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媚千娇 第90节(2 / 4)
而在高齐这一支凋零(高晋上位之后暗暗害了),高晋这一支半残(高溶没有故意搞屠杀,但当初宫变,还有后来杀鸡儆猴,是死了一些人的,而且剩下的见高溶当权,肯定也是惴惴不安的)的情况下,高秦、高楚两支子弟就更‘高贵’了。
高齐这一支只有高溶这一根独苗就不说了,高晋这一支现在都是鹌鹑样,谁敢开口说话?也就是高滨这种出自高秦、高楚两脉的,才能在宗室中活跃,并主持大局。
和高滨一起的是高潼,他也是宗室子弟,只不过关系颇远,两人有同一个高祖父。
高潼不知道高滨是什么意思,但他也知道,高滨不会没事说这个。便先只是顺着他的意思说:“十二郎慎言,官家说了,今后须得尊称皇后娘娘‘圣人’。”
高滨笑了一声,不理会这个,而是继续说道:“官家对皇后,不,圣人,对圣人的宠爱非同一般,听说如今宫中都说是‘三千宠爱在一身’,除了圣人,其余妃嫔都是摆设了。”
说这些,高滨也不是为了八卦高溶的后宫,又打了一会儿太极,推拉了一会儿,高滨才说道:“官家别的都好,定鼎天下,这是何等伟业,说成也就成了...只有一点,就是子嗣上有些艰难。”
“子嗣乃是国本啊...这般事,不得不说。你说说,如今官家一儿半女不见,说句大不敬之言,官家百年之后,又是一场乱——官家与皇后帝后和睦,本是好事,只是如今这般却是不合适了。”
“为子嗣计,官家也该雨露均沾而已。”
说到这里,高潼其实有点二明白高滨的意思了...高滨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图穷见匕’!真正隐藏着的话,肯定是非常难出口的,甚至会犯忌讳。他需要高潼自己领会,而如果他开口了,那就是将自己的腹部亮给高潼了。
高潼想着最近高滨频繁见的那些人,以及坊间有的传闻,心中有了明悟。而见他动了,高滨也放下心来,笑说:“我们这些人总是吃力不讨好,明明是为高氏长远计,却总担心犯了忌讳...”
高潼心里挂着事儿,听高滨这样说也只是随着点头,显出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回家之后,他便与妻子谈及此事:“...十二郎所说的,无非是官家立太子的事。我有听说,他们想推越王做皇太弟。”
越王就是高涵,高溶同母异父的弟弟,一年前高溶就封他做了越王。
按照高滨的说法,其实就是暗指高溶没有生育能力。早些年王府里的美人要防备着是陷阱,估计没怎么亲近。又或者担心生下子嗣也会出事,索性就让身边的女人用药堕胎。这样一来,早年间没有子嗣还算说得过去。
而如今呢?高溶偌大后宫,妃嫔也有些。哪怕坐上皇位这几年经常不呆在宫里,也不该一个怀孕的妃嫔都没有吧?
直接说皇帝没有生育能力,这是大不敬,哪怕这是陈述事实,也不能说!所以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只会说嫔妃有问题——然而到底是皇帝有问题,还是妃嫔有问题,大家心里都是有本账的。
如果高溶没有生育能力,就得考虑一下兄弟们的孩子,搞过继那一套了...当然,直接找个弟弟做皇太弟也不是不可以,高家也有这种‘传统’么。
高溶自己同父所出的兄弟已经死光了,关系最近的就是高涵,高涵与他是同母所出。唯一的问题是,高溶会不会将对高晋的厌恶转移到高晋这一系中,包括自己同母异父的弟弟。
真觉得恶心的话,他是可能宁愿从高秦、高楚两支中选人的。
不过现阶段更多人希望高涵上位,一个是高晋一脉,他们肯定支持高涵——如果高晋一脉还有起来的希望,那就在高涵身上了!毕竟高溶统一天下,威望前所未有地高,这种情况下,他的江山便稳得很。而高溶江山稳固,高晋这一脉就注定了不能出头。
高晋这一脉最多只能将希望放在下一代,希望高溶能从高晋这一系选择皇太弟,或者低一辈的侄子入嗣。
这里面谁最有可能?当然是高涵,以及高涵未来的子嗣——高涵已经有了一个女儿了,很多人都默默暗示他早生儿子。年纪不大,王府里的女人已经很不少了。
高晋一脉看起来因为高溶坐稳皇位而销声匿迹,但实际怎么可能呢?高晋一朝十几年,一下就死绝了?田地里斩草除根都没有这么容易的...当初高晋上位也是打击高齐一朝的势力,看起来是清除的挺干净的,可十年后高溶上位,背后也有当初高齐的人、势相助呢!
