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节(2 / 4)
因此,当沈翼接过奏疏,三两眼看到重点之后,险些眼前一黑栽倒过去,不过,沈尚书到底是心智坚韧,不仅没有真的倒下去,反而瞪大了眼睛,一遍遍的核对着眼前看到的数字,生怕自己看错了一样。
不过,等到沈尚书平复心绪,看到最后以后,脸色也是微微有些变化,然后沉默着,将奏疏递给了旁边的几人。
很快,奏疏在所有人的手里转了一圈,最后回到了御案上,轻轻按着手里的奏疏,朱祁钰笑了笑,道。
“此次于少保征剿倭寇,却意外捕获了这么多的走私商船,着实可谓是意外之喜,依朕看来,这可算得上是大功一件啊!”
啊对对对!
底下的一众大臣心里不由撇了撇嘴,他们个个都是人精,看到这份奏疏之后,之前想不通的很多问题,也都立刻有了答案。
怪不得之前明明朝廷财政吃紧,天子还是执意要派大军出征,剿灭倭寇,而且,在扫平倭寇之后,还是迟迟不肯让大军回返,原来是在这等着呢……
按照奏疏当中所述的,这次从这些商船上所缴获的香料,宝石,金银器物等加起来,足足有接近一百五十万两之多。
不夸张的说,在接连的花销之下,现如今国库有没有这么多的银子都未必,这个数字,已经能够占到朝廷一年税赋的半数以上了。
这么多的银子,如果没有大军驻扎,还真保不齐能不能顺利的运回京师。
由果推因,这件事情要没有天子在背后捣鬼,他们自己都不信。
不过,无论如何,有了银子,很多事情就好办了,在看到奏疏的第一时间,沈尚书就已经在盘算着,这些银子该如何规划了。
至于这笔银子的来源,老大人们除了有些感叹,天子现在是越来越喜欢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手段了,也没什么太大的感觉。
反正,这些商贾本身就是走私出去的,而且看样子,里头有不少人,之前就和倭寇早有勾结,现如今只是把他们的商船抄没,命还留着,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
不过……
看着底下几人一阵迟疑的样子,朱祁钰有些不高兴,道。
“如此好事,可解朝廷的燃眉之急,浙江,山东一带的雪灾,也必定可以安然度过,难道诸位卿家觉得有什么不好吗?”
好,当然好……
要是于谦在最后,没有提出要开放海禁的话,就更好了!
底下的一众大臣面面相觑,心头不由苦笑一声,不错,他们之所以在看完奏疏之后,会露出这样的表情,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于谦在奏疏的最后,借此次商船之事,首次提出了应当开放海禁,并力陈了所谓开海之利。
这才是在场的诸多大臣神色复杂的原因,朝廷解了燃眉之急,当然是好事。
可是,如果说他们这个时候大肆的赞赏于谦,其实也就是变相认同了于谦开海的想法。
但这件事情实在太大了,而且,由于谦这么一个朝中重臣提出,份量非比寻常,所以,他们自然是要慎之又慎。
殿中沉默了片刻,眼瞧着天子的脸色难看,隐隐有发难之意,一旁的沈翼才赶忙道。
“陛下所言甚是,此次于少保和张都督二人带兵出兵,不仅扫平倭寇,靖宁海疆,而且还查到了这么多和倭寇勾结的走私商人,此举实在是大快人心,朝廷理当论功!”
此话一出,在场的一众大臣赶忙附和,一时之间,殿中沉默的氛围打破,但是,他们却只肯将这份功劳,归在征剿倭寇当中,对于开海的提议,却绝口不提。
见此状况,朱祁钰摇了摇头,心中叹了一声,也没什么好遮掩的,直接了当的开口,道。
“于少保在此奏当中,言道海禁之弊,认为朝廷应该开放海禁,允许商贾出海贸易,诸卿觉得如何?”
