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2 / 4)
戴海燕道:“这是分析的结果。《清明上河图》在被严嵩得到之前,还曾被明代一位名人收藏,此人名叫李东阳,还留下两段题跋。这个你该知道吧?”我点点头,她说得没错。我在研究鉴定照片的时候,仔细地对照过历代题跋和印章,其中就包括李东阳的笔迹。李东阳是弘治和正德两朝的名臣,也是一位收藏大家。
“他题的什么字,你还记得吗?”
我摇摇头,我只关心印迹和版本之间的关联,对内容只是一掠而过,没留意过。反正那些题跋无非是品评画工、鉴赏价值,顺便吹捧一下自己。
戴海燕道:“所以说你蠢。李东阳的其中一段题跋,里面可是有一句关键的话,叫作‘图高不满尺,长二丈有奇’。”我皱着眉头努力回忆了一下,好像确实有这么一段,但具体数字我就记不清了。
戴海燕掏出一个计算器,噼里啪啦按了一通:“明代的尺,合现在是0.32米。长二丈有奇,咱们取二点三丈。这么算下来,李东阳收藏这幅画的时候,它的长度应该是7.36米。”
一听这数字,我猛然站了起来,面色大变。现在《清明上河图》的长度,只有5.28米,差了李东阳所说的版本足足有2.08米!也就是说,这幅名作被人盗割了足足将近三分之一!我可没想到这片残本能有这么长。
戴海燕又道:“按照《清明上河图》的比例尺来推算,把这2.08米换算成汴梁城的真实距离,恰好是金明池到西水门这一段的长度。”
随着戴海燕的解说,结论变得很清楚了。《清明上河图》本来向左还有两米多长的画卷,画的是金明池至城门的场景。明代李东阳收藏的时候,尚还能看到全本,但随后等到了嘉靖年间,王世贞看到的时候,已经是不全的了。在正德到嘉靖这短短的几十年里,这幅杰作被人割成了两片。
我一下子联想起来,宋徽宗本该有一个题名和双龙小印,但现在的版本上是没有的,据说也是被人盗割,说不定就是这次浩劫中遗失的。如此看来,这个残本不光是有分辨真伪的作用,单是它本身所具备的价值,就已经相当惊人了。将近三分之一的《清明上河图》啊!还有宋徽宗的亲笔题名!
而张择端自己的题名,肯定不会离宋徽宗太远,恐怕也是在那残片上被一并割走了。
戴熙这个发现,实在是太重要了。我激动地在房间里来回走了几圈,想让自己的脑子冷静下来。戴海燕则在一旁冷眼旁观,似乎刚刚谈论的只是一件平常的事。
我忽然停下脚步,发现一个关键问题。戴熙十分完美地证明了《清明上河图》存在残本。但残本在哪里呢?如果我找不到这个东西,就算完美证明,也没有任何意义。
想到这里,我又对戴海燕道:“戴熙除了考证出残本的长度和内容以外,有没有提到它的下落?”
戴海燕奇怪地看了我一眼:“你在说什么?”
“戴熙啊,你先祖。不是他最早发现《清明上河图》是不完整的么?”
听到这句话,戴海燕笑意一敛,两条腿蜷起来:“你以为我今天跟你说的,都是我从戴熙那里得来的?”
“呃……不是吗?”
戴海燕冷笑着站起来:“为什么这世界上这么多自以为是的蠢材?我告诉你,我是戴熙的直系后代没错,但他关于《清明上河图》残本的事,我知道的,也只有戴以恒留下的那段记录而已,其他的一概不知。”
我大为奇怪:“那你讲的这些发现,是从哪里听来的?”
戴海燕下巴一抬:“你的用词,暴露出你根本从内心怀有陈腐的成见。你觉得女人就没男人聪明?你觉得今人无法超越古人?告诉你吧,这些东西,都是我在高中自己研究出来的。”
我的震惊程度,不比听到《清明上河图》还有残本时小。一个女高中生,居然就能研究这么深的东西,这只能用天才来形容了。戴鹤轩确实提醒过我,说她家学渊源,可我没想到居然能耐到了这地步。
“你高中时怎么想起来研究这东西?”