所谓烂船还有三斤钉,高晋一脉全力支持高涵,力量也不可小觑了。
除了高晋一脉,宗室里没希望入嗣的那些分支也挺支持高涵的,主要是想混个从龙之功吧...不然支持高秦、高楚这两支?也不是不可以,但这两支可选的人太多了,反而推不出代表人物。如果笼统地支持某一支,而不是具体到某个人身上,效果是很有限的,还不如不沾这个事,乐个逍遥呢!
再有,大家也得考虑太后的意见啊!高溶如果无子的话,太后肯定希望另一个儿子上位——这样一想,太后的人生还真的挺传奇的,两任丈夫都是皇帝,两个儿子也都是皇帝。
大家想来,有太后的支持,高涵上位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挺高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少人都高估了赵娥在高溶这里说话的分量。
但也不能怪人在这上面‘犯错’,自汉代起,历朝历代都很讲究孝道,所谓‘以孝治国’,所以常常有太后能攫取到不算小的权力。
高潼之妻心思细腻,听了丈夫的叙说之后就道:“我说夫君此事还是不要管的好...真要说的话,这般事就算成了,涉事其中的宗室子弟得功劳前,先要被官家不喜——若是官家在众兄弟中有个手足情深的那还好,若是没有,谁能欢欢喜喜地封个皇太弟,又或者过继个侄儿?”
简单来说,高溶迫于国本问题的严重性,到时候可能会如了大家的愿。但不管最后选了个什么人,都不会对促成这件事的宗室子弟有好脸色。
这件事吧,收益不见得大(功劳、人情被分薄了),但风险是明摆着的。 ↑返回顶部↑
高齐这一支只有高溶这一根独苗就不说了,高晋这一支现在都是鹌鹑样,谁敢开口说话?也就是高滨这种出自高秦、高楚两脉的,才能在宗室中活跃,并主持大局。
和高滨一起的是高潼,他也是宗室子弟,只不过关系颇远,两人有同一个高祖父。
高潼不知道高滨是什么意思,但他也知道,高滨不会没事说这个。便先只是顺着他的意思说:“十二郎慎言,官家说了,今后须得尊称皇后娘娘‘圣人’。”
高滨笑了一声,不理会这个,而是继续说道:“官家对皇后,不,圣人,对圣人的宠爱非同一般,听说如今宫中都说是‘三千宠爱在一身’,除了圣人,其余妃嫔都是摆设了。”
说这些,高滨也不是为了八卦高溶的后宫,又打了一会儿太极,推拉了一会儿,高滨才说道:“官家别的都好,定鼎天下,这是何等伟业,说成也就成了...只有一点,就是子嗣上有些艰难。”
“子嗣乃是国本啊...这般事,不得不说。你说说,如今官家一儿半女不见,说句大不敬之言,官家百年之后,又是一场乱——官家与皇后帝后和睦,本是好事,只是如今这般却是不合适了。”
“为子嗣计,官家也该雨露均沾而已。”
说到这里,高潼其实有点二明白高滨的意思了...高滨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图穷见匕’!真正隐藏着的话,肯定是非常难出口的,甚至会犯忌讳。他需要高潼自己领会,而如果他开口了,那就是将自己的腹部亮给高潼了。
高潼想着最近高滨频繁见的那些人,以及坊间有的传闻,心中有了明悟。而见他动了,高滨也放下心来,笑说:“我们这些人总是吃力不讨好,明明是为高氏长远计,却总担心犯了忌讳...”