啊这……
底下的不少大臣顿时都卡了壳,他们想到了,于谦的这份奏疏,很有可能也是天子的意思,却没想到,天子如此直接。 ↑返回顶部↑
不过,等到沈尚书平复心绪,看到最后以后,脸色也是微微有些变化,然后沉默着,将奏疏递给了旁边的几人。
很快,奏疏在所有人的手里转了一圈,最后回到了御案上,轻轻按着手里的奏疏,朱祁钰笑了笑,道。
“此次于少保征剿倭寇,却意外捕获了这么多的走私商船,着实可谓是意外之喜,依朕看来,这可算得上是大功一件啊!”
啊对对对!
底下的一众大臣心里不由撇了撇嘴,他们个个都是人精,看到这份奏疏之后,之前想不通的很多问题,也都立刻有了答案。
怪不得之前明明朝廷财政吃紧,天子还是执意要派大军出征,剿灭倭寇,而且,在扫平倭寇之后,还是迟迟不肯让大军回返,原来是在这等着呢……
按照奏疏当中所述的,这次从这些商船上所缴获的香料,宝石,金银器物等加起来,足足有接近一百五十万两之多。
不夸张的说,在接连的花销之下,现如今国库有没有这么多的银子都未必,这个数字,已经能够占到朝廷一年税赋的半数以上了。
这么多的银子,如果没有大军驻扎,还真保不齐能不能顺利的运回京师。
由果推因,这件事情要没有天子在背后捣鬼,他们自己都不信。
不过,无论如何,有了银子,很多事情就好办了,在看到奏疏的第一时间,沈尚书就已经在盘算着,这些银子该如何规划了。
至于这笔银子的来源,老大人们除了有些感叹,天子现在是越来越喜欢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手段了,也没什么太大的感觉。
反正,这些商贾本身就是走私出去的,而且看样子,里头有不少人,之前就和倭寇早有勾结,现如今只是把他们的商船抄没,命还留着,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
不过……
看着底下几人一阵迟疑的样子,朱祁钰有些不高兴,道。
“如此好事,可解朝廷的燃眉之急,浙江,山东一带的雪灾,也必定可以安然度过,难道诸位卿家觉得有什么不好吗?”
好,当然好……
要是于谦在最后,没有提出要开放海禁的话,就更好了!
底下的一众大臣面面相觑,心头不由苦笑一声,不错,他们之所以在看完奏疏之后,会露出这样的表情,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于谦在奏疏的最后,借此次商船之事,首次提出了应当开放海禁,并力陈了所谓开海之利。
这才是在场的诸多大臣神色复杂的原因,朝廷解了燃眉之急,当然是好事。
可是,如果说他们这个时候大肆的赞赏于谦,其实也就是变相认同了于谦开海的想法。
但这件事情实在太大了,而且,由于谦这么一个朝中重臣提出,份量非比寻常,所以,他们自然是要慎之又慎。
殿中沉默了片刻,眼瞧着天子的脸色难看,隐隐有发难之意,一旁的沈翼才赶忙道。
“陛下所言甚是,此次于少保和张都督二人带兵出兵,不仅扫平倭寇,靖宁海疆,而且还查到了这么多和倭寇勾结的走私商人,此举实在是大快人心,朝廷理当论功!”
此话一出,在场的一众大臣赶忙附和,一时之间,殿中沉默的氛围打破,但是,他们却只肯将这份功劳,归在征剿倭寇当中,对于开海的提议,却绝口不提。
见此状况,朱祁钰摇了摇头,心中叹了一声,也没什么好遮掩的,直接了当的开口,道。
“于少保在此奏当中,言道海禁之弊,认为朝廷应该开放海禁,允许商贾出海贸易,诸卿觉得如何?”
啊这……
底下的不少大臣顿时都卡了壳,他们想到了,于谦的这份奏疏,很有可能也是天子的意思,却没想到,天子如此直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