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媚千娇 第90节(1 / 4)
按照大家的想法,最后还是要和朝中商议,听取各方意见,最后由官家拍板么。至于皇后娘娘,居中起一个上传下达、调节,甚至给官家做挡箭牌,以免官家与大家意见不一致,直接起冲突就好了。
事实上,一开始也确实是这样,杨宜君非常谦虚地听取各方意见。过去杨宜君做女官的时候,就对朝中上下有名有姓的人物有了了解,心里是有一本账的。但是她不能确定自己认为的‘功’,和大多数人认为的‘功’是不是一样的。
杨宜君直接先列一个大名单,凡是大家提到,觉得可以位列‘四十八公’,都收入了进来(最终给了四十八个首要功臣的名额,没有六十四那么夸张,还算说得过去,但又最大限度给了大家青史留名的机会。分好处这种事,还是多多益善的)。
这个大名单是非常‘大’的,没有被列进来的就真是一点儿希望都没有!被排除在外也没什么好说的。
做完这一步之后,杨宜君向几位近臣确定没有疑义?得到的当然是肯定答案。
那么,到这一步就是不能反悔的。
接下来,杨宜君又‘分情况’讨论,先把最没有疑义,一定要进名单的功臣拎出来。这些人的排名先后或许还值得商榷,但进入‘四十八公’是没有问题的。这一下,就有二十来人算了进去,剩下的人要争夺三十个左右的名额。
剩下的又做排除法,将呼声十分有限的人排除了出去。到了这个时候,看着三十个左右的名额,再看看候选者有哪些,大家也知道这些人是真的没机会了。
最后,杨宜君又和大家一起排上位圈、下位圈,不是说上位圈的一定就能进,也不是说下位圈的一定不能进,到时候大家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毕竟有的人功劳不明显,但确实重要。又有的人是身份特殊,甚至干脆就是简在帝心之人,是要有特殊照顾的。
只是分一个大致的上位圈、下位圈罢了,这还是很容易的,就算有人很模糊,说不准是上位圈,还是下位圈,杨宜君也不和大家纠缠,一起‘大度’地放到了上位圈。
这个时候,才是大家一起坐下来一个人选、一个人选地商量的时候。
杨宜君组了一个‘委员会’,自己和几位大相公,一人算一票。一个一个地投票,先看上位圈的!只有一个人全票通过,才算过关,其他人进入待定区。这样选出来的人,就算是大家都同意了,也说不出个什么来,剩下的也不能说是被淘汰了。
如此又有十二位入选四十八公,名额进一步减少。
之后,又是投票,上位圈剩下的,只要没有反对票,就算入选(投票有赞同、弃权、不赞同三种选择)。这样一来,选出来的人就算不是全员赞同,至少也是没有人硬顶着要反对的,大家就接受了。
选完了之后,剩下的名额一下就只剩下六个了。
中间杨宜君进行了一波‘淘汰赛’,剩下的人里面,一票‘赞成’都没有,只有不赞成和弃权的人淘汰——这很合理,一个赞成都没有,还留着做什么?
经过这一波淘汰,杨宜君询问大相公们的意见:“剩下的人选中,可有需要特别对待,不好与他人比较的?”
大相公们接连报了四个名字,杨宜君点头听了记下来。
剩下的人就做‘世界杯’对决,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序号,一号和二号对上,三号和四号对上这样的——大家每次都要投票,决定选谁,得到支持更多的理所当然留下来。最后要半决赛了,才停下来,留下了四个人。
这四个,加上之前报的四个名字,八个里面要选六个,杨宜君提出可以由高溶做决定...或许这里面有他嘱意的,另外,排次序的事也必须由高溶来做。
杨宜君的做法看似啰嗦且无意义,还不如一开始就投票呢!为此,晴雯就特别不解,还询问过:“这是为什么呀?弄得这般复杂,还不是商量着来的?既然如此,为何不一开始就......”
“不能,众人都各有关系亲近之人,一开始便商议,也只能各有说法罢了。”杨宜君这一套看似脱了裤子放屁,纯属多事,实际核心却是‘搁置争议’!从一开始但凡是有争议的点,她都暂时不去管。
之前大家想着为文臣武将的功劳盖棺定论,一开始就卡住了!关键就是有一些人,有的人觉得有资格,有的人觉得没资格。而杨宜君呢,凡是有人觉得有资格的,全都收了进去,然后再慢慢讨论,这就没话说了。
中间每次需要做出选择,也不是对立性很强的。比如大家都赞同的,至少没人反对的,这才能进入。又比如,那一波淘汰前,没被选上的都没有淘汰,只是‘待定’而已,这就让人投出反对,或者弃权票时心理压力没那么重了。
至于杨宜君手起刀落淘汰,那一方面是收集了大家的意见,另一方面是几位大相公自己也意识到了,名额有限,而剩下的候选人还有很多,一些人离标准是远了一点儿,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啊。
杨宜君每一步都是得到认同了的,这就导致,接下来的一步大家就算有些难受,也没法推翻上一步...而在上一步的基础上,下面这一步又好像是不得不接受的。
本来应该很难的一件事,杨宜君就这样顺顺当当地办下来了——其实有高溶的支持,主持这样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最后办完了,都没有闹什么幺蛾子,最后也少有不服的。
根据宫中、宫外所知,‘官家悦之’,然后就令宫人、朝臣改称皇后为‘圣人’,一时之间,洛阳有‘宫中二圣’之说。一指天子,一指皇后,此等言说,有人是奉承,有人却是有讥讽之意...牝鸡司晨什么的,自古以来皇后、太后涉及前朝,总会有这种议论。
第116章 “官家对皇后……