戴海燕道:“高中的课程,对我来说太简单了,我很悠闲,就决定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我偶尔翻到戴以恒的笔记,发现了戴熙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言论。我开始试图找到他写的字帖,但是家里根本找不到。于是我决定自己把这个谜解开,就用了一个学期搜集资料,一个学期考证,你今天听到的,就是我花了一年时间挖掘出的真相。”
“既然如此,为什么你没有公开发表呢?”我很奇怪,她高中应该是八十年代中,可我之前可从来没听过书画界有关于这个的任何谈论。
戴海燕耸耸肩,一脸不屑:“公开有什么意义。我那时候只是个高中生,根本没人会把我当回事。你们那个圈子,就像是动物园里的猴山,不让外人进,自己人也是论资排辈。他们看的是名字,是资历,而不是内容。我投过几家杂志,也联系过学界的专家,可惜全是石沉大海。我开始很郁闷,然后就想通了。文科没有什么真理,全都是论资排辈罢了!那些东西不够精确,无法量化,只凭一张嘴,谁是谁非根本是笔糊涂账。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决定选择理科,科学理论靠的是严谨的逻辑,再大牌的人,说1+1=3也不行。在这个世界里,我可以自己把握价值。”
难怪戴海燕对我是这么个态度,原来她对高中时代受到的冷遇一直耿耿于怀。虽然她早就弃文从理,可这个心结仍在。我在报纸上大放厥词,被媒体追捧;她空有惊天发现,却无人问津,自然心中怒气不小,要跟我好好理论理论。
“所以你今天对我讲了这么多。”我感慨道。
戴海燕看了我一眼:“你对《清明上河图》的见识可谓蠢不忍睹,但你毕竟和此画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定会认真听我的说法。我的研究成果,只会说给那些能珍视其价值的人。”
“可是那个叫钟爱华的,也一样会重视你的研究成果呀。你怎么不告诉他?”
戴海燕鼻孔里发出不屑的“嗤”声:“他如果直截了当来问,我也许会说。可他居然装出追求我的样子来,还打扮得油头粉面,每天送玫瑰,不光侮辱我的智商,还侮辱我的审美。” ↑返回顶部↑
“他题的什么字,你还记得吗?”
我摇摇头,我只关心印迹和版本之间的关联,对内容只是一掠而过,没留意过。反正那些题跋无非是品评画工、鉴赏价值,顺便吹捧一下自己。
戴海燕道:“所以说你蠢。李东阳的其中一段题跋,里面可是有一句关键的话,叫作‘图高不满尺,长二丈有奇’。”我皱着眉头努力回忆了一下,好像确实有这么一段,但具体数字我就记不清了。
戴海燕掏出一个计算器,噼里啪啦按了一通:“明代的尺,合现在是0.32米。长二丈有奇,咱们取二点三丈。这么算下来,李东阳收藏这幅画的时候,它的长度应该是7.36米。”
一听这数字,我猛然站了起来,面色大变。现在《清明上河图》的长度,只有5.28米,差了李东阳所说的版本足足有2.08米!也就是说,这幅名作被人盗割了足足将近三分之一!我可没想到这片残本能有这么长。
戴海燕又道:“按照《清明上河图》的比例尺来推算,把这2.08米换算成汴梁城的真实距离,恰好是金明池到西水门这一段的长度。”
随着戴海燕的解说,结论变得很清楚了。《清明上河图》本来向左还有两米多长的画卷,画的是金明池至城门的场景。明代李东阳收藏的时候,尚还能看到全本,但随后等到了嘉靖年间,王世贞看到的时候,已经是不全的了。在正德到嘉靖这短短的几十年里,这幅杰作被人割成了两片。
我一下子联想起来,宋徽宗本该有一个题名和双龙小印,但现在的版本上是没有的,据说也是被人盗割,说不定就是这次浩劫中遗失的。如此看来,这个残本不光是有分辨真伪的作用,单是它本身所具备的价值,就已经相当惊人了。将近三分之一的《清明上河图》啊!还有宋徽宗的亲笔题名!
