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3 / 4)
这二者之间的区别可大了去了。
于谦的意思,是将京城大权,全部托付到郕王的手中,一切由郕王做主。
孙太后的意思,是要先立太子,然后将京城大权托付到太子手中,最后由郕王代行太子权柄。
看似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差了一道程序,到最后都是郕王来总政。
但是稍微有些政治敏感度的人都清楚,这二者可大大不同。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名分。
如果是按照于谦的办法,那么京城大权本身就是在郕王手中。
除非皇帝回归,不然的话,没人能够从郕王手中夺权。
但是如果按孙太后的办法,那么就不一样了。
权力属于太子,郕王只是辅政。
那么就可以换人!
虽然皇室宗亲是最适合辅政的,但是勋戚大臣,武百官,也都是可以辅政的。
如此一来,想要罢黜郕王的权柄,就容易的多。
在场大臣都是宦海沉浮多年之辈,但是也是头一次遇见这种情况。
虽然转念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差别,可到底该如何表态,却皆是犯了难
第10章 中庸之道
应当说,孙太后的意思已经表现的十分明显了。
这个时候立太子,就是为了保证皇位的传承。
换句话说,一旦皇帝有事,登基的必须是皇帝的儿子,这个即将被立为太子的小娃娃!
她虽然位居深宫之中,但是她不是傻子。
尽管入殿之后,没有人敢提起,甚至是不敢显露出一丝丝的意思。
但是仍然有一个,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那就是,皇帝万一回不来,该怎么办?
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切切实实的威胁。
不管对外究竟是如何说法,陷落虏贼手中也好,北狩也罢。
在场的人心中都清楚。
事实就是,皇帝被俘了。
再说明白点。
一条小命攥在人家的手里。
虽然那也先只要稍有点脑子,就不敢对皇帝下手。 ↑返回顶部↑
于谦的意思,是将京城大权,全部托付到郕王的手中,一切由郕王做主。
孙太后的意思,是要先立太子,然后将京城大权托付到太子手中,最后由郕王代行太子权柄。
看似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差了一道程序,到最后都是郕王来总政。
但是稍微有些政治敏感度的人都清楚,这二者可大大不同。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名分。
如果是按照于谦的办法,那么京城大权本身就是在郕王手中。
除非皇帝回归,不然的话,没人能够从郕王手中夺权。
但是如果按孙太后的办法,那么就不一样了。
权力属于太子,郕王只是辅政。
那么就可以换人!
虽然皇室宗亲是最适合辅政的,但是勋戚大臣,武百官,也都是可以辅政的。
如此一来,想要罢黜郕王的权柄,就容易的多。
在场大臣都是宦海沉浮多年之辈,但是也是头一次遇见这种情况。
虽然转念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差别,可到底该如何表态,却皆是犯了难
第10章 中庸之道
应当说,孙太后的意思已经表现的十分明显了。
这个时候立太子,就是为了保证皇位的传承。
换句话说,一旦皇帝有事,登基的必须是皇帝的儿子,这个即将被立为太子的小娃娃!
她虽然位居深宫之中,但是她不是傻子。
尽管入殿之后,没有人敢提起,甚至是不敢显露出一丝丝的意思。
但是仍然有一个,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那就是,皇帝万一回不来,该怎么办?
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切切实实的威胁。
不管对外究竟是如何说法,陷落虏贼手中也好,北狩也罢。
在场的人心中都清楚。
事实就是,皇帝被俘了。
再说明白点。
一条小命攥在人家的手里。
虽然那也先只要稍有点脑子,就不敢对皇帝下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