“官家对皇后的宠爱真是不一般呐...”高滨‘啧’了一声,似乎是觉得很感慨,高滨是高秦庶子,秦王又是高溶的亲叔叔。要说的话,他这个宗室子弟也算是近支了。 ↑返回顶部↑
事实上,一开始也确实是这样,杨宜君非常谦虚地听取各方意见。过去杨宜君做女官的时候,就对朝中上下有名有姓的人物有了了解,心里是有一本账的。但是她不能确定自己认为的‘功’,和大多数人认为的‘功’是不是一样的。
杨宜君直接先列一个大名单,凡是大家提到,觉得可以位列‘四十八公’,都收入了进来(最终给了四十八个首要功臣的名额,没有六十四那么夸张,还算说得过去,但又最大限度给了大家青史留名的机会。分好处这种事,还是多多益善的)。
这个大名单是非常‘大’的,没有被列进来的就真是一点儿希望都没有!被排除在外也没什么好说的。
做完这一步之后,杨宜君向几位近臣确定没有疑义?得到的当然是肯定答案。
那么,到这一步就是不能反悔的。
接下来,杨宜君又‘分情况’讨论,先把最没有疑义,一定要进名单的功臣拎出来。这些人的排名先后或许还值得商榷,但进入‘四十八公’是没有问题的。这一下,就有二十来人算了进去,剩下的人要争夺三十个左右的名额。
剩下的又做排除法,将呼声十分有限的人排除了出去。到了这个时候,看着三十个左右的名额,再看看候选者有哪些,大家也知道这些人是真的没机会了。
最后,杨宜君又和大家一起排上位圈、下位圈,不是说上位圈的一定就能进,也不是说下位圈的一定不能进,到时候大家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毕竟有的人功劳不明显,但确实重要。又有的人是身份特殊,甚至干脆就是简在帝心之人,是要有特殊照顾的。
只是分一个大致的上位圈、下位圈罢了,这还是很容易的,就算有人很模糊,说不准是上位圈,还是下位圈,杨宜君也不和大家纠缠,一起‘大度’地放到了上位圈。
这个时候,才是大家一起坐下来一个人选、一个人选地商量的时候。
杨宜君组了一个‘委员会’,自己和几位大相公,一人算一票。一个一个地投票,先看上位圈的!只有一个人全票通过,才算过关,其他人进入待定区。这样选出来的人,就算是大家都同意了,也说不出个什么来,剩下的也不能说是被淘汰了。
如此又有十二位入选四十八公,名额进一步减少。
之后,又是投票,上位圈剩下的,只要没有反对票,就算入选(投票有赞同、弃权、不赞同三种选择)。这样一来,选出来的人就算不是全员赞同,至少也是没有人硬顶着要反对的,大家就接受了。
选完了之后,剩下的名额一下就只剩下六个了。
中间杨宜君进行了一波‘淘汰赛’,剩下的人里面,一票‘赞成’都没有,只有不赞成和弃权的人淘汰——这很合理,一个赞成都没有,还留着做什么?
经过这一波淘汰,杨宜君询问大相公们的意见:“剩下的人选中,可有需要特别对待,不好与他人比较的?”
大相公们接连报了四个名字,杨宜君点头听了记下来。
剩下的人就做‘世界杯’对决,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序号,一号和二号对上,三号和四号对上这样的——大家每次都要投票,决定选谁,得到支持更多的理所当然留下来。最后要半决赛了,才停下来,留下了四个人。
这四个,加上之前报的四个名字,八个里面要选六个,杨宜君提出可以由高溶做决定...或许这里面有他嘱意的,另外,排次序的事也必须由高溶来做。
杨宜君的做法看似啰嗦且无意义,还不如一开始就投票呢!为此,晴雯就特别不解,还询问过:“这是为什么呀?弄得这般复杂,还不是商量着来的?既然如此,为何不一开始就......”
“不能,众人都各有关系亲近之人,一开始便商议,也只能各有说法罢了。”杨宜君这一套看似脱了裤子放屁,纯属多事,实际核心却是‘搁置争议’!从一开始但凡是有争议的点,她都暂时不去管。
之前大家想着为文臣武将的功劳盖棺定论,一开始就卡住了!关键就是有一些人,有的人觉得有资格,有的人觉得没资格。而杨宜君呢,凡是有人觉得有资格的,全都收了进去,然后再慢慢讨论,这就没话说了。
中间每次需要做出选择,也不是对立性很强的。比如大家都赞同的,至少没人反对的,这才能进入。又比如,那一波淘汰前,没被选上的都没有淘汰,只是‘待定’而已,这就让人投出反对,或者弃权票时心理压力没那么重了。
至于杨宜君手起刀落淘汰,那一方面是收集了大家的意见,另一方面是几位大相公自己也意识到了,名额有限,而剩下的候选人还有很多,一些人离标准是远了一点儿,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啊。
杨宜君每一步都是得到认同了的,这就导致,接下来的一步大家就算有些难受,也没法推翻上一步...而在上一步的基础上,下面这一步又好像是不得不接受的。
本来应该很难的一件事,杨宜君就这样顺顺当当地办下来了——其实有高溶的支持,主持这样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最后办完了,都没有闹什么幺蛾子,最后也少有不服的。
根据宫中、宫外所知,‘官家悦之’,然后就令宫人、朝臣改称皇后为‘圣人’,一时之间,洛阳有‘宫中二圣’之说。一指天子,一指皇后,此等言说,有人是奉承,有人却是有讥讽之意...牝鸡司晨什么的,自古以来皇后、太后涉及前朝,总会有这种议论。
第116章 “官家对皇后……
“官家对皇后的宠爱真是不一般呐...”高滨‘啧’了一声,似乎是觉得很感慨,高滨是高秦庶子,秦王又是高溶的亲叔叔。要说的话,他这个宗室子弟也算是近支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