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节(3 / 4)
这样做,可以使得科举制作为中枢朝廷用来控制、调节地方利益均衡的政治手段,增强大明帝国的向心力,维持内部各行政区域之间的相对公平。
朱棣点了点头,但并未马上表态,而是细细地看起了甲榜。
“第六名王训、第七名王直都是江西人。”
“前五名待选的,也都是江西人。”
朱棣微微蹙眉,但并没有马上发作,因为建文二年那一届科举,一甲三名是江西人,二甲头名和第二名也是江西人,虽然让其他地方的举子眼红,但江西人能考是事实。
既然是姚广孝选出来的,那肯定是有真才实学的,说明这五个江西人就是这一届才学最佳的。
而事实上就是这一届科举的结果,跟姜星火前世的结果并没有任何区别,不管谁当主考官,只要按程序进行公平选择,那么最后脱颖而出的就是这几个人。
没办法,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种级别的学霸,肯定不会因为姜星火选择重点考《春秋》和《荀子》就发挥失常,人家都是早有准备的。
“曾棨、周述、周孟简、杨相、宋子环。”
姚广孝道:“这里面还有个说法,曾棨是周述、周孟简两人的老师,而周述、周孟简则是族亲兄弟。”
“咳咳。”
宋礼也补充道:“杨相是杨士奇的从侄(族兄弟的儿子),比杨士奇小十三岁,今年二十五岁。”
朱棣嗯了一声,只道:“国家取才倒也不避讳这些,想来既然把杨相推荐上来,那看的就不是杨士奇的面子,而是此人确实有真材实料,朕是信你们的,不用解释这些,只是宋子环却是个有趣的人,此人颇有诗才,可惜朕不想用诗才取人。”
朱棣转向姚广孝:“荣国公觉得该选哪个做会元(会试第一名)?”
“回禀陛下,臣认为,杨相,当为会元。”姚广孝躬身道。
朱棣微微皱眉,姚广孝这个建议不符合他的初衷,但朱棣转念一想,这个结果已经不错了,反正会试的排名,跟殿试还不是一回事,所以朱棣略一沉吟,淡然道:“既然荣国公作为主考官坚持,那便如此办吧,剩下的按考官的建议来排序即可。”
朱棣说着顿了顿,又叮嘱道:“不过此事切记保密,不要泄露出去。”
“臣遵旨!”几人拱手道。
朱棣又将视线投向姜星火:“国师,依伱看来,此次殿试的第一名该是谁?”
会试的排名,还是主要按照主考官的意志来排序的,但殿试,基本上就是以皇帝的意志为主了,皇帝相中哪个人,就让哪个人来当状元,并不是一句玩笑话。
殿试的时候,皇帝确实会倾向于长得帅的。
“全由陛下圣裁吧。”
姜星火翻了前五名的卷子,策论写的都不错,对于现在大明开展的变法改革,都有自己的一套观点,不见得是什么治世能臣,但最起码见解都在线,所以选谁其实都一样。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殿试是皇帝的权力,不管最终怎么选,让皇帝自己玩,下面的人就不会出事。
朱棣也是捋须微笑,显得颇为满意。
待众人离开后,朱棣把金幼孜单独喊了过来,问道:“你觉得荣国公的排名如何?”
金幼孜想了一番后,道:“启奏陛下,臣觉得,杨相为会元或许可以,但为状元却未必适合。”
朱棣挑眉道:“喔,此话怎讲?”
“陛下应该注意到,杨相与主考官杨士奇,是有亲戚关系的,虽然举贤不避亲,但点杨相当状元,难免群情纷纷。”
金幼孜说到这儿,停顿片刻后才继续道:“若是将杨相放到二甲,争议就会少很多。” ↑返回顶部↑
朱棣点了点头,但并未马上表态,而是细细地看起了甲榜。
“第六名王训、第七名王直都是江西人。”
“前五名待选的,也都是江西人。”
朱棣微微蹙眉,但并没有马上发作,因为建文二年那一届科举,一甲三名是江西人,二甲头名和第二名也是江西人,虽然让其他地方的举子眼红,但江西人能考是事实。
既然是姚广孝选出来的,那肯定是有真才实学的,说明这五个江西人就是这一届才学最佳的。
而事实上就是这一届科举的结果,跟姜星火前世的结果并没有任何区别,不管谁当主考官,只要按程序进行公平选择,那么最后脱颖而出的就是这几个人。
没办法,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种级别的学霸,肯定不会因为姜星火选择重点考《春秋》和《荀子》就发挥失常,人家都是早有准备的。
“曾棨、周述、周孟简、杨相、宋子环。”
姚广孝道:“这里面还有个说法,曾棨是周述、周孟简两人的老师,而周述、周孟简则是族亲兄弟。”
“咳咳。”
宋礼也补充道:“杨相是杨士奇的从侄(族兄弟的儿子),比杨士奇小十三岁,今年二十五岁。”
朱棣嗯了一声,只道:“国家取才倒也不避讳这些,想来既然把杨相推荐上来,那看的就不是杨士奇的面子,而是此人确实有真材实料,朕是信你们的,不用解释这些,只是宋子环却是个有趣的人,此人颇有诗才,可惜朕不想用诗才取人。”
朱棣转向姚广孝:“荣国公觉得该选哪个做会元(会试第一名)?”
“回禀陛下,臣认为,杨相,当为会元。”姚广孝躬身道。
朱棣微微皱眉,姚广孝这个建议不符合他的初衷,但朱棣转念一想,这个结果已经不错了,反正会试的排名,跟殿试还不是一回事,所以朱棣略一沉吟,淡然道:“既然荣国公作为主考官坚持,那便如此办吧,剩下的按考官的建议来排序即可。”
朱棣说着顿了顿,又叮嘱道:“不过此事切记保密,不要泄露出去。”
“臣遵旨!”几人拱手道。
朱棣又将视线投向姜星火:“国师,依伱看来,此次殿试的第一名该是谁?”
会试的排名,还是主要按照主考官的意志来排序的,但殿试,基本上就是以皇帝的意志为主了,皇帝相中哪个人,就让哪个人来当状元,并不是一句玩笑话。
殿试的时候,皇帝确实会倾向于长得帅的。
“全由陛下圣裁吧。”
姜星火翻了前五名的卷子,策论写的都不错,对于现在大明开展的变法改革,都有自己的一套观点,不见得是什么治世能臣,但最起码见解都在线,所以选谁其实都一样。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殿试是皇帝的权力,不管最终怎么选,让皇帝自己玩,下面的人就不会出事。
朱棣也是捋须微笑,显得颇为满意。
待众人离开后,朱棣把金幼孜单独喊了过来,问道:“你觉得荣国公的排名如何?”
金幼孜想了一番后,道:“启奏陛下,臣觉得,杨相为会元或许可以,但为状元却未必适合。”
朱棣挑眉道:“喔,此话怎讲?”
“陛下应该注意到,杨相与主考官杨士奇,是有亲戚关系的,虽然举贤不避亲,但点杨相当状元,难免群情纷纷。”
金幼孜说到这儿,停顿片刻后才继续道:“若是将杨相放到二甲,争议就会少很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