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3 / 4)
虽然郕王言明,此乃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但是不管是陈循,还是高谷,都是深谙朝局之辈,岂会不懂这其中的含义。
朝堂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从权宜之计开始的,三杨之时是权宜之计,现在又是权宜之计。
再这么弄两次,那权宜着权宜着,说不准就变成了制度
高谷摇了摇头,亦是有些犹豫,道:“这位郕王爷的心思,我也看不准,金公公说,是因为局面危难,朝务繁杂,郕王爷为大局计,因而”
“这话你信吗?”
话没说完,陈循就嗤笑一声,道。
第51章 为社稷计
遥遥望着集义殿中进进出出的内侍,陈循淡淡地道。
“通政司今日往集义殿送了四五十本奏疏,没过午时,金公公便遣人全都送了回去,据说,批的可是针针见血,详实无比啊!”
这个理由的确站不住脚,若没有今早这番事情,或许他们还会相信,但是看过郕王处理的那些奏本之后,不管是高谷还是陈循,都很难说服自己,说郕王恢复内阁的票拟权,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无力驾驭这么多繁杂的政务。
高谷沉默着,片刻之后方皱眉道:“若非如此,那便是在示好?”
这个理由就相对靠谱的多,要知道,自从那日军报传来之后,郕王就一直坚定的站在臣这一方,内阁的性质复杂,但是总归还是划在臣这一边的,抬高内阁的地位,示好臣,倒并非不可解释。
然而陈循瞥了一眼对面的集义殿,却开口反问道:“便是示好,为何要选内阁呢?”
诚然,现今局面之下,想要固守京师,非臣不可,郕王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坚定的支持臣。
但是别忘了,内阁和臣可不是一个概念,想要示好臣,郕王有太多的手段可用,为什么会选内阁呢?
要知道,那日议事的时候,虽然是出于公心,但是陈循等人,毕竟是得罪了郕王的。
高谷点了点头,同样若有所思,道:“若非示好,那便是警告?”
陈循的脸色倏地一沉,警告
警告什么?
当然是告诉他们,现在这个朝廷,究竟是谁来做主!
郕王这是在告诉他们,他才是总摄大政的那个人!
诚然,以郕王如今的地位威望,哪怕有这个总摄大政这个大义的名分,但是在很多关键性的事务上,还是需要和朝臣商议。
毕竟他只是代政,不是真正的天子!
虽然在此等危难时刻,郕王被推了出来,但是更多的是为了稳定军心,朝政大事,很多时候还是要以朝臣们的意见为主。
这些天郕王的所作所为,都很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
他的主张和意见,必定是要说服绝大多数甚至全部的朝臣,才会下令。
涉及到六部尚书以及京营提督这样的重臣人选,更是选择以廷推的方式任命。
这都是为了保证政令的畅通平顺,核心的原因,其实还是郕王仅是监国,并非真正的天子,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这种大事,郕王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程序的合法化来推动。
但是内阁不同!
内阁的设立,本就不在朝廷的规制当中,或者说,内阁真正的权柄,和朝廷的规制是不符合的。 ↑返回顶部↑
朝堂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从权宜之计开始的,三杨之时是权宜之计,现在又是权宜之计。
再这么弄两次,那权宜着权宜着,说不准就变成了制度
高谷摇了摇头,亦是有些犹豫,道:“这位郕王爷的心思,我也看不准,金公公说,是因为局面危难,朝务繁杂,郕王爷为大局计,因而”
“这话你信吗?”
话没说完,陈循就嗤笑一声,道。
第51章 为社稷计
遥遥望着集义殿中进进出出的内侍,陈循淡淡地道。
“通政司今日往集义殿送了四五十本奏疏,没过午时,金公公便遣人全都送了回去,据说,批的可是针针见血,详实无比啊!”
这个理由的确站不住脚,若没有今早这番事情,或许他们还会相信,但是看过郕王处理的那些奏本之后,不管是高谷还是陈循,都很难说服自己,说郕王恢复内阁的票拟权,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无力驾驭这么多繁杂的政务。
高谷沉默着,片刻之后方皱眉道:“若非如此,那便是在示好?”
这个理由就相对靠谱的多,要知道,自从那日军报传来之后,郕王就一直坚定的站在臣这一方,内阁的性质复杂,但是总归还是划在臣这一边的,抬高内阁的地位,示好臣,倒并非不可解释。
然而陈循瞥了一眼对面的集义殿,却开口反问道:“便是示好,为何要选内阁呢?”
诚然,现今局面之下,想要固守京师,非臣不可,郕王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坚定的支持臣。
但是别忘了,内阁和臣可不是一个概念,想要示好臣,郕王有太多的手段可用,为什么会选内阁呢?
要知道,那日议事的时候,虽然是出于公心,但是陈循等人,毕竟是得罪了郕王的。
高谷点了点头,同样若有所思,道:“若非示好,那便是警告?”
陈循的脸色倏地一沉,警告
警告什么?
当然是告诉他们,现在这个朝廷,究竟是谁来做主!
郕王这是在告诉他们,他才是总摄大政的那个人!
诚然,以郕王如今的地位威望,哪怕有这个总摄大政这个大义的名分,但是在很多关键性的事务上,还是需要和朝臣商议。
毕竟他只是代政,不是真正的天子!
虽然在此等危难时刻,郕王被推了出来,但是更多的是为了稳定军心,朝政大事,很多时候还是要以朝臣们的意见为主。
这些天郕王的所作所为,都很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
他的主张和意见,必定是要说服绝大多数甚至全部的朝臣,才会下令。
涉及到六部尚书以及京营提督这样的重臣人选,更是选择以廷推的方式任命。
这都是为了保证政令的畅通平顺,核心的原因,其实还是郕王仅是监国,并非真正的天子,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这种大事,郕王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程序的合法化来推动。
但是内阁不同!
内阁的设立,本就不在朝廷的规制当中,或者说,内阁真正的权柄,和朝廷的规制是不符合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