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言官行使之权,不受权贵报复,又该如何保证?」
  「还有,风闻奏事和仅凭只言片语妄下定论如何判定,言官言事,是否为邀名买直,又如何判断?」
  「若有言官仍旧只奏宫中之事,该如何处罚?」
  「这些问题若不解决,总宪所言,便是空谈矣!」
  朱祁钰坐在御座上,看着王翺抛出来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眼中浮起一丝笑意。
  看来,陈循对王翺的弹劾,也不是没有效果的。
  至少,眼下这位首辅大人,比以前是有了长进的。
  所以说,有些时候,碰碰壁不是什么坏事,反而能够让人更加清醒一些。
  内阁之设,是为了调和内外,缓和皇帝和外朝部院之间的直接冲突,这也就意味着,内阁要同时面对外朝和皇帝。
  这听起来是一句废话,但是,越是简单的道理,却越容易被人遗忘。
  所谓大道至简,便是此理。
  既然是要同时面对外朝和皇帝,那么,内阁要考虑的,就应该是双方面的反应。
  对待外朝,要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威望,树立自己在朝中的地位,这一点没错。
  但是,对待皇帝呢?
  难道仅仅靠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
  天子又不是小孩子,靠哄一哄,就能够听话的。
  皇帝是君上,是天子,是万民之主,无论是内阁还是外朝,在皇帝面前,皆是臣子。
  既是臣子,便当为君分忧。
  内阁,尤其是如此!
  甚至于,说句不客气的,对于内阁,说圣宠是立身之本,也不为过。
  但是,朱祁钰不得不说的是,时至今日,内阁诸臣当中,并没有人真正意识到这一点。
  如果说有的话,那或许是曾经出任内阁次辅的陈循,有深刻的体验。
  或许,也正因于此,他才能最准确的击中内阁的痛处。
  很多人都将朱祁钰提拔有实务经历的大臣入内阁,视为是打压清流的一种手段。
  只能说,的确是,但是,又不止是如此!
  作为一个皇帝,朱祁钰着眼的必然是朝廷大局,他所做的事,是为了朝廷着想,并不会单纯的为了打压谁,来损伤其他人的利益。
  对于中央朝廷的官员来说,调和内外的能力可以在长期理政当中培养,但是,有些特质和思路,却是培养不出来的。
  朱祁钰之所以有地方经历的官员,是因为他们普遍有着解决问题的思维,以及落到细处的可操作性强的建议。
  这才是他对内阁的要求。
  除了调和内外,作为皇帝和外朝的缓冲地带之外,内阁更重要的作用,是以备咨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