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节(2 / 4)
“先生可知,这些商队当中,有至少一半,都是化整为零的禁军,他们船上的各种物资,也都是来自于皇店!”
闻听此言,再想起刚刚天子所说的开源,于谦隐隐明白了什么,问道。
“陛下的意思是,打算出海贸易?”
“可是,即便是要出海,陛下又何必纵容民间商贾破坏海禁呢?”
大明的海禁政策,实际上是比较特殊的,说白了,禁止民间出海,但是,官方出海,却是可以的。
最典型的,就是郑和下西洋了,这位三宝太监七下西洋,却没人站出来提海禁的事,原因就在于此。
之所以很多时候,海禁政策会被解读为禁止海贸,原因就在于,朝廷是不会出海进行贸易的,会出海贸易的,只有民间商人,就算是郑和下西洋,也只是为了煊赫国威而已,所以渐渐的,两者便被画上了等号。
但是,皇店这个机构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个认知。
首先,毋庸置疑的一点是,皇店属于皇帝的私产,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皇帝能否代表朝廷,如果不能……呃,没有不能,如果能的话,那么,皇店出海进行贸易,就应该算是朝廷的官方行为。
既然是官方行为,自然不受民间不得出海的禁令限制,最多就是一个老调重弹的与民争利罢了。
所以,于谦才有些不明白,天子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先是把代王弄到漳州府去,然后还用什么查证海图的名义,让民间商船浑水摸鱼……
于是,朱祁钰叹了口气,又拿出一份奏疏,递了下去,道。
“先生不妨先看看这个!”
于谦皱着眉头,接过内侍递过来的奏疏,翻开一瞧,顿时眉头便竖了起来。
这份奏疏的内容,其实也很简单,里头记录了以漳州府为中心,周围数府之地的乡绅富贾,和沿海倭寇勾结的状况……
第1137章 听朕给你上价值
手中捧着这份奏疏,越是看下去,于谦越觉得心惊不已。
说到底,他虽然曾是兵部尚书,但是,也不可能对所有的朝务都了如指掌。
倭寇之事,便是其中之一,此前于谦大多数的精力,都放在北方防线上,对于倭寇之患,他关注的相对而言,就比较少。
但是,看到这份奏疏,他才意识到,大明的倭寇之患,到底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这个严重,不在于倭寇到底能够给大明带来多么严重的损失,而在于,大明的内部,有不少人在为倭寇提供帮助,甚至还有不少人,直接扮成倭寇,在沿海地带掳劫。
这份奏疏上,对于漳州府的情况描述的最为详尽,其他数州也有提及,但是,都不算深入,可即便如此,也十分及触目惊心了。
要知道,于谦自己是从地方官一步步走上来的,所以,对于州府当中,乡绅有多大的力量,以及一块区域内,大约会有多少宗族势力,心中还是有数的。
如果说,这份奏疏所言属实的话,那么,可想而知,漳州府境内大半的宗族,几乎都和倭寇有着多多少少的联系。
而且,于谦看完之后,立刻就发现,这份奏疏没有署名,而且,行文当中,也有明显的断缺之处,这就意味着,他现在看到的,应该不是原本,而是抄录下来的备份,其中有一部分关键信息,只怕被天子隐藏了起来。
至于这些信息是什么……
“怪不得区区倭寇,屡屡难以剿灭,原来是有人内外勾结!”
于谦的眼中闪过一丝冷色,寒声道。
“既然陛下已经查清楚了这些里通倭寇的贼人,也已下定决心遣派大军清扫,那请陛下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荡清贼寇,还漳州一片朗朗晴天!”
能够走到这个地位,而且还曾经担任过兵部尚书,于谦可不是什么和善的小老头,相反的,他是一等一的杀伐果断。 ↑返回顶部↑
闻听此言,再想起刚刚天子所说的开源,于谦隐隐明白了什么,问道。
“陛下的意思是,打算出海贸易?”
“可是,即便是要出海,陛下又何必纵容民间商贾破坏海禁呢?”
大明的海禁政策,实际上是比较特殊的,说白了,禁止民间出海,但是,官方出海,却是可以的。
最典型的,就是郑和下西洋了,这位三宝太监七下西洋,却没人站出来提海禁的事,原因就在于此。
之所以很多时候,海禁政策会被解读为禁止海贸,原因就在于,朝廷是不会出海进行贸易的,会出海贸易的,只有民间商人,就算是郑和下西洋,也只是为了煊赫国威而已,所以渐渐的,两者便被画上了等号。
但是,皇店这个机构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个认知。
首先,毋庸置疑的一点是,皇店属于皇帝的私产,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皇帝能否代表朝廷,如果不能……呃,没有不能,如果能的话,那么,皇店出海进行贸易,就应该算是朝廷的官方行为。
既然是官方行为,自然不受民间不得出海的禁令限制,最多就是一个老调重弹的与民争利罢了。
所以,于谦才有些不明白,天子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先是把代王弄到漳州府去,然后还用什么查证海图的名义,让民间商船浑水摸鱼……
于是,朱祁钰叹了口气,又拿出一份奏疏,递了下去,道。
“先生不妨先看看这个!”
于谦皱着眉头,接过内侍递过来的奏疏,翻开一瞧,顿时眉头便竖了起来。
这份奏疏的内容,其实也很简单,里头记录了以漳州府为中心,周围数府之地的乡绅富贾,和沿海倭寇勾结的状况……
第1137章 听朕给你上价值
手中捧着这份奏疏,越是看下去,于谦越觉得心惊不已。
说到底,他虽然曾是兵部尚书,但是,也不可能对所有的朝务都了如指掌。
倭寇之事,便是其中之一,此前于谦大多数的精力,都放在北方防线上,对于倭寇之患,他关注的相对而言,就比较少。
但是,看到这份奏疏,他才意识到,大明的倭寇之患,到底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这个严重,不在于倭寇到底能够给大明带来多么严重的损失,而在于,大明的内部,有不少人在为倭寇提供帮助,甚至还有不少人,直接扮成倭寇,在沿海地带掳劫。
这份奏疏上,对于漳州府的情况描述的最为详尽,其他数州也有提及,但是,都不算深入,可即便如此,也十分及触目惊心了。
要知道,于谦自己是从地方官一步步走上来的,所以,对于州府当中,乡绅有多大的力量,以及一块区域内,大约会有多少宗族势力,心中还是有数的。
如果说,这份奏疏所言属实的话,那么,可想而知,漳州府境内大半的宗族,几乎都和倭寇有着多多少少的联系。
而且,于谦看完之后,立刻就发现,这份奏疏没有署名,而且,行文当中,也有明显的断缺之处,这就意味着,他现在看到的,应该不是原本,而是抄录下来的备份,其中有一部分关键信息,只怕被天子隐藏了起来。
至于这些信息是什么……
“怪不得区区倭寇,屡屡难以剿灭,原来是有人内外勾结!”
于谦的眼中闪过一丝冷色,寒声道。
“既然陛下已经查清楚了这些里通倭寇的贼人,也已下定决心遣派大军清扫,那请陛下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荡清贼寇,还漳州一片朗朗晴天!”
能够走到这个地位,而且还曾经担任过兵部尚书,于谦可不是什么和善的小老头,相反的,他是一等一的杀伐果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