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些人供认了不少消息,但是其中有不少,都是假的,奴婢筛了些相对可靠了,先禀了皇爷,其余的,之后审完,再写个具体的本章,给皇爷送上来。”
  待朱祁钰颔首认可,舒良继续道。
  “首先,他们受命混进来,都是为了刺探消息,主要是宫中的消息,除此之外,如果有机会的话,还可以拉拢一部分内宦,具体是要做什么,他们也不清楚。”
  “其次,他们相互之间并不认识,而且嘴很严,锦衣卫那边,颇费了一番功夫,才撬开他们的嘴。”
  “其中有一个人供认,他们还假借东厂的身份掩护,联系过一些朝中的大臣,这其中,就有皇爷吩咐奴婢,要重点关注的……鸿胪寺卿杨善!”
  第202章 王文的去处
  舒良带来的消息很多。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还是张軏等人暗中联络杨善,在朝中活动,想要迎回太上皇的消息。
  “奴婢根据那人的证供,他们联络了不少朝臣,但是明确表示,会尽力营救太上皇的共有四位,分别是鸿胪寺卿杨善,右副都御使罗通,大理寺少卿薛瑄,太常寺少卿许彬。”
  “这四人当中,杨善和英国公府交厚,许彬和定西侯府交厚,据查,二人还收了两府的银两,以做联络其他大臣之用。”
  听了舒良的话,朱祁钰皱紧了眉头,感到有些棘手。
  杨善和许彬,是锦衣卫早就查到的人,卢忠早就命人将他们严加监视起来,这些日子,他们的确见了不少人。
  但是能够确定被他们拉拢的朝臣不多,而且品阶都不高。
  真正让朱祁钰感到头疼的,是罗通和薛瑄。
  罗通之前是兵部郎中,土木一役的军报到京之后,他被提拔为右副都御使,协同镇守居庸关。
  瓦剌一战当中,虽然也先没有打到居庸关,但是从头到尾,居庸关收拢了大量四处关隘的百姓,因此保证了坚壁清野战略的顺利实施。
  在边境人心惶惶,边将不战而退的时候,是罗通当机立断,将逃逸的边将通通下狱,暂时稳定了居庸关一带的军心。
  这些虽然不能算是战功,但是也是功绩,不能抹杀。
  也就是说,他是这次瓦剌之战当中,应当叙功的人,而且,他是于谦举荐的人。
  至于薛瑄,他虽然官职不高,而且在此战当中,也没立什么功劳。
  但是,他在士林当中的评价很高!
  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两个原因。
  薛瑄的官职不高,但他本身,是朝中几个少见的,专注于儒学的大宗师,他所开创的“河东之学”,被称为大明的两条文脉之一。
  而另一条文脉,就是王阳明的“心学”。
  在王阳明还未出世的几十年中,薛瑄可堪称是大明文坛执牛耳者,在整个文人当中威望很高。
  虽然如今,他的整个体系还未形成,但是在士林当中的影响力已经非常大了。
  薛瑄入仕之后,在都察院呆过一段时间,当监察御史,后来就被调到了大理寺。
  让他真正在士林当中打响名气的,是他主审了王振的侄儿王山奸污锦衣卫军官之妾的案子。
  当时,正是王振权势最盛之时,但是薛瑄顶着王振的压力,在朝中为此案翻案。
  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他先是被下诏狱,其后又被削职为民,在士林当中,赢得了一片赞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