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3 / 4)
但是作为先皇托孤重臣,说话便份量极重。
三人当中,孙太后对胡濙的把握是最大的。
立太子之事虽然仓促,但是于礼法上毫无毛病。
作为礼部尚书,胡濙没有理由反对。
而且他是看着今上长大的,和宫中的关系相对好的多。
辅政多年,总有几分情谊在的。
因此,孙太后对胡濙的态度,还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
在她看来,胡濙若是同意了,陈镒就算是反对,那么王直大概率也会保持中立。
到时候她就算是蛮横一些,强行下诏,也有很大的把握能够成功。
只是让她有些失望的是,胡濙似乎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反倒是陈镒先开了口。
“臣以为圣母所言无错,储君乃国本,册立太子合乎礼法大义,值此风雨飘摇之际,更当尽快令储本正位。”
严格来说。
陈镒这个时候,是不应该说话的。
殿前奏对,即便不是面对君上,也自有定制。
孙太后问的是胡濙。
那么只有等胡濙说完,其他人才能开口。
所以陈镒刚一说话,孙太后便心中警惕起来,差点便开口斥责他殿前失仪。
不过听了他的内容,孙太后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难不成,是她错怪陈镒了?
但是紧接着,就听到陈镒接着说道。
“然圣母不可不虑,京城内外,需上下同心方能固守京师。”
“如今储本幼弱,难当大任,京城庶务若以辅政之名,恐难上行下效。”
“故臣请太后下诏,先命郕王监国摄政,总理庶务,尔后再立太子,以安天下之心。”
原来是打的这个主意。
孙太后拧了拧眉毛,想要开口反驳,但是还未说话,便听得胡濙开口道。
“圣母容禀,册立太子乃是大事,礼部需择吉日,行册立之礼,至少需要数日准备,而我大军军报,一二日内便会到京,故臣以为,当先命郕王总摄大政,再行东宫册立之事。”
胡濙说完,朝着王直的方向瞥了一眼。
于是王老大人也上前一步,淡淡地道。
“胡尚书所言,合乎礼法,又兼顾民心朝局,臣亦以为是,请圣母虑之。” ↑返回顶部↑
三人当中,孙太后对胡濙的把握是最大的。
立太子之事虽然仓促,但是于礼法上毫无毛病。
作为礼部尚书,胡濙没有理由反对。
而且他是看着今上长大的,和宫中的关系相对好的多。
辅政多年,总有几分情谊在的。
因此,孙太后对胡濙的态度,还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
在她看来,胡濙若是同意了,陈镒就算是反对,那么王直大概率也会保持中立。
到时候她就算是蛮横一些,强行下诏,也有很大的把握能够成功。
只是让她有些失望的是,胡濙似乎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反倒是陈镒先开了口。
“臣以为圣母所言无错,储君乃国本,册立太子合乎礼法大义,值此风雨飘摇之际,更当尽快令储本正位。”
严格来说。
陈镒这个时候,是不应该说话的。
殿前奏对,即便不是面对君上,也自有定制。
孙太后问的是胡濙。
那么只有等胡濙说完,其他人才能开口。
所以陈镒刚一说话,孙太后便心中警惕起来,差点便开口斥责他殿前失仪。
不过听了他的内容,孙太后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难不成,是她错怪陈镒了?
但是紧接着,就听到陈镒接着说道。
“然圣母不可不虑,京城内外,需上下同心方能固守京师。”
“如今储本幼弱,难当大任,京城庶务若以辅政之名,恐难上行下效。”
“故臣请太后下诏,先命郕王监国摄政,总理庶务,尔后再立太子,以安天下之心。”
原来是打的这个主意。
孙太后拧了拧眉毛,想要开口反驳,但是还未说话,便听得胡濙开口道。
“圣母容禀,册立太子乃是大事,礼部需择吉日,行册立之礼,至少需要数日准备,而我大军军报,一二日内便会到京,故臣以为,当先命郕王总摄大政,再行东宫册立之事。”
胡濙说完,朝着王直的方向瞥了一眼。
于是王老大人也上前一步,淡淡地道。
“胡尚书所言,合乎礼法,又兼顾民心朝局,臣亦以为是,请圣母虑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