当年从家世不显的宫女一路晋升为皇后, 等先皇病重之时人都说她这下可是没有几天痛快日子了,殊不知她当机立断瞧中了丧母的常乐帝姬和六皇子两姐弟,先皇驾崩之时下了旨意,命四皇子登基, 太后垂帘听政。
六皇子还小, 于是太后便顺顺当当开始垂帘听政。
诸人一开始还等着看她的笑话:太子英年早夭便也罢了, 二皇子和三皇子年长,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还有四皇子和五皇子各个对皇位虎视眈眈。比起这些身后各有朝臣势力,太后身后可是空无任何外援。
可不过半年诸人便发现原来这位太后不单是位后宫争斗的状元, 连在政务上都极有才干:她把心怀不轨又势力不大的三皇子贬谪来杀鸡儆猴,又拉拢落单了的四皇子, 煽风点火撺掇着二皇子和五皇子龙虎斗。
没过五年,这些皇子归顺得归顺、颓唐得颓唐, 最后竟然都不成任何威胁, 六皇子也就是官家就顺顺当当坐稳了江山。
太后垂帘听政期间革弊病、兴农桑、精简政务、梳理朝政,民间又延续了十几年的繁荣, 休养生息生机勃勃。
而太后也毫不恋栈权势, 在官家大婚之后便将权柄都转交给了他,自己为了彻底避嫌竟然避开住到了洛阳。
这样一位有权有势又积德官家爱重的太后, 宫里谁人看得不敬重几份?
饶是静妃如今高高在上,也要恭恭敬敬行礼赔罪:“是臣妾协理宫务不力,惊扰了母亲安闲。”
这还没到皇后位呢就先叫上了母亲,太后暗暗皱眉,瞧来这位的循规蹈矩也是表面功夫。 ↑返回顶部↑
一句话提醒了静妃。
萧夫人是不是罪魁祸首都是个完美的替罪羊,若放走了她又有谁给宸妃一个交代?
到时候朝堂上下的闲言俗语、宸妃势力的责难,静妃不用多想都能想出个七七八八。
这时候她对萧夫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想起这里静妃一下便硬起了心肠:不冤枉萧夫人只怕就会冤枉自己!
她便轻咳一声:“萧夫人,不管真相如何这事也应当有个交代,还请你亲自往刑部大牢走一趟,倘若最后正是你是冤枉的我自当亲自道歉。”
莺莺不以为然,这静妃也太儿戏了些,只为了洗脱自己的罪名就要睁眼说瞎话冤枉好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
这样没担当没勇气的人又怎么堪为天下女子表率?
她这种小家子气前些年在宫里明哲保身正好,可是要做后宫之主乃至太后就差点意思了。
别说莺莺,就是宫妃里不少也心里有些鄙夷,绿儿都忍不住微微撇了撇嘴:好像自己亲自赔罪是多大的荣耀一样?去刑部走一趟岂是那么容易的?要是运道不好的女子只怕就此就要被夫家休了,到时候还有什么命去受静妃的赔罪?
静妃说完压根不等莺莺回话就吩咐下面两个奴仆:“去将萧夫人带过去。”
莺莺心里一沉。
——
就在这时听得外面响起太监中气十足的声音:“太后娘娘到!”
静妃慌得差点乱了手脚,忙与诸妃嫔一起行礼:“见过太后娘娘!”
诸多宫娥太监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太后走了进来,莺莺置身人群背后也觑了一眼,隐约可见华服璀璨、环佩玎珰,即使看不见太后本人也可以想到是如何尊贵典雅。
比起贺皇后的和气、宸妃的趾高气扬、静妃的微小谨慎,一下便让人觉得只有这样的睥睨四野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天下之母。
太后的声音也沉稳雍容:“怎么回事?聚在这里大呼小叫。”
第114章
太后颇有些传奇:先是宫斗手段了得。当年从家世不显的宫女一路晋升为皇后, 等先皇病重之时人都说她这下可是没有几天痛快日子了,殊不知她当机立断瞧中了丧母的常乐帝姬和六皇子两姐弟,先皇驾崩之时下了旨意,命四皇子登基, 太后垂帘听政。
六皇子还小, 于是太后便顺顺当当开始垂帘听政。
诸人一开始还等着看她的笑话:太子英年早夭便也罢了, 二皇子和三皇子年长,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势力,还有四皇子和五皇子各个对皇位虎视眈眈。比起这些身后各有朝臣势力,太后身后可是空无任何外援。
可不过半年诸人便发现原来这位太后不单是位后宫争斗的状元, 连在政务上都极有才干:她把心怀不轨又势力不大的三皇子贬谪来杀鸡儆猴,又拉拢落单了的四皇子, 煽风点火撺掇着二皇子和五皇子龙虎斗。
没过五年,这些皇子归顺得归顺、颓唐得颓唐, 最后竟然都不成任何威胁, 六皇子也就是官家就顺顺当当坐稳了江山。
太后垂帘听政期间革弊病、兴农桑、精简政务、梳理朝政,民间又延续了十几年的繁荣, 休养生息生机勃勃。
而太后也毫不恋栈权势, 在官家大婚之后便将权柄都转交给了他,自己为了彻底避嫌竟然避开住到了洛阳。
这样一位有权有势又积德官家爱重的太后, 宫里谁人看得不敬重几份?
饶是静妃如今高高在上,也要恭恭敬敬行礼赔罪:“是臣妾协理宫务不力,惊扰了母亲安闲。”
这还没到皇后位呢就先叫上了母亲,太后暗暗皱眉,瞧来这位的循规蹈矩也是表面功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