高潼心里挂着事儿,听高滨这样说也只是随着点头,显出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回家之后,他便与妻子谈及此事:“...十二郎所说的,无非是官家立太子的事。我有听说,他们想推越王做皇太弟。”
越王就是高涵,高溶同母异父的弟弟,一年前高溶就封他做了越王。
按照高滨的说法,其实就是暗指高溶没有生育能力。早些年王府里的美人要防备着是陷阱,估计没怎么亲近。又或者担心生下子嗣也会出事,索性就让身边的女人用药堕胎。这样一来,早年间没有子嗣还算说得过去。
而如今呢?高溶偌大后宫,妃嫔也有些。哪怕坐上皇位这几年经常不呆在宫里,也不该一个怀孕的妃嫔都没有吧?
直接说皇帝没有生育能力,这是大不敬,哪怕这是陈述事实,也不能说!所以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只会说嫔妃有问题——然而到底是皇帝有问题,还是妃嫔有问题,大家心里都是有本账的。
如果高溶没有生育能力,就得考虑一下兄弟们的孩子,搞过继那一套了...当然,直接找个弟弟做皇太弟也不是不可以,高家也有这种‘传统’么。
高溶自己同父所出的兄弟已经死光了,关系最近的就是高涵,高涵与他是同母所出。唯一的问题是,高溶会不会将对高晋的厌恶转移到高晋这一系中,包括自己同母异父的弟弟。
真觉得恶心的话,他是可能宁愿从高秦、高楚两支中选人的。
不过现阶段更多人希望高涵上位,一个是高晋一脉,他们肯定支持高涵——如果高晋一脉还有起来的希望,那就在高涵身上了!毕竟高溶统一天下,威望前所未有地高,这种情况下,他的江山便稳得很。而高溶江山稳固,高晋这一脉就注定了不能出头。
高晋这一脉最多只能将希望放在下一代,希望高溶能从高晋这一系选择皇太弟,或者低一辈的侄子入嗣。
这里面谁最有可能?当然是高涵,以及高涵未来的子嗣——高涵已经有了一个女儿了,很多人都默默暗示他早生儿子。年纪不大,王府里的女人已经很不少了。
高晋一脉看起来因为高溶坐稳皇位而销声匿迹,但实际怎么可能呢?高晋一朝十几年,一下就死绝了?田地里斩草除根都没有这么容易的...当初高晋上位也是打击高齐一朝的势力,看起来是清除的挺干净的,可十年后高溶上位,背后也有当初高齐的人、势相助呢!
所谓烂船还有三斤钉,高晋一脉全力支持高涵,力量也不可小觑了。
除了高晋一脉,宗室里没希望入嗣的那些分支也挺支持高涵的,主要是想混个从龙之功吧...不然支持高秦、高楚这两支?也不是不可以,但这两支可选的人太多了,反而推不出代表人物。如果笼统地支持某一支,而不是具体到某个人身上,效果是很有限的,还不如不沾这个事,乐个逍遥呢!
再有,大家也得考虑太后的意见啊!高溶如果无子的话,太后肯定希望另一个儿子上位——这样一想,太后的人生还真的挺传奇的,两任丈夫都是皇帝,两个儿子也都是皇帝。
大家想来,有太后的支持,高涵上位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挺高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少人都高估了赵娥在高溶这里说话的分量。
但也不能怪人在这上面‘犯错’,自汉代起,历朝历代都很讲究孝道,所谓‘以孝治国’,所以常常有太后能攫取到不算小的权力。
高潼之妻心思细腻,听了丈夫的叙说之后就道:“我说夫君此事还是不要管的好...真要说的话,这般事就算成了,涉事其中的宗室子弟得功劳前,先要被官家不喜——若是官家在众兄弟中有个手足情深的那还好,若是没有,谁能欢欢喜喜地封个皇太弟,又或者过继个侄儿?”
简单来说,高溶迫于国本问题的严重性,到时候可能会如了大家的愿。但不管最后选了个什么人,都不会对促成这件事的宗室子弟有好脸色。
这件事吧,收益不见得大(功劳、人情被分薄了),但风险是明摆着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