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节(3 / 4)
毕竟,太子出阁前番已经过了朝议,天子若搬出这个理由,也难反驳。
不过,终归是有希望的。
真的走到了那一步,哪怕是最坏的结果,也可为下次重提东宫属官做好铺垫。
在这种盘算之下,李贤所要承担的风险,其实并不算大。
毕竟,冬至大节的仪注虽然有冒犯天子的风险,但毕竟是礼部部议出来的,得了大宗伯胡濙首肯的。
所以,李贤哪怕当这个呈递的人,也不会太被苛责,相反的,他主动担下了这个苦差事,还能得一番勇于担当的赞誉。
若天子否了,他更是能因为劝谏天子,而博得一个好名声。
至于之后,李贤就可以功成身退,真正提起东宫之事的风险,由朱鉴自己来担。
可谁曾想,计划赶不上变化。
前面虽然有些许的意外,但是总归都还在预料之内,直到俞士悦站了出来。
想起这件事情,朱鉴就恨得牙痒痒。
这么段日子下来,他们俩各种政务上的对峙,再怎么没矛盾也闹出矛盾来了,本就相互看不顺眼的情况下,俞士悦又在这种关键时候闹幺蛾子,而且提出来的还是他们恰巧要说的太子之事。
原本,李贤将冬至大节的仪注上呈完了之后,无论结果如何,朱鉴都可顺势借尊太上皇之势,提出为东宫备置属官。
但是,被俞士悦这么一打断,朝臣的关注点就变成了礼部拖延太子出阁仪注了。
内阁次辅亲自出面弹劾,而且是在早朝上,礼部就算再倨傲,也势必要给予回应。
朝堂之上,能够直接代表礼部的,毋庸置疑就是礼部尚书胡濙。
但是这位老大人,向来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与世无争的,照他的性格,就算受了弹劾,也不会太过在意,顶多应承几句就过去了。
这对于朝臣来说,不算什么。
可对于筹谋着要趁机备置太子属官的朱鉴等人来说,就是大问题了。
备置太子属官,最重要的依据有三个,一是尊敬太上皇,示天家亲密,皇位有序,二是为培养储君,提早接触政务,三就是礼法和仪典的需要。
这三条里面,第一条原本是最有力的,但是,被天子连消带打,尤其是在干脆利落的同意了冬至大节的仪注之后,作用已经有限。
至于第二,这条要是足够有说服力的话,当初朝议就不会通过出阁而不备府,说到底,太子殿下的年纪在那摆着,再过两年接触政务完全来得及。
所以到最后,礼法和仪典反而是这三条里头,最能拿得出手的。
但是,一旦作为礼部尚书的胡濙,在朝臣面前表了态,哪怕是敷衍虚应的表态,也代表着礼部在仪典上没有问题,再想在这方面做文章,就十分困难了。
所以,局面才会发展到这种不可收拾的地步。
当时的局面,礼部必须要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
但是,朱鉴不得不说,他也没有想到,李贤会有这种魄力。
还是那句话,俞士悦弹劾的是礼部,所以代表礼部做出回应的,理所应当是,也只能是胡濙。
李贤一个礼部侍郎,直接站出来代表礼部表态,是十分逾矩的。
说白了,这是在打胡濙的脸! ↑返回顶部↑
不过,终归是有希望的。
真的走到了那一步,哪怕是最坏的结果,也可为下次重提东宫属官做好铺垫。
在这种盘算之下,李贤所要承担的风险,其实并不算大。
毕竟,冬至大节的仪注虽然有冒犯天子的风险,但毕竟是礼部部议出来的,得了大宗伯胡濙首肯的。
所以,李贤哪怕当这个呈递的人,也不会太被苛责,相反的,他主动担下了这个苦差事,还能得一番勇于担当的赞誉。
若天子否了,他更是能因为劝谏天子,而博得一个好名声。
至于之后,李贤就可以功成身退,真正提起东宫之事的风险,由朱鉴自己来担。
可谁曾想,计划赶不上变化。
前面虽然有些许的意外,但是总归都还在预料之内,直到俞士悦站了出来。
想起这件事情,朱鉴就恨得牙痒痒。
这么段日子下来,他们俩各种政务上的对峙,再怎么没矛盾也闹出矛盾来了,本就相互看不顺眼的情况下,俞士悦又在这种关键时候闹幺蛾子,而且提出来的还是他们恰巧要说的太子之事。
原本,李贤将冬至大节的仪注上呈完了之后,无论结果如何,朱鉴都可顺势借尊太上皇之势,提出为东宫备置属官。
但是,被俞士悦这么一打断,朝臣的关注点就变成了礼部拖延太子出阁仪注了。
内阁次辅亲自出面弹劾,而且是在早朝上,礼部就算再倨傲,也势必要给予回应。
朝堂之上,能够直接代表礼部的,毋庸置疑就是礼部尚书胡濙。
但是这位老大人,向来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与世无争的,照他的性格,就算受了弹劾,也不会太过在意,顶多应承几句就过去了。
这对于朝臣来说,不算什么。
可对于筹谋着要趁机备置太子属官的朱鉴等人来说,就是大问题了。
备置太子属官,最重要的依据有三个,一是尊敬太上皇,示天家亲密,皇位有序,二是为培养储君,提早接触政务,三就是礼法和仪典的需要。
这三条里面,第一条原本是最有力的,但是,被天子连消带打,尤其是在干脆利落的同意了冬至大节的仪注之后,作用已经有限。
至于第二,这条要是足够有说服力的话,当初朝议就不会通过出阁而不备府,说到底,太子殿下的年纪在那摆着,再过两年接触政务完全来得及。
所以到最后,礼法和仪典反而是这三条里头,最能拿得出手的。
但是,一旦作为礼部尚书的胡濙,在朝臣面前表了态,哪怕是敷衍虚应的表态,也代表着礼部在仪典上没有问题,再想在这方面做文章,就十分困难了。
所以,局面才会发展到这种不可收拾的地步。
当时的局面,礼部必须要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
但是,朱鉴不得不说,他也没有想到,李贤会有这种魄力。
还是那句话,俞士悦弹劾的是礼部,所以代表礼部做出回应的,理所应当是,也只能是胡濙。
李贤一个礼部侍郎,直接站出来代表礼部表态,是十分逾矩的。
说白了,这是在打胡濙的脸! ↑返回顶部↑