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节(2 / 4)
这一切,在朱祁镇看来,杨洪脱不了责任。
面对太上皇的质问,杨洪没有说话,只沉默的站立着,但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这位老将心中的复杂情绪。
片刻之后,杨洪叹了口气,再抬起头,目光当中却充满了坚定。
“臣不知陛下所问之愧乃是何意,彼时,也先举三路大军攻我大明,阿拉知院率军两万,驻扎在宣府城外,虎视眈眈。”
“宣府乃边境重镇,臣身负重责,一无圣命,二无朝廷令谕,岂敢擅离职守?”
“兵者凶器,战阵死伤在所难免,战场之上,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为将者若沉湎旧事,则终不能成国之良将。”
“排兵布阵,是为帅者所谋,臣为镇守将领,尽忠职守,便是本分。”
土木之役时,杨洪当然知道,皇帝驻扎在土木堡,也知道也先围困了土木堡。
但是,他依旧不认为自己做的有错。
为将者,在战场之上,本就是要做出取舍的。
宣府离土木堡近,但是同时,它也是距离京城最近的边镇。
要知道,围困土木堡的,是也先的主力部队。
面对这样的兵力,一两千人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想要形成内外合击之势,宣府兵力可能要为之一空。
然而当时,阿拉知院率兵两万,驻扎在城外,只要杨洪敢出兵,用不了半日,宣府就会被攻陷。
与此同时,宣府也是大军归京的必经之路。
一旦宣府有失,即便救了大军,也毫无作用,到时候宣府兵力和皇帝大军汇合,只会让也先和阿拉知院前后呼应,形成更大的包围圈。
所以,他在宣府,是为了保证大军的后路。
更何况,一旦宣府被攻陷,大军急行军南下,要不了两日就能直抵京师。
所以,站在战略的角度,杨洪知道,自己的选择并没有任何的错误。
战场之上,该牺牲的,就要牺牲,为将者如果没有这种觉悟,趁早回家抱孩子去吧!
杨洪一生镇守边境,心性非凡,绝不是几句话语可以动摇的。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杨洪也根本没有想到,整整二十万的大军,连护送太上皇突围都做不到。
事实上,如果是他来指挥,首先肯定不会扎营土木,就算扎营了,在发现也先合围的第一时间,绝对是不惜代价的突围。
而不是守着二十万大军,却空守两日,等待不知会不会到来的救援。
如果说被围首日,大军就倾尽全力突围,纵然会有所损失,但是保存主力,护送太上皇到达宣府,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可谁能想到,太上皇连这点魄力都没有,硬生生的将二十万大军,断送在了土木堡。
他做出的决断,完全符合当时的实际形势,就连朝廷,都挑不出任何的错误,因为不仅是他,换了谁坐在宣府总兵的位置上,也不可能预料的到,二十万大军,竟然连突围都做不到。
该愧疚的,不是他杨洪,而是王振,是宠信王振的太上皇!
杨洪脸色平静,头盔上的红缨随风而动,右手按剑,目光不闪不避,正对上太上皇,仿佛在说。
他,有何愧? ↑返回顶部↑
面对太上皇的质问,杨洪没有说话,只沉默的站立着,但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这位老将心中的复杂情绪。
片刻之后,杨洪叹了口气,再抬起头,目光当中却充满了坚定。
“臣不知陛下所问之愧乃是何意,彼时,也先举三路大军攻我大明,阿拉知院率军两万,驻扎在宣府城外,虎视眈眈。”
“宣府乃边境重镇,臣身负重责,一无圣命,二无朝廷令谕,岂敢擅离职守?”
“兵者凶器,战阵死伤在所难免,战场之上,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为将者若沉湎旧事,则终不能成国之良将。”
“排兵布阵,是为帅者所谋,臣为镇守将领,尽忠职守,便是本分。”
土木之役时,杨洪当然知道,皇帝驻扎在土木堡,也知道也先围困了土木堡。
但是,他依旧不认为自己做的有错。
为将者,在战场之上,本就是要做出取舍的。
宣府离土木堡近,但是同时,它也是距离京城最近的边镇。
要知道,围困土木堡的,是也先的主力部队。
面对这样的兵力,一两千人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想要形成内外合击之势,宣府兵力可能要为之一空。
然而当时,阿拉知院率兵两万,驻扎在城外,只要杨洪敢出兵,用不了半日,宣府就会被攻陷。
与此同时,宣府也是大军归京的必经之路。
一旦宣府有失,即便救了大军,也毫无作用,到时候宣府兵力和皇帝大军汇合,只会让也先和阿拉知院前后呼应,形成更大的包围圈。
所以,他在宣府,是为了保证大军的后路。
更何况,一旦宣府被攻陷,大军急行军南下,要不了两日就能直抵京师。
所以,站在战略的角度,杨洪知道,自己的选择并没有任何的错误。
战场之上,该牺牲的,就要牺牲,为将者如果没有这种觉悟,趁早回家抱孩子去吧!
杨洪一生镇守边境,心性非凡,绝不是几句话语可以动摇的。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杨洪也根本没有想到,整整二十万的大军,连护送太上皇突围都做不到。
事实上,如果是他来指挥,首先肯定不会扎营土木,就算扎营了,在发现也先合围的第一时间,绝对是不惜代价的突围。
而不是守着二十万大军,却空守两日,等待不知会不会到来的救援。
如果说被围首日,大军就倾尽全力突围,纵然会有所损失,但是保存主力,护送太上皇到达宣府,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可谁能想到,太上皇连这点魄力都没有,硬生生的将二十万大军,断送在了土木堡。
他做出的决断,完全符合当时的实际形势,就连朝廷,都挑不出任何的错误,因为不仅是他,换了谁坐在宣府总兵的位置上,也不可能预料的到,二十万大军,竟然连突围都做不到。
该愧疚的,不是他杨洪,而是王振,是宠信王振的太上皇!
杨洪脸色平静,头盔上的红缨随风而动,右手按剑,目光不闪不避,正对上太上皇,仿佛在说。
他,有何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