而张择端自己的题名,肯定不会离宋徽宗太远,恐怕也是在那残片上被一并割走了。
戴熙这个发现,实在是太重要了。我激动地在房间里来回走了几圈,想让自己的脑子冷静下来。戴海燕则在一旁冷眼旁观,似乎刚刚谈论的只是一件平常的事。
我忽然停下脚步,发现一个关键问题。戴熙十分完美地证明了《清明上河图》存在残本。但残本在哪里呢?如果我找不到这个东西,就算完美证明,也没有任何意义。
想到这里,我又对戴海燕道:“戴熙除了考证出残本的长度和内容以外,有没有提到它的下落?”
戴海燕奇怪地看了我一眼:“你在说什么?”
“戴熙啊,你先祖。不是他最早发现《清明上河图》是不完整的么?”
听到这句话,戴海燕笑意一敛,两条腿蜷起来:“你以为我今天跟你说的,都是我从戴熙那里得来的?”
“呃……不是吗?”
戴海燕冷笑着站起来:“为什么这世界上这么多自以为是的蠢材?我告诉你,我是戴熙的直系后代没错,但他关于《清明上河图》残本的事,我知道的,也只有戴以恒留下的那段记录而已,其他的一概不知。”
我大为奇怪:“那你讲的这些发现,是从哪里听来的?”
戴海燕下巴一抬:“你的用词,暴露出你根本从内心怀有陈腐的成见。你觉得女人就没男人聪明?你觉得今人无法超越古人?告诉你吧,这些东西,都是我在高中自己研究出来的。”
我的震惊程度,不比听到《清明上河图》还有残本时小。一个女高中生,居然就能研究这么深的东西,这只能用天才来形容了。戴鹤轩确实提醒过我,说她家学渊源,可我没想到居然能耐到了这地步。
“你高中时怎么想起来研究这东西?”
戴海燕道:“高中的课程,对我来说太简单了,我很悠闲,就决定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我偶尔翻到戴以恒的笔记,发现了戴熙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言论。我开始试图找到他写的字帖,但是家里根本找不到。于是我决定自己把这个谜解开,就用了一个学期搜集资料,一个学期考证,你今天听到的,就是我花了一年时间挖掘出的真相。”
“既然如此,为什么你没有公开发表呢?”我很奇怪,她高中应该是八十年代中,可我之前可从来没听过书画界有关于这个的任何谈论。
戴海燕耸耸肩,一脸不屑:“公开有什么意义。我那时候只是个高中生,根本没人会把我当回事。你们那个圈子,就像是动物园里的猴山,不让外人进,自己人也是论资排辈。他们看的是名字,是资历,而不是内容。我投过几家杂志,也联系过学界的专家,可惜全是石沉大海。我开始很郁闷,然后就想通了。文科没有什么真理,全都是论资排辈罢了!那些东西不够精确,无法量化,只凭一张嘴,谁是谁非根本是笔糊涂账。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决定选择理科,科学理论靠的是严谨的逻辑,再大牌的人,说1+1=3也不行。在这个世界里,我可以自己把握价值。”
难怪戴海燕对我是这么个态度,原来她对高中时代受到的冷遇一直耿耿于怀。虽然她早就弃文从理,可这个心结仍在。我在报纸上大放厥词,被媒体追捧;她空有惊天发现,却无人问津,自然心中怒气不小,要跟我好好理论理论。
“所以你今天对我讲了这么多。”我感慨道。
戴海燕看了我一眼:“你对《清明上河图》的见识可谓蠢不忍睹,但你毕竟和此画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定会认真听我的说法。我的研究成果,只会说给那些能珍视其价值的人。”
“可是那个叫钟爱华的,也一样会重视你的研究成果呀。你怎么不告诉他?”
戴海燕鼻孔里发出不屑的“嗤”声:“他如果直截了当来问,我也许会说。可他居然装出追求我的样子来,还打扮得油头粉面,每天送玫瑰,不光侮辱我的智商,还侮辱我